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對精神科病人引入舒適護理措施進行深入探索;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院精神科治療的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應用舒適護理措施,對比二個小組病人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病人及家屬認可護理工作的人數較多,對照組認可護理工作的人數較少;結論 在精神科病人護理工作中引入舒適護理措施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舒適護理;精神科病人;應用
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要求醫院護理工作真正將病人護理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再完全依據醫生要求開展護理工作,而將達到病人的高度認可作為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舒適護理無疑是一種最為合理的選擇。為了提高精神病人的舒適度 ,表現高度關注精神科病人護理需求的服務宗旨,筆者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院精神科治療的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引入了舒適護理理論,收到了預期效果,主要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來我院精神科治療的病人中隨機選擇94人進行研究,并分為二個小組,觀察組47人,31名男性,16名女性,年齡處于27-49歲之間,年齡平均為39.45歲。對照組47人,29名男性,18名女性,年齡處于28-49歲之間,年齡平均為39.12歲。經有關科室認真診斷,全部病人精神狀態良好,可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愿,不存在思維混亂、行為異常的病人。對比二個小組病人的基本情況不存在明顯差異,表明此研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病人在應用傳統護理方法的同時引入舒適護理措施。第一,創建舒適的就醫氛圍。具有良好、穩定、安全的就醫氛圍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尤其是對于長期住院治療的精神科病人,護理人員要意識到為病人創建綠色、整潔、美觀的就醫環境可以使病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購置完善的病房基礎設備,在精神科病區設置餐飲室、閱讀室、娛樂室、接待室、隔離室等,走廊中擺放鮮花,設計圖文結合的衛生宣傳教育專欄。病房內要及時通風換氣、光亮充足,每天定時為病人更換被褥與枕頭,床頭設計床頭燈,病房內配備床頭柜、空調、窗簾等設施[1]。第二,穩定病人情緒。護理人員要利用晨晚時間與病人開展豐富交流,定時巡視病房,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使病人對護理人員產生情感依賴,出現心理不穩定因素可以第一時間與護理人員聯系,護理人員在交流中要認真觀察病人情緒變化,及時消除其出現的不穩定因素。并結合病人治療的不同階段開展針對性心理護理,針對剛剛進入醫院的病人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明確配合醫護人員操作的重要性,耐心講解各種藥物的功能及服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指導病人放松心情。病人進入康復階段后,護理人員要反復強調疾病復發及預防方法,幫助病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其出院后的用藥方法,幫助病人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病人與人交往等,從而使病人形成較強的自信心[2]。第三,關注病人日常生活。病人住院后,一旦發現病人出現不良藥物反應,如流口水、腹瀉等,要及時為病人更換衣服與床單,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每周定時幫助病人洗澡、剪指甲、理發,使其精神愉快。不但可以使病人身體感覺到舒適,而且也可以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了保證病人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要幫助病人洗腳,并要求病人按時關燈休息,如果發現病人不能及時入睡,要馬上與其交流,必要時可以給予鎮靜藥物。有的精神科病人由于精神問題或藥物作用出現拒食、少食等現象,護理人員要及時結合病人情況為其設計合理的飲食計劃,如安排四人共同進食,為患有嚴重并發癥的病人單獨設置餐桌,進食前要引導病人依次就座,并設置專門護理人員負責管理,不但可以保證就餐的有序性,而且也方便護理人員觀察,增加了病人的舒適感[3]。第四,關注病人的社會需求。每一名精神科病人均擁有人際、家庭、職業等各種關系,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要關注病人的社會需求。精神科病人可能來自全國不同地區,而且與各種社會因素密切相關。護理人員不但要關心精神科病人的精神狀態,而且還要關注其家屬、朋友、同事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鼓勵精神科病人的家屬、朋友、同事、領導定時來醫院探望,使病人感受到親人的關懷。所以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豐富的社會知識,及時了解病人的社會關系,如家庭關系、同事關系等,利用這些關系穩定病人情緒,以加快康復速度[4]。
2結果
觀察組47人,46人認可護理工作,占參與研究人數的97.87%。對照組47人,35人認可護理工作,占參與研究人數的74.47%。二個小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表明觀察組收到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3討論
最近幾年,我國現代護理學得到了健康發展,護理人員的思想意識不斷提高,不再滿足于完成日常護理任務,而重視為病人提供安全、舒適的護理服務,尤其是在護理特殊病人時,護理人員更需高度關注,不但要幫助病人減輕疾病帶來的身體痛苦,而且要提高病人的舒適度。利用在精神科病人中引入舒適護理,可以同時使病人身體與精神感到舒適,保證病人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擁有高度的安全感,感受到親人與護理人員對自己的關懷,從而充滿生活自信心[5]。通過護理人員與病人開展有效的溝通,可以促使病人主動配合護理人員操作,有利于提高治療質量,得到病人及家屬的認同,收到較好的護理效果。在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病人產生了較強的情感依賴,理解到護理人員工作的艱辛,防止出現護患矛盾。
本研究中,觀察組46人認可護理工作,對照組35人認可護理工作,二個小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表明觀察組收到了較好的護理效果。
總之,在精神科病人護理工作中引入舒適護理可以保證病人各個方面產生舒適感受,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夠主動配合醫護人員操作,筆者認為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婷,茆儉.舒適護理在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9(02)
[2]吳秀艷.舒適護理在布地奈德聯合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慢阻肺急性發作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 2019(01)
[3]何喜美.舒適護理在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 2019(01)
[4]崔燕.對在門診接受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 2018(23)
[5]陳美英,余玉嬌,陳秀平.舒適管理在宮頸癌根治性后裝治療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 2018(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