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貧困生貧困原因調查及助困對策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收費制度的全面實施,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本文通過對云南中醫學院貧困生及其家庭進行調研分析,指出了貧困生家庭致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我校助困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貧困生;貧困原因;助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088-02
為結合“四群”教育和“三深入”活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搭建學校與社會、學生家庭之間的有效溝通平臺,彰顯對貧困生及家庭的人文關懷,更準確地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真實情況,增強做好貧困生困難程度認定和資助工作的針對性,完善我校助困育人工作體系,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探索師生社會實踐的經驗,完善貧困生家庭狀況調查方案,課題組特組織實施此次貧困生調研。
一、貧困生認定的困境
1.我校采取生源地認定和學校認定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貧困生的認定,生源地認定即通過學生所在生源地的村委會、民政部門、扶貧辦出具的貧困證明認定其貧困生資格;學校認定則是對申請貧困生認定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由班級、院系、學校逐級審核,最后確定貧困生資格的方法。隨著高校擴招,農村生源的大學生所占比重較大,地方基層組織在對貧困生認定的過程中標準不一,缺乏必要的監督與約束機制,真實性較差,而學校認定由于學生多、程序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得學校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了解很難深入。
2.貧困生認定硬件平臺建設滯后。貧困生認定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每年貧困生庫的信息都會變化,每個貧困生的家庭情況也都在變化,對貧困生的認定還停留在原始的紙質記錄和傳統經驗操作上,不但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也容易出錯,不利于規范貧困生認定工作。
3.貧困生認定標準界定模糊不清。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于缺乏量化的指標體系,沒有具體、科學、可行性的量化指標,以至于部分高校僅憑經驗來進行貧困生資格的認定。另外,貧困生認定材料的甄別確認也很困難,學生提供的家庭困難證明和學生的家庭經濟真實情況并不一定吻合。
4.部分貧困生受到資助后缺乏感恩。國家資助高校貧困生體現黨和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深切關懷,絕大部分受資助的學生都能心存感恩,心懷抱負、奉獻社會,但也有部分貧困生依賴心理嚴重,不心存感恩,反而把貧困當作理由和借口,把他人的幫助視作理所當然,甚至出現有同學惡意拖欠助學貸款的行為。
二、調查目的
1.宣傳國家資助政策,進一步彰顯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政策的主導作用和影響力,深化社會各界對國家資助政策的認識,引導貧困大學生誠信感恩。
2.實地考察核實困難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了解當地政府開具貧困生家庭經濟狀況證明的流程及真實性,按照實現“應助盡助”的目標,為調整完善貧困生認定及資助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3.加強與市(縣)級學生資助管理機構、金融機構的有效溝通,實地了解生源地貸款實施情況,準確掌握存在問題,按照“應貸盡貸”的原則,為完善生源地助學貸款模式,推進生源地貸款的順利進行,向有關部門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4.實地了解家長對學校助困育人工作的認識,對學生學習成長成才的認知。
三、困難學生貧困原因分析
按照課題組制訂的調查內容和目的,分別到昆明市富民、祿勸縣,楚雄州元謀縣、武定縣有重點地對我校部分在校困難學生及家庭進行實地入戶走訪。共走訪云南中醫學院認定的10個不同專業的困難學生11名,其中特困學生5名,經濟困難學生6名。調查組在走訪學生家庭的同時,還到祿勸縣、武定縣教育局資助中心了解了學生資助情況和資助學生的相關政策,并對學生反映的問題進行交流。經調查分析困難學生貧困原因如下:
1.地理區域。生活的地理位置是一個重要的致貧原因。我們通過走訪4個縣、12個鄉鎮、10個自然村進行綜合比較,生活在縣城周邊的生源比生活在鄉鎮周邊的生源條件要好,生活在鄉鎮周邊的生源比生活在遠離集鎮的山區的條件要好,交通和經濟來源完全不一樣。
2.家庭變故。家庭變故有很多種,通過走訪,常見的有以下三種,一是父母離異,父母離異后子女跟其中一方生活,而另一方未盡撫養義務,導致經濟貧困;二是父母亡故,父母一方或雙方亡故,形成單親家庭或孤兒,導致家庭貧困;三是父母身患重病,父母雙方或一方身患重病,需長期服藥,因病致貧。
3.多孩上學?,F在的農村家庭大多都是兩個孩子,對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來說,同時供兩個及以上孩子上學困難很大。通過走訪11個家庭,其中9家有2個子女在上學,導致家庭經濟困難。
4.自然災害。云南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農作物,由于旱災、冰雹等原因,家庭經濟收入嚴重減少。
四、對助困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助困和育人有機結合。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教。教育扶貧,是扶貧助困,治貧治愚的根本之策,是我國整個扶貧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將“助困”和“育人”結合,既有助于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又能推進貧困大學生思想健康發展。
2.統一標準,進一步完善貧困生認定機制。高校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是高校資助工作的首要任務,關系到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貧困生認定的結果是助學金、勤工助學等各種資助政策實施的前提和標準,貧困生的認定關系到國家、社會以及學校的各種資助是否能真正恰如其分地用到貧困生身上。建議學校進一步完善制定貧困生認定標準和條件,評定等級要有依據,助學金的評選,在同等條件下,要向特困學生傾斜。
3.借助社會力量,建立各種貧困生基金。學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也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獲得援助。除了已有的助學貸款,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建立各類規范的貧困生基金會用于解決貧困生的問題。
4.學校層面的教師要關注貧困大學生,做好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
五、結束語
通過對我校貧困生及家庭的走訪調研,了解貧困生家庭致困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國家、社會的助困政策以及我校的具體實際,提出了我校助困的對策,對于今后做好貧困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意義重大。尤其是對助學助困工作,完善資助體系,提升資助目標有非常大的啟發。
參考文獻:
[1]張冰,孫云軒.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的多元合作機制研究[J].對策與戰略,2016,(1):107.
[2]吳德敏.高?!爸А迸c“育人”相結合的資助模式探索[J].教育理論研究,2017,(17):134.
[3]全光華.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認定的問題與對策-以嶺南師范學院為例[J].社會管理,2015,(6):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