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現代教育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消極的容器。學生具有自我的主觀意識,更是擁有無限的學習潛能的天生學習者,各項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都離不開學生的自我學習。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索,獲得知識,極大地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此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就如何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學習,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自主;獨立;學習;素養
一、充分認識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劃分為如金字塔一般的結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于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個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都渴望實現自我的價值。更何況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更加渴望被尊重和被認可。但我覺得這里的認可不僅包括其他人對于學生的認可,還是學生本身對于自己的認可,這兩種認可是同等重要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本身就是具有學習能力的高級智慧靈長動物,人類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生俱來。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并不是環境對個體的簡單塑造,學習是建構知識,而不是傳遞知識,建構主義課程理論認為: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的經驗產生聯系,“同化與順應”新知識,改組或重建認知結構,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而作為教師,更應該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相對于成人,他們沒有受到思維的限制,沒有過多的外界影響,思維更加簡單而純粹,因而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創造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源源不斷地探索冒險的過程,他們會在不斷地學習中自主地產生新的需求,甚至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新奇想法,思維因此也不斷地獲得運用的享受。當我們在課堂中新奇地發現同樣的知識,學生卻有著不同的識記方法,甚至比教師本身教授的方法更好,你會為此感到驚喜,其實這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方向發生改變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學習獨立性
1.教少學多,無為而為
在傳統課堂中,我們常常做著這樣的角色,整堂課教師在繪聲繪色地“演講”,學生坐得端端正正地聽講,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通常學生會走神甚至在玩鬧,這讓課前花費大量時間精心備課的老師頭疼不已,甚至失去教學的信心。但是我們應該要深思,是不是因為我們“寵壞”了學生,忽略學生的想法,為學生包辦太多,教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偉大思想家老子強調無為而治,順應天性。這借鑒于教育,有著重大的學習意義。無為強調我們不該過多地干預學生,而給他們盡可能的自主,把對學生的管理轉化為無形的、無為的方式,這應用于班級管理里效果尤為明顯,我們驚奇地發現,班級管理特別好的班級有兩個極端,一種是班級管理自主性強,班級氛圍民主,班主任嚴寬相濟,管得特別少,另一種是班級管理專制嚴格,班級氣氛壓抑,班主任專制,處處管制。這兩種班級平時班級秩序良好,但后一種班級一旦脫離教師的管理,便如脫韁的野馬般不受控制,甚至產生強烈的反彈心理,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不愿意收到束縛,過多的要求和束縛反而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他們不理解而且不認同成人對于他們的要求,所以過多干預的教育會是強迫式的更多,因而為了順應天性,教師在教育中應該學會“放手”,松緊有度,學會教少,而試著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這時他們的學習天性就會發揮最大的潛能,也會產生使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币_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指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方法是學習的金鑰匙,教師則是引導學生找到鑰匙的人,學生找到鑰匙便可以開啟知識的大門。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得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更加高效?!笆谌艘贼~,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人們在細節被淡忘之后仍然應該記憶的知識洞察力和技巧”。只有真正地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才會涌現自主求知的意識。
三、引導學生創造學習的動力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動力是自主學習的源泉,而能夠長期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是來源于學生本身的內驅力,而興趣正是最好的內驅動力。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毙睦韺W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樂于接納地學習知識更容易掌握知識,學習效率更高。如果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就會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深入、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也會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反之,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賞識教育
每個學生心目中都渴望成為“優等生”的愿望,都希望受到外界的表揚和賞識,而賞識教育恰好是學生另一種學習的外驅動力。學生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憑借主觀臆想來評價學生,要充分走進學生、理解學生,在教學中要學會運用賞識教育。教育專家提出,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段的學生都有其共同且明顯的心理特征,他們都希望能夠受到賞識,喜歡被夸獎、被稱贊和鼓勵,而對懲罰、批評的話語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我們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使用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強化學生的榮譽感,讓學生感受到獲得學習成就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有控制課堂的需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與提高。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才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更有效率地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學生的思維廣度、深度將會有所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棋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廣西教育,2013(25):26-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