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小學音樂的有效器樂教學在深層含義上是教育工作者綜合有關新的教學提出來的,同時不斷在教學觀念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因此,文章對小學音樂教育器樂教學發展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器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部分老師在理解音樂教學方面,因為受到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會出現一定的錯誤思維認知,往往將教學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技巧訓練當作教學重點,僅僅是進行識譜、演唱,教學內容單一枯燥,長時間下去就容易造成學生出現反感心理?,F代教育準則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在審美方面的情趣。進行器樂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技巧,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在器樂演奏方面獲得有效的啟發,更好地培育學生欣賞音樂和展現音樂的水平,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大腦潛力,陶冶學生們的音樂情操,凈化學生們的心靈。
一、器樂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當中,傳統的教學是將教學知識和技巧訓練作為教學重點,單一地培養學生認識樂譜,視唱和唱歌,教學知識內容簡單枯燥,形式也相對單一。器樂教學大多是在課下進行的,學校進組織少部分學生去學習器樂方面的演奏,為的只是舉辦演出與比賽。
現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素養教育明確以后,音樂教學成為了以審美作為重點的大眾普及性藝術教育,能夠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音樂方面的素質。其中,懂得演奏樂器是感受、理解、欣賞和表現音樂的另一種方式。所以,當下要求樂器融入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所有學生都應該會演奏至少一種樂器。以此通過器樂的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度,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器樂教學在音樂教育領域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是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其二是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大腦潛能。人的大腦由兩部分構成,左腦與右腦,其中,部分區域是特殊的有著獨立創造性的。每當學生學習技巧的過程中,雙手必定會做出細致的行為,這就可以促使這部分區域的潛力被挖掘出來,變成“興致勃勃”的狀態。大部分科研成果顯示,在學生學習樂器與演奏樂曲時,由于左右手的手指頻繁運動,使得大腦反應更加強烈和敏銳,大腦智慧得到科學的挖掘,并且對左腦與右腦的調節、平衡與和諧發展都十分關鍵。這樣頭腦水平的促進與開發,其一能夠展現在反應激烈敏銳上;其二是展現在觀察力敏銳和思維創造水平豐富上。以生理視角作為出發點展開探索,學生在演奏器樂的過程當中,美妙的音樂會激發學生的情緒,情緒還可以促進荷爾蒙的分泌,繼而更好地培養學生頭腦探索能力和記憶能力,通過演奏曼妙的音樂不單單能夠影響和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心態度,促進學生頭腦能力的挖掘,還能夠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懷。
二、樂器的選擇,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富有一定的興趣才可以更好地學習知識,在學生感興趣的初期階段,需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再度提高。所以,我們一定要選擇與學生情況相適應且富有普及性的樂器。由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屬于一種綜合性的審美教育,并且選用了班級課堂教學的形式,因此,在開展器樂教學方面需要選擇學生能夠簡單輕松上手的樂器;同時,還應該確保質量,和音樂審美的真實需要保持一致。例如,在音色方面應該是曼妙動聽,在音質上應該是清脆悅耳的,在發音方面務必要準確。此外,在制作的時候也需要注重細節上的落實,確保能夠給學生呈現出一個美好的感官形象。目前,一些學校給學生營造的器樂教學環境欠佳,樂器制作不夠精細,不僅沒有美感可談,還成為了學生耳朵上的音樂殺手,因此,要求老師們加以充分的注重。在器樂教學過程中,樂器的種類需要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不存在穩定音色的樂器和存在穩定音色的樂器,都能夠綜合起來整體進行學習。例如,相關的《音樂課程標準》中所規范的多元化口風琴、口琴、電子琴以及打擊樂器等,均是經濟且實效性高的樂器類別。針對小學時期的音樂教育器樂教學來說,一直有一個有待解決的缺陷,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狀況和學生家庭經濟水平,確立適合學生的簡單易學的演奏樂器。因為小學生在理解學習能力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應該運用容易教學且學生易上手的方式教學,保證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水平和狀況。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當中結合豎笛和口風琴,由于這部分樂器容易攜帶,經濟且實用,考慮到學生的購買力,將培養學生的音樂水平當作教學重點,還需要提倡學生獨立設計制作簡單易上手的樂器,實現器樂教學的廣泛性。[1]
三、樂曲的挑選
開展器樂教學,一定要有與之對應的樂曲配合,音樂老師要避免給學生引薦一些單一范圍、比較困難、時間較長的樂曲,應該圍繞學生感興趣喜愛的歌曲作為著手點,最好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歌曲,確保選擇的歌曲主奏樂器是學生可以熟練操作的,并且符合審美要求的。還可以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歌曲傳遞的情感。在這樣的基礎下,如果可以運用自己的樂器演奏出來,勢必能夠提升學生器樂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開發出優秀的器樂曲目。
四、器樂教學實施策略
器樂教學的方式存在多元化,精妙地把器樂技巧和曲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兩者密切相聯,可以讓學生更具體地表現出曲目當中蘊藏的美感,繼而激發學生對器樂教學的自信。不同的樂器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不同的訓練方式來開展,精妙地把其融合在一起,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重新建立音樂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單獨演奏與全體演奏的時候都可以信手拈來,用時短,成效快,易于學生整體音樂素養的提升。
?。ㄒ唬┦痉斗?
這樣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學生在剛剛接觸到器樂教學時,也許對樂器演奏的模式不太熟悉,此時就要求老師綜合曲目、樂器演奏的特征給學生進行演示,主要包含樂器演奏的姿勢、手法、呼吸等重點的示范,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聽等直觀性的學習途徑迅速把握該樂器的演奏方法,改善自身錯誤,方便的同時節省時間,見效快。
?。ǘ┱故痉?
學生僅有對器樂教學產生學習興趣才可以懷揣著主動積極的態度加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小學生天性敏銳,具有很強的創造性,給他們一個能夠展現自我的平臺,比如,安排學生們進行單獨演奏,多人合奏等,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另一方面還給其他學生帶來觀摩與學習的契機,一舉兩得。
(三)合奏引導法
器樂教學大部分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主要包括齊奏與合奏,合奏引導與獨奏的針對性指導不盡相同,不過能夠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有效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及協調能力的提高。[2]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器樂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創新教學理念,把器樂教學當作輔助音樂教學的關鍵工具,重視培育學生的藝術觀念與實際操作水平等綜合素養。將學生的理解水平和喜好作為教學重點,致力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自主性,給課堂音樂藝術形象的建設增添格外絢麗的光環,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黃圣宇.“立體欣賞”新定義: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21):107-108.
[2]汪文靜.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18,38(19):231.
作者簡介:毋一凡(1990—),女,漢族,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本科,華中師范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