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預測及對策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該文分析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起源和內涵,以六安市裕安區為例,從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治規劃重大項目等方面預測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旨在為即將開展的新一輪空間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預測;土地整治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9-0104-2
  1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起源與內涵
  1.1 起源 自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以來,我國開始要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時開展環境影響評價。隨后,出臺了《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1],明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要開展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雖然根據形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綱要于2016年作了適當的調整,但是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始終沒有變化。
  1.2 內涵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在工程規劃實施前,對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系統分析,從而得出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有效預測,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2-3]是指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過程和實施時,對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預測其不利因素,并針對這些不利因素提出針對性的有效預防措施,從而保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順利開展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其對環境的影響不可忽視。因此,政府部門在規劃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要發揮規劃的引領和龍頭作用,調控經濟發展態勢,就必須重視其對環境影響的評價。
  2 規劃的主要控制指標
  裕安區土地利用規劃(2006—2020年)實施期間,全區主要規劃控制指標如下:
  耕地保護目標:全區2020年耕地保有量84986.67hm2,
  較規劃前減少2755.10hm2。全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4233.33hm2,較規劃前增加733.33hm2;全區2020年建設用地總規模35813.33hm2,較規劃前增加8264.06hm2;城鄉建設用地規模31920.00hm2,較規劃前增加4920.00hm2;城鎮工礦用地規模7566.67hm2,較規劃前增加2937.76hm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規模3893.33hm2,較規劃前增加1881.65hm2;全區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新增建設占用農用地規模、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規模分別為3333.33hm2、2953.33hm2、2273.33hm2,較規劃前分別增加1276.23hm2、1178.73hm2、929.29hm2;全區2020年土地整治補充耕地2620.00hm2,較規劃前增加730.96hm2。
  3 規劃期內重大項目與土地整治環境影響預測
  3.1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預測
  3.1.1 交通建設項目 重點交通項目是裕安區新一輪規劃的重點保障對象,項目建設后,有利于改善裕安區交通狀況,促進裕安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然而,由于這些項目線路較長,時間跨度大,工程量大,施工期間必然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環境影響,如施工期間對土地的挖損、揚塵等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項目建設后,車輛行駛的廢氣和噪聲,對道路兩側環境也有不同程度影響。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如在道路兩側設置隔音帶或綠化帶等,將工程施工和建成后對環境不利影響幅度控制在有限范圍內,從而使裕安區走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并重之路。
  3.1.2 水利建設項目 規劃期內,重大水利工程的開工建設,有利于提升防洪排澇能力,有效地解決了受豐水期洪水影響而導致的洪澇災害問題。對河道進行疏浚、整治,除了能使水路運輸暢順外,還可促進河流水質健康循環,為全區生產、生活提供健康的水環境。此外,有機結合河流整治和美好鄉村、美麗集鎮建設,做好護岸護堤建設,積極打造綠化亮化環境,有利于提升兩岸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環境。
  3.1.3 能源建設項目 規劃期內,積極推進新能源如光伏項目的落地,合理利用清潔、高效核電能源,減少煤和石化燃料的消耗,不僅可以節約資源,還減少了因燃料燃燒的碳排放量,從而走上了一條減少碳排放的綠色發展之路。因此,該工程的實施對周邊環境和設施不會產生重大環境影響。根據已建項目的環境監測結果表明,該工程也對周圍環境輻射造成明顯的影響。
  3.2 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環境影響預測 規劃期內,裕安區加大了土地整治的力度,著力開發荒草地、灘涂、整治溝渠、削減田坎、退宅還耕、復墾廢棄地。土地整治是改善村容村貌和農田基礎設施的重要手段,只要政策措施得當,資金投入到位,不僅可以提升農田質量,還可以節約土地資源,不僅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重要舉措。通過溝、渠、林、田、水、路、村、墳的綜合規劃和治理,可以大大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應要注意,土地整治可能因過度開墾會引起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生活多樣性破壞等。因此,在土地整治時,要高度重視土地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使土地整治對環境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4 對策建議
