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運動解剖學實驗教改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運動解剖學課程中運動解剖學實驗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不僅具有知識結構復雜、知識要點繁多的特點,同時對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要求非常嚴格。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理論教學和實驗技能培養的同步發展,關系到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本文從運動解剖學實驗實踐目標出發,分析當前運動解剖學實驗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采取理論-實驗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  實驗  教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066-02
  1  傳統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脫離實踐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院校設立的基礎必修課程,它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實驗學科,更是一門應用學科。當前大部分體育院校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采取的是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分離的模式。即在理論教學課堂中采取集中式的大班授課,理論課教學完成后再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實驗。割裂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雖然有利于課堂環節的控制和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但同時也不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動性。
  運動解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人體形態結構、人體機械運動規律和體育運動的關聯等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能夠在實踐環節中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如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多采取掛圖、文字描述等方式對人體的骨骼、關節、心血管、神經系統、內臟等形態結構進行講授,而在實踐環節中則再通過人體結構模型來強化學生的認識。這種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大部分學生認為理論教學結束后,實踐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實驗報告,并未真正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1.2 實驗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效率低
  從對教師的訪談結果來看,大部分教師雖然肯定了實驗教學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作用,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受限于多種因素,只有部分教師有效運用實踐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能夠較為熟練的掌握掛圖、模型展示、影音多媒體教學工具等,在技術難度相對較高的數據庫管理、FLASH動畫制作等方面僅有少部分教師能夠勝任。教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成為課堂中時常出現的現象。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備和工具的熟知度不高,便無法利用這些工具開展更高效的教學工作,也難以在實驗教學中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不利于其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此外,年齡越大的教師接觸信息技術的時間較少,更愿意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實驗教學的態度和看法相對保守,并且很多中老年老師表示并不能迅速適應新的教學環境。
  1.3 實驗教學硬件條件不完備
  在硬件支持條件方面,經費的投入和具體分配方式是影響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必要的經費投入是實驗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與實驗教學效率密切相關。但是當前大部分體育院校的實驗教學外部支持環境,特別是實驗教學設置和工具不足,一方面是學校對實驗教學投入資金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當地政府對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投入的不平衡問題,很多學校建設了運動解剖學實驗室,但是配套的實驗設施和工具數量十分有限,這給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嚴重影響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為了數據更加的全面,筆者通過訪問了解到有一些體育院校雖然設有人體骨骼、關節、心血管、神經系統的仿真模型, 卻被放置到學校的庫房中,還有一些學校的只是空有實驗設備卻從未開展過相關課程,實驗課程處于空缺狀態。實驗器材和設備對于實驗教學的發展是基本條件,缺乏這些基本條件來討論實驗教學在中學的發展是不切實際與毫無意義的。此外,體育院校對運動解剖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不足,優秀師資力量短缺等都造成了學生對參與實驗教學的興趣不高。
  2  優化對策
  2.1 根據運動解剖學教育目標確定實驗教學模式
  運動解剖學課程涉及眾多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包含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不同對課程體的選擇要求也是不同的。運動解剖學教學目標中設置分為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其中,總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教學過程。階段性目標從“觀察與實驗”、“實際操作”、“知識拓展”等方面分別提出要求,將運動解剖學實驗與不同教學目標有效的融合起來,如在2對腦神經的認知實驗中,實驗過程中應用影音媒體,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在互動過程中通過多項感官體驗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如實驗教學目標為知識性的記憶要求,可以通過板書、掛圖、投影等分析講解方式,優勢在于能夠更清晰、準確的展示知識內容,便于識記。而教學目標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體驗,則可以采取多種媒體的融合,激發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心理體驗。
  2.2 根據教學對象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實驗方式
  教學對象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學對象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情況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更應關注教學實踐與教學對象的契合度。為激發學生參與實驗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抽象、具有挑戰性的理論和知識。運動解剖學課程內容的特點制約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選擇最能夠準確、形象展示教學內容的多媒體技術,才能最終實現預設的教學效果。運動解剖學教學目標中強調學生對人體系統器官的形態結構和運動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影響的認知和掌握。教師在選擇具體的實驗方式時必須充分考慮相應的教學內容及特征。運動解剖學作為一項綜合性學科,利用實驗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與動腦參與到教學中。還應注意的是,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合理、正確的使用實驗工具。
  2.3 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教學條件
  教學實驗器材和工具的運用與實驗教學效果直接相關,因此應結合所具備的教學資源、教學環境、經濟情況、管理水平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實驗工具,既能夠提升實驗教學產生的作用,也能夠降低教學實驗閑置、浪費所產生的成本代價,需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采取合理措施,加強實驗教學環的境建設,給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固的基礎和條件。
  在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教學條件目的是緊隨現代化教學的發展步伐,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運動解剖學理論體系中包括一些十分晦澀、與現實生活相脫節的內容,加之體育專業學生課程學習和訓練壓力較大,使得學生在接受和理解方面面臨的較大的困難?,F代教育技術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為解決這一問題找到了思路,現代教育技術采取圖片、音頻、動畫等多種原色,以交相輝映、豐富多彩的形勢來給學生多感官的體驗,解決了傳統實踐教學的條件限制弊端。
  3  結語
  本文對運動解剖學實驗教改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調查和走訪找到當前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實踐角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實施方案。研究表明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合,根據運動解剖學教育目標確定實驗教學模式,并結合教學對象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實驗方式,充分發揮現有的實驗教學條件,從而改變傳統教學氛圍,能夠促進學生參與實驗學習積極性的提成,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之處,從而顯著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志君,王明堂,張常玲.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性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5-57.
  [2] 喬玉成,盧向陽,張紅娟,等.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4):118-120.
  [3] 董敏輝,閆紅光,張海平,等.對體育教育系學生運動解剖學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辦法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1(2):79-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9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