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育下的對聯教學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聯是漢語言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對聯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從日常教學實踐出發,對筆者將對聯教學運用于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閱讀的課例進行理性地思考和分析,以期推廣“一課一聯”的教學方式,增強對聯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對聯教學;自主課堂;一課一聯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7-071-1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了“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和“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對聯創作的過程正是凝聚民族文化的精髓,運用形象和邏輯思維,進行文學審美的言語實踐活動。
對聯是博大的中華文化藝術園中一朵綻放的奇葩,在品味對聯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漢語言的精微細致和漢民族文化的深邃豐厚,從而獲得思想情操上的陶冶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對聯教學,筆者認為就是運用對聯凝練精致的特點,把對聯當作可以高度概括文本內容、提煉教材中心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學生自主創作對聯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筆者在近一年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嘗試著將對聯教學引入到日常教學中,每次講授完一篇文章,就由學生和老師各自擬寫一幅對聯來概括、總結和提升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故稱為“一課一聯”。通過這一年來的對聯教學課堂實踐,很多學生對擬寫對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上臺展示簽名的同學紛紛表示通過擬寫對聯找到了文言文學習的成功感,感受到了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進而豐富了文化底蘊,提高了駕馭語言的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一、對聯引入文言文教學——言文并重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中,梳理各類文言現象總是占用大量的時間,但筆者總感覺學生對這些知識性的語言現象可以如孫紹振老師所說的“一望而知”,并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而將巧擬對聯引入文言文教學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課一聯”的踴躍展示環節不是一個靜態的、預設的活動,當學生走上講臺大方展示對聯時,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思想火花即時碰撞出來了。如有位學生在為《高祖本級》中的劉邦寫了對聯“玲瓏貌,任用賢士;鴻鵠志,略定江山”,當他把這幅對聯展示出來時,另一位學生發出了疑問:“用‘玲瓏貌’形容劉邦合適嗎?”“那么劉邦的外貌如何呢?”筆者順勢追問。全班同學通過文本的回歸,達成了共識:大腿上長了72顆痣的劉邦確實不宜用“玲瓏貌”來形容。于是原來的對聯改成了“壑谷懷,任用賢士;鴻鵠志,略定江山”。以上的場景在對聯教學的課堂上經??梢?,重“言”輕“文”或者重“文”輕“言”都不可能寫出精彩的對聯,所以“一課一聯”的教學形式能讓學生重“言”重“文”,兩不偏廢。
二、對聯引入現代文教學——意理盎然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筆者發現,學生對需要背誦和默寫的文言文比較重視,但對于以分析和欣賞為主的現代文卻重視不夠。如何解決現代文閱讀效率低下的問題一直是老師們探索的教學命題。筆者經過“一課一聯”的課堂教學實踐漸漸發現,這種形式可以引導學生精讀文本,咀嚼文本,錘煉語言,從理解主旨中提升認識,實現從回歸文本到超越文本的鑒賞過程。如筆者在執教《想北平》時,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感受到了老舍深沉的鄉情,并用凝練的語言寫就了對聯“閑情憶覽北平景 孤心志存華夏情”、“憂祖國,相離相盼不相棄 念北平,相思相望不相親”。尤其是后者將老舍思鄉而不得歸的無奈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對聯引入詩歌教學——識趣橫生
詩歌是凝練精致的文學體裁,它在表情達意方面一般比較含蓄,如果用對聯的形式來詮釋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無疑會增加一些趣味和新意。筆者將“一課一聯”引入詩歌教學中發現,學生會在不同詞語的排列組合中感知語言的自由之美、韻律之美,對于詩歌的學習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如筆者在執教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通過本詩的誦讀和其他吟秋的詩詞來感受偉人氣象,學生寫下了對聯“偉人獨思,賞秋景,壯懷正廓;少年群游,評江山,奇志方遒”、“斗頂長空深秋景 勇渡江水少年心”、“詩人領袖,獨覽秋景,問乾坤興盛;少年先鋒,共擊碧浪,議江山滄?!?。不同語詞的排列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語文面貌,這種開放式的對聯寫作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的頭腦不是等著被裝滿的容器,而是要被點燃的火把,教育是喚醒的藝術。筆者愿為泥磚,喚醒無數瓊瑤美玉。經過筆者的不斷引導,對聯寫作已經成為語文課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筆者在進行“一課一聯”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見證了“教學相長”,體會到了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和成長。學生由開始的訥于表達、字詞的囊中羞澀到爭先恐后地走上講臺,莊重地寫下自己創作的對聯,并簽上自己的名字。在講授《魏公子列傳》時,有位男生即興地寫了一首詩——“尊賢納肖擬虛坐,竊符救趙鑄流芳。功成意傲恣驕縱,客說心愧斂浮風?!毙蕾p完這位同學的創作,當時全班同學都為他鼓掌。筆者相信,學生被喚醒的才情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人生的漫漫征程。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會進行更深層的探索,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識、有趣、有得。
[參考文獻]
[1]張志公.張志公自選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錢鐘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
[4]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