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鍛煉行為促進模型建構與干預策略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通常與其體育的參與度具有直接關系,其體育參與不足,通常是由個人、學校、家庭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導致,因此,需要從各方面的干預對其體育參與度的不足進行改善。本文主要對青少年的鍛煉行為的促進模型進行構建,并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從而使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的參與度得以有效提高,并使其體質健康的水平得到相應提高。
關鍵詞:青少年 鍛煉行為 促進模型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248-02
體育鍛煉作為對青少年的生命質量進行有效提高的一種方式,其通常具有顯著的健身價值,并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對于大部分青少年而言,由于其在實際運動的過程中,所具備的參與度比較低,開展的運動氛圍缺乏,且體質健康情況較差,這都對其生命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想要使該現象得以有效改變,不僅需要家庭以及學校教師的努力,而且還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與支持。但是,當前在對青少年的體質狀況進行改善的相關政策以及措施的實施,收效甚微。對該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對青少年進行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缺乏全面的認識,為此,本文主要以城鄉差異、性別差異為基礎,選擇本市的260名青少年,對青少年的鍛煉行為的促進模型進行構建,并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從而使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得到有效改善。
1 青少年鍛煉行為促進模型建構
1.1 模型建構的理論分析
青少年的鍛煉行為的促進模型進行構建的理論基礎集中包含以下幾點:(1)對于交互作用的理論,其是由Stokols所提出的,主要就是對因為環境對人體自身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實施強調,且在該理念的基礎上,Mcleroy所提出的健康促進的一種生態學的模型當中顯示,環境因素產生的多個層面造成的干預,明顯比單層面所產生的干預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影響更大[1]。將以上所提出的理論知識作為研究指導,青少年所具備的鍛煉行為的產生通常會被多層面的環境因素所影響,想要對環境因素所造成的影響狀況進行有效整理,就需要對結構方程進行利用,創建有效的關系模型,并按照系數以及路徑,對因子所造成的影響實施相應的反映。(2)Becker學者所提倡的健康信念的模型,其就是對人自身的信念以及態度對人實際表現出參與運動的狀況進行闡述。該理論主要就是指青少年的鍛煉行為不僅會被家庭、學校、社會環境所影響,而且還會被由于外因中潛在的變量以中介效應的實施所影響[2]。
1.2 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分析法的運用,對家庭的教育、學校開展的體育、社會的環境、健康的信念、自我效能共5個自變量所能對體育鍛煉的具體行為具備的預測影響實施審視。表1所示,以上5個自變量都能夠對青少年實施體育鍛煉的行為進行有效的預測。根據對其影響要素進行對比分析,體育鍛煉的外部影響集中表現在三方面,學校體育(β=0.31,P<0.05),其對青少年自身開展的有效鍛煉所產生的影響所造成的預測能力通常最強,然后屬于家庭教育(β=0.23,P<0.05),預測能力相比而言,最小的屬于社會環境(β=0.21,P<0.05)。
2 青少年鍛煉行為促進模型的干預策略
2.1 學校體育、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對青少年鍛煉行為干預策略
根據回歸分析(表1),家庭的教育、學校的體育、社會的環境、自我效能、體質健康的信念等都能對青少年的鍛煉行為進行正常的預測,同時根據對比顯示,學校體育(β=0.31,P<0.05),其對青少年本身開展的體育鍛煉具體的實施行為具有最強的預測的能力;然后屬于家庭教育(β=0.23,P<0.05),之后就是社會環境,其所具備的預測能力通常最低(β=0.21,P<0.05)。青少年自身所具備的鍛煉行為所構建形成的促進結構的方程模型當中,也對該預測所表示的結果實施了相應的驗證。由表1顯示,家庭開展的教育、學校開展的體育、社會環境通常會對鍛煉的行為產生較為直接的效應量,分別為0.26、0.34、0.22,且具有良好的效果。其通常對青少年的有效開展鍛煉的行為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所具備的促進作用的排序由大到小分別為學校的體育教育、家庭的教育、社會的環境。以宏觀的角度對其實施分析,青少年自身的鍛煉屬于難度較大,且比較復雜的工程,想要確保該工程的有效開展,首先需要以社會環境作為開展的基礎,也就是政府需要對其自身所具備的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發揮,并對其各部門所具備的職權實施有效明確,以此使工程的開展具備良好的硬件設施,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引導[3]。
2.2 青少年鍛煉行為促進模型的作用及其干預策略
按照青少年具體鍛煉行為,對促進模型進行構建(表1),其顯示,學生家庭的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社會的環境等都會對青少年開展鍛煉的行為產生相應的影響,其不僅能夠產生較為直接的效應,而且還存有較為復雜的一種中介過程,其產生的影響途徑集中表現為:(1)對鍛煉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2)以體制健康的信念中介的變量對鍛煉行為進行間接的影響;(3)以體制健康的信念與自我效能相結合的中介變量,對鍛煉行為進行間接的影響。對其進行干預,體育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的時候,通常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真實情景,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開展相應的學習,而教師主要的作用就是加以輔導,以此促進學生的創新與探索能力,從而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鍛煉行為所具備的價值與作用,并使其體質健康的信念得以有效提高[4]。
3 結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體育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有效地開展青少年的體育工作,對全面健身、健康中國等相關戰略的有效實現具有顯著的作用。通過回歸分析顯示,學校體育、社會環境、家庭教育都對青少年的鍛煉行為都會被其所影響,不僅能夠造成相對比較直接的影響,而且還具備社會環境作為基礎,家庭教育作為發展,學校體育作為創新的間接干預效應,其能夠使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戀,李軍,張峰,等.青少年鍛煉行為的形成機制:基于計劃行為理論[J].體育科技,2017,38(6):40-41,49.
[2] 唐啟棋,李軍.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促進路徑——基于自我決定理論[J].體育科技,2017,38(4):39-41.
[3] 許昌.鍛煉認同對青少年鍛煉行為解釋力的比較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7(2):43-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