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醫學生急救技能現狀調查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通過運用調查問卷形式,了解齊魯醫藥學院(淄博)(以下簡稱我校)醫學生的急救技能程度,并為后續的深入研究打好前提數據基礎。方法:采用網絡問卷調查,隨機抽樣800名在校醫學生,進行結果分析。結果:我校醫學生急救能力較差,急救知識平均得分較低,醫學生對心肺復蘇和包扎止血認知度較高,分別為77.08%和51.64%;對于傷員轉運搬運及燙傷和燒傷處理認知度較低,分別為36.50%和43.7%。61.96%的醫學生希望參加相關急救技能培訓。結論:我校醫學生急救技能較差,急救知識培訓需求度高,在搶救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關鍵詞]醫學生;急救技能;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102—02
自救互助和逃生避險能力是公民日常生活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面臨著的危重急癥和傷害事故的發生率逐年增高?,F場急救的及時、正確與否則直接關系到病傷員的生命。在面對這類事件時,熟練地掌握急救知識與技能是十分重要的,現場急救醫療處理的正確與否則直接關乎到現場傷病患者的致殘率和生存率。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護工作者,將承擔著救死扶傷的職責,不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遇到類似的緊急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他們也是院前急救的生力軍,醫學生接受知識能力快,動手操作能力強,對他們進行急救技能培訓,一旦發生意外傷害事件,他們即可成為積極施救的現場第一目擊者,然后通過他們的宣傳能力,對其周圍人群進行知識傳播和行為促進[2。通過分析我校的急救知識掌握情況,為后期醫學生急救技能的提高提供先行科學依據?,F具體報告如下: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問卷星隨機調查法,對我校相關醫學類專業學生進行投放調查問卷。包括本科生、??粕?,大一至大三在校生。問卷由相關同學負責到各院校進行發放,設置問卷有效時間為48小時。
1.2 調查方法
先分別從不同院系不同年級抽取18名同學代表,到場人數16人,到場率為88%。發放調查問卷模板,現場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記錄。并聽取專家老師的建議,對問卷報告進行最終評審。最后發放問卷調查。問卷星調查問卷定向數量800份,回收794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問卷794份,有效率100%。
問卷共有22道題,由18道單選題(包括基本信息選擇)和5道多選題組成,其中7—20題為賦分選擇,各小題為1分,總分14分,答對一道得1分,打錯不得分31。具體內容如下:
(1)基本信息:性別、年級、院系、學歷
?。?)一般資料:是否參加過院前急救培訓、是否有想參加學習急救知識的想法、是否愿意上選修課、急救知識掌握情況和認知程度的評價。
?。?)急救知識相關選擇題:徒手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傷者固定與搬運、燙傷與燒傷4大方面。
2 調查結果
2.1 基本信息
794名學生中,男生272人,占34.26%,女生522人,占65.74%。臨床醫學院334人,占42.07%,護理學院123人,占15.49%,口腔醫學系44人,占5.54%,醫學影像系174人,占21.91%,藥學院80人,占10.08%,公共衛生39人,占4.91%。大一學生470人,占59.19%,大二學生225人,占28.34%,大三學生99人,占12.47%。本科生522人,占65.74%,??粕?72人,占34.26%.見表1
2.2一般信息
?。?)既往是否參加過急救培訓
242人(30.48%)參加過相關急救培訓,另有552人(69.52%)從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急救培訓。
(2)學習急救知識的意愿
492人(61.96%)的醫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意愿想參加急救培訓,290人(36.52%)的醫學生參加急救培訓的意愿較為一般,12人(1.51%)沒有任何興趣。
(3)開設相關急救選修課的選修意愿
750人(94.46%)醫學生愿意選修,44人(5.54%)不愿意選修[4]見表2
?。?)常見急救知識的自我測評與專業測評
612人(77.08%)對于心肺復蘇自我認知較高。對于包扎止血和燒傷燙傷處理自我認知度分別為410人(51.64%)與347人(43.7%),對于傷員轉運與搬運的自我認知為290人(36.52%)。
根據前期問卷設計,將選擇題7—10題設置為心肺復蘇測試題,滿分4分,平均分為1.899分。11—14題設置為傷員搬運及轉運測試題,滿分4分,平均分為1.614分。15—18題設置為包扎止血測試題,滿分4分,平均分為1.916分。19—20題設置為燒傷及燙傷處理測試題,滿分2分,平均分為0.956分。見表3
3 討論
3.1 我校醫學生急救技能現狀及分析
目前來看,醫學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是十分重要的[41。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校醫學生急救意識是十分強烈的。在面臨突發事件時,約有88.6%的醫學生想去救人,但不敢進行操作。有些同學想去救助,但是容易發生二次傷害。這一現象體現出,醫學生的急救能力較弱,這與專業測評結果相吻合。調查時發現,在專業測試題中,傷員搬運及轉運測試題的自我測評結果為290人(36.52%),與專業測評正確率40.35%結果相符合,均為各4個項目里得分最少??梢钥闯?,大部分醫學生對于自己的薄弱點較為清楚,且該項目為我校醫學生急救技能最為缺乏項目。部分醫學生僅僅參加過相關培訓活動,后期并沒有進一步的鞏固及加強學習,是導致急救技能相對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沒有進行正規的系列學習,只是通過資料宣傳、網絡宣教,也是導致急救技能相對較差的主要原因。醫學生群體對于院前急救技能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學校,課堂教授主體再宣傳院前急救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其余學習來源于相關的急救社團培訓。醫學生對于院前急救的掌握應屬于基本技能,而被調查者普遍認為自己的認知程度一般,只有一少部分認為很好,這就要求歐盟對于院前急救的學習和培訓的實施要有所加強。
3.2 建議及對策
在如何提高急救技能方面,學校應加大對急救宣教的力度,可以通過開設相關選修課堂的形式,并完善相關急救硬件設施,讓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動手、樂于動手。在學生會社團聯合會的協調下,鼓勵成立相關急救社團,定期開展急救培訓活動,與市級紅十字會合作,成立校級急救培訓小組,成立校級急救隊,通過考試形式,對操作熟練,具備一定急救能力的醫學生頒發紅十字會急救證。相信通過以上努力,可以提高我校醫學生的急救能力。
參考文獻
[1]侯睿,張佳麗.在校大學生對院前急救知識的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192—193
[2]陳俊英,唐立東,黃桂蓮.醫學院校開展院前急救培訓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7):122—124
[3]孟園.陜西省高職學生現場救護能力現況調查與對策研究[D].第四軍醫大學,2017
[4]謝蕊,張春雨,周蕊,李晶,林青轉,黃雙麗。醫學生與非醫學生對急救認知程度的調查研究[J].商,2015(04):271
[5]尹秀秀,陳紅艷,肖秀茹,劉曉峰.我校大學生急救知識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09):55—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