  4.1 建立環境保護機制,健全生態環境監控體系 建立健全穩定的環境保護機制,重點完善保護資金投入機制、環境準入機制和淘汰機制等內容,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三位一體的綜合利益原則,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的籌集建設資金,保證生態環境建設的良性循環[4]。強化林地管理,積極開辟投資渠道,促進水土保持、植樹種草等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環境準入機制和淘汰機制,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發展,明令禁止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土地開發和結構調整行為。   合理分析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程度,監測農田整治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的環境影響,嚴禁濫占濫建。嚴格遵守規劃劃定的各環境質量功能區,強化用途管制作用。加大土地法制宣傳力度,健全以法律為基礎,行政法規相配合的法律法規體系。在土地結構優化和項目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并及時進行評估和預防,不得以任何借口肆意改變土地用途或浪費土地,對生態環境敏感區域要分級設立重點預防監督區。
  4.2 加大綠化,防止水土流失 規劃新(改)建的鐵路、公路、水利工程,要立足于當地自然條件實際,減少水土流失以及對地貌和植被破壞。嚴格項目建設規章制度,廢棄的砂、石、渣土必須運至指定的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庫和專門存放地以外的溝渠傾倒,對可能導致水土流失的專門存放地,也應當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在鐵路、公路兩側山坡地,必須修建護坡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對一些險工路段,有可能發生泥石流或者山體滑坡危害的,必須修建石砌護坡。工程竣工后,取土場、開挖面和廢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須及時復墾,防止水土流失。加強生態廊道控制保護力度,在沿淠河兩岸設立綠化隔離帶,加大森林和植被建設力度。加大公共綠地配置力度,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對于土地整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水土流失隱患,必須合理取、填土并做好防護措施,修建坡面蓄排工程以及生態型護坡等,使土地整治造福于民。
  4.3 推廣科學施肥,降低土壤污染 對于化肥、農藥造成的土壤污染,不僅要控制化學農藥用量、使用范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藥劑型,嚴格控制劇毒、高殘留農藥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開發和利益。針對裕安區土壤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對農民普及化肥和農藥相關知識,合理、適量使用,科學施肥。對已污染土壤,需清除土壤中污染物,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和化學改良劑,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
  4.4 控制“三廢”排放,減少城市污染 隨著裕安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三廢”排放量均會有所上升,因此,在規劃實施過程要嚴格控制。一方面,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有關排放標準和要求,另一方面,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情況分類指導、區別對待。集中處理城鎮污水,污水設施建成后,需進一步在經濟、行政和技術上給予支持和保障,項目主管單位負責出水水質,并接受環境保護部門定期對出水水質和水量的監督檢查。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場,采取防滲漏等措施,防止造成水污染。農村水污染主要來源于化肥農藥的使用、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鄉鎮企業的發展,防治方法主要采用適合農村特點的污水治理技術,走污水處理與污水資源化相結合的道路,改進灌溉、施肥、水產、畜禽養殖技術,加強人工和自然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減輕污染發生程度。
  4.5 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提高糧食產量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搞好農田道路和水利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田質量,增加農業生產效益[5]。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挖潛城市發展的內力,著力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對低效用地積極引導退出機制,提高城市建設用地集約水平,做好節流政策。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復墾土地,確保耕地保有量不減少,基本農田面積和質量不降低,從而做好開源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文波,趙小敏,武春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初探[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1):134-138.
  [2]王廣洪,黃賢金.江蘇省1997-2010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2).
  [3]徐慧,林濤,張云鵬.我國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進展及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6).
  [4]王婉晶,揣小偉,黃賢金,中國土地利用規劃實施評價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11):91-96.
  [5]趙源,彭馥艷.縣級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19(8):964.
 ?。ㄘ熅帲簭埡昝瘢┳髡吆喗椋汉鷷苑澹?967—),男,安徽六安人,工程師,從事土地規劃和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9-03-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08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