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培育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甚至全世界都開始越來越重視教育,將教育視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素質教育更是成了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重中之重。在素質教育的深入改革過程中,它形成了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育體系,其中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基礎科目,在素質教育體系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核心素養培育視角,簡要闡述了在該視角下語文教育的內涵以及發展改革方向,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能夠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育;素質教育;小學語文
一、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研究,我們發現,在整個教育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作用巨大,它不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也能給學生樹立基本的三觀,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和展開,小學語文自然成了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并且在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二、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內涵
素養本身是一個極其寬泛的內容,而核心素養依舊不是一個特指的詞匯,我們普遍把一個領域內人們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等稱作核心素養,也就是說,是通過掌握這些東西,能夠在該領域有所成就或者有所收獲的一種軟實力。在小學生語文教學階段,所謂的核心素養,指的應該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漢字、詞語、成語和句式的應用、邏輯思維和文化內涵的修養等方面能力。我們可以發現,相比于某一種知識,核心素養是需要很長時間去培養的,不過,我們也能看出來,核心素養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人們相伴一生的財富,從各方面對該領域進行更深入的影響。所以,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極其有必要并且需要持之以恒。
三、 核心素養培育下小學語文教學探索
(一) 轉變教學理念,構建互助課堂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我們常常看見的是課上教師在上面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課后只靠死記硬背一些古詩詞和句式文法,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絲毫參與感,相反心中抵觸情緒明顯,只是畏于教師威嚴或者“找家長”的恐懼才不得不打起精神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培養小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第一步是教師的轉變,教師要實現一個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角還給學生。教師扮演的角色從“教”向“導”來轉移,輔助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積極的探索,讓課堂的情形變成學生提問題,教師解決問題,教師反問,學生回答這樣的互助模式,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求知欲,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讓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可能。
?。ǘ?突出學生主體,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想辦法創設出學習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情感表達,這樣才能讓他們擁有學習熱情。
講解《伯牙絕弦》一文時,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成了書本的搬運工加上翻譯官,學生就無法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在現代的學生心目中,恐怕不會明白一個人物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一個人物是打柴捕魚的老農,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總是讓人感覺格格不入,那種感覺就像是對牛彈琴,與夏蟲語冰,讓老奶奶聽搖滾,驢唇不對馬嘴,這是現代價值觀背景下的多數人看法,實際上也是中華文化中主流文化的看法,所以俞伯牙和鐘子期間的友情才顯得難能可貴,才能被后世歌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故事的形式帶領學生進入那種意境當中,尤其是理解鐘子期死后俞伯牙的心境,如果沒有前邊的高山流水,這一段學生是很難憑空想象的,通過制造這種情景,學生就能明白古人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心情,這不僅僅是教學幾個漢字或者詞語抑或文言句式的運用方法,更是培養了他們一種對待友情的人生態度,這是在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之下,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有的教學效果。
?。ㄈ?依托課堂提問,生成“問題”課堂
學習之路漫漫,沒有上下求索的精神是難以堅持到最后的,這種求索的精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并探究答案的過程。所以,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一定是個充滿問題的課堂,只有充滿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才能引出更多的問題,才能最終讓學生掌握教學目標甚至是教學目標之外的東西。
比如《伯牙絕弦》中,就可以設置問題,為什么俞伯牙的操琴之術舉世贊譽,可他偏偏就因鐘子期的死而斷了琴弦呢?鐘子期與世人有什么不同?
他僅僅是老農的身份嗎?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非常有深度,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思維的發散,最后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得到心中屬于自己的答案,他們收獲是非常巨大的。
問題設置也可以由淺入深,比如《將相和》非常詳細地講述藺相如的功績,主要就是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兩部分。我們都知道,這兩部分都是在說藺相如的勇敢和愛國,在危難時刻他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安危以死相逼,既保證了國家利益,又顧全了君上顏面,可謂勝過百萬雄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可以先設置一些淺顯的問題,比如:說藺相如用血濺五步兩次逼對方就范,這體現了藺相如的什么性格?再深入一點,藺相如的勇敢是如何體現的,愛國又如何體現的。澠池相會趙王鼓了瑟,而秦王也擊了缶,到底是誰輸誰贏?這樣由淺入深的問題設置,能夠讓學生對所學內容自主探索,還能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四、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培育的視角下看小學語文教學,一切則都要以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為根本,這種掌握要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要求學生會讀、會背、會默寫,或者考試第一名,應該是通過一篇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語文基礎知識甚至邏輯思維和人生哲理都有所掌握才可以,這就需要教師做調整,改變原本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8(9):11.
[2]鄭巧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8):12.
[3]項小梅.淺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6):13.
作者簡介:張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臨江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