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究PDCA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間我院消毒供應中心未采用PDCA管理模式時的相關手術腔鏡器械作為對照組,同時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采用PDCA管理模式后的相關手術腔鏡器械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器械消毒滅菌情況。結果:觀察組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以及包裝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DCA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PDCA;腔鏡器械;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016—02
消毒供應中心作為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組成部分,擔任整個醫院的醫療用品和器械等的清洗、消毒以及發放工作,醫療用品的無菌情況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狀況,加強該科室的工作管理質量有助于提高醫院醫療質量和護理效果1。然而由于目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極為復雜繁重,其工作質量較低,因此,尋求一種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是現階段臨床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年來,伴隨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PDCA管理模式被廣泛應用。該模式可有效通過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階段來提高工作質量,極具標準化和程序化[2]。故本次實驗嘗試將PDCA模式用于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的清洗滅菌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F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6年12月間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采用PDCA管理模式前的120例手術腔鏡器械設置為對照組,同時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間我院消毒供應中心采用PDCA管理模式后的120例手術腔鏡器械設置為觀察組。兩組器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不予以PDCA模式,采用常規清洗,而觀察組實施PDCA模式,具體如下:(1)計劃階段:走訪患者及其家屬,記錄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和建議,并在此基礎上,認真檢查工作中的疏漏,對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分析,總結出主要問題在于腔鏡器械消毒和清洗不合格、滅菌和包裝不合格等。(2)實施階段:組織培訓,由護士長、主任等相關人員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的講解,明確護理人員職責,提高服務意識;組織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培訓,就腔鏡器械的清洗、維護以及保養等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將相關制度、消毒標準張貼科室;選取手術室經驗較為豐富的人員,跟班指導相關器械的配備、作用等情況;護士在手術完成后應沖洗、保濕器械,隨后送至消毒供應中心,并進行核實,其消毒過程應為:超聲加酶清洗5—10分鐘后予以流動水沖洗,隨后予以全自動清洗消毒機清洗、消毒、上油、烘干、包裝以及二次滅菌;工作人員應填寫交接登記,對器械的編號、數量進行確認,為保證該過程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應由打包人員打印相關器械名稱、數量信息的條形碼,張貼在器械包上。(3)檢查階段:為防止器械丟失,應由護士長定期檢查腔鏡器械送至消毒供應中心的情況;消毒供應中心人員應仔細檢查器械表面有無污漬、血跡和銹跡,對于管腔和管件,可通過高壓水槍清洗,同時隨機抽查予以隱血試驗,一天3次,一次3類器械,每類器械5把,并將結果逐一記錄。(4)總結階段:每周舉辦一定總結會議,對工作過程中實驗、檢查、清洗以及未能及時送達消毒供應中心等情況進行總結,對于存在的安全隱患,應及時作出針對性解決方案。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手術室腔鏡器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等情況,并并對合格率。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實驗數據,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器械清洗、消毒、包裝以及滅菌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重點在于質量管理,而質量管理屬于長期不間斷的管理過程3。PDCA管理模式作為持續開放、循環管理系統,可持續性的循環開展管理工作,實現預訂目標,提高工作質量。將該模式用于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中,不僅保證了實際情況中的科學調查,還制定預訂管理目標的相關舉措,有助于完全發揮創新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管理目標的實現。
在本次實驗中,觀察組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和包裝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足以說明將PDCA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中效果顯著: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張貼相關管理制度,有助于對該科室的管理質量進行改善,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患者滿意度。該模式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有效分析腔鏡器械消毒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獲得醫院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可完善器械配置,提高腔鏡器械的臨床利用率;由經驗豐富的人員監督器械清洗消毒工作,并嚴格按照清洗流程予以器械清洗消毒,在落實醫院規章制度的同時,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器械消毒清洗合格率也由此逐漸提高。另外,PDCA模式還可通過電腦系統打印條形碼來降低器械的丟失率,保證各物品的需求、流通的庫存,繼而達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目標,提升醫院醫療質量。
綜上所述,PDCA模式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至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慧真.消毒供應中心實施PDCA循環對手術室腔鏡器械清洗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8):187—188.
[2]鄧寶文,王瑞娟.PDCA循環在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器械管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2):8307—8308.
[3]林學英.淺論PDCA循環管理法在消毒供應室工作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160—161.
[4]王穎,張麗艷.質量控制小組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0):100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