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科“中小學段銜接”問題的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很多中學音樂教育工作者反映,小學生進入初中以后在音樂學習方面不適應,具體表現為想唱歌卻不敢唱歌,想演奏卻又過分緊張,想創作卻力不從心,想表現卻不知從何做起。筆者為了了解廣州市白云區九年制學校是否存在此問題,對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的“學段銜接”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音樂;學段銜接;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們學校坐落于廣州市白云區,是一所由廣州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辦的一所九年制私立學校,學校硬件設施好,設有檔案資料室、圖書室、多媒體電教室、電腦室、語音室、儀器室、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實驗室各一間)、綜合實踐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衛生室、心理輔導室、圖書閱覽室、團隊室等專用場室。所有專用場室均按省級學校的標準配置設備、儀器,能夠充分滿足教學需要。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生源具有家庭背景多樣、素質參差不齊的特點。筆者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對學校音樂科“中小學段銜接”的現狀做了實際調查,并獲得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現根據所獲得的第一手調查資料,分析調查結果并得出結論。
一、問題的提出
?。ㄒ唬皩W段銜接”的含義
“學段銜接”是指小學和中學這兩個學段之間的前后銜接,若把“學段銜接”放到“師與生、教與學”這一教育教學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銜接”的含義非常廣泛,“銜接”的任務十分艱巨。音樂這一學科一直以來都是非考試科目,因此,該科目的學段銜接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過系統的調查和研究,但在中小學段銜接中如何在該科目鋪墊搭橋,導引小學生順利向初中過渡的問題,逐漸成為促使“教與學、師與生”盡早盡快地相互適應,協調運轉,增強學校的發展后勁,體現一個學校的素質教育成果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ǘ皩W段銜接”的重要性
從小學階段到中學階段的過渡是九年制或十二年學校中“學段銜接”的結合部,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音樂學科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校的教育質量有一定影響。無論是音樂學科還是中小學段銜接都是九年一貫制或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教育中被忽視的環節,一直以來處于教學和研究的邊緣地位。
由于目前取消小升初考試,公辦學校采取學生按學區免試就近入學的方式,而私立學校則采取面試錄取學生,音樂類特長考試相應取消,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反映,在新入學的初一年級中,學生們音樂方面的能力差異較大,基礎程度不一,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后在音樂學習方面的不適應,集中反映在學生進入初中后想唱歌卻不敢唱歌,想創作卻力不從心,想表現卻不知從何做起等。此外,與家長、老師和學校的沖突增多。這些問題嚴重地阻礙著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必須認真加以解決。廣州市白云區九年一貫制學校情況究竟怎么樣?引起相關現實問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基于上述考慮,筆者從多方面、多角度,著重對九年一貫制學校音樂學科“學段銜接”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擇
廣州市白云區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多,本調查以我校為例,原因有兩個。
我校地處白云區城鄉結合部,隨著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實施,九年一貫制學校符合學校發展的大趨勢,所以,對我校的調查研究更有指向性和代表性。
我校學生家庭背景的多樣化,家長來自很多個不同的行業,因此,不會因僅僅研究一個主流群體而使調查結果缺乏真實性和全面性。為了全面了解該校的音樂科“學段銜接”的具體情況,筆者對我校七年級學生發放問卷640份,收回有效問卷623份,有效問卷占97.3%。
(二)調查實施
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收集研究數據和資料。為了使調查更全面、更深入,筆者對問卷采用結構性問卷和非結構性問卷相結合的形式,根據中小學段銜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歌唱能力、鑒賞能力、器樂能力、創作能力、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與相關文化、視唱曲譜能力七個方面進行了調查;根據“學段銜接”出現問題的原因,從教材、教師、學生、家長四個維度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這次被調查的我校七年級學生中,有效問卷623份,調查具體結果如下。
(一)“學段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1.在問到七年級學生音樂課上遇到的最大問題時,10.6%的學生認為歌唱能力不好;3%的學生認為鑒賞能力不好;30.3%的學生認為器樂能力不好;39.4%的學生認為創作困難;27.3%的學生認為音樂理論知識是面臨的最大問題;有11.8%的學生覺得音樂相關文化知道太少是最大問題;還有31.8%的學生覺得視譜能力不好,此外還有30.3%的學生根本就不想唱歌。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創作能力、識譜能力和器樂能力是最大的問題,三項均在30%以上,而不想唱歌的學生除了音樂能力方面有問題外,是否存在心理問題需要進一步分析。
?。?)在問到學生上哪種類型的音樂課會更積極主動時,28.9%的學生認為是歌唱綜合課;30.1%認為是音樂文化課;37.9%認為是音樂鑒賞課;9%認為是音樂創作課。這個問題可以說明學生哪方面音樂能力強,上那種類型的音樂課越主動和積極。
?。?)在問到從小學六年級升到七年級之前做適當的音樂能力準備是否對中學音樂課的學習有幫助時,62.1%的學生認為有幫助,其中,48.5%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需要調整和銜接好;19.7%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調整;22.7%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態度需要改變;42.4%的學生認為過渡期間應該加強音樂能力的訓練(視唱、創作、樂器)。
?。ǘ皩W段銜接”出現問題的原因 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發現,不少學生在小學音樂課的表現很不錯,能唱能跳的,音樂各方面的能力也很強,但到了初中后,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適應初中的學習,不張嘴唱歌了,樂感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上課也不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不少小學音樂老師甚至責怪初中音樂老師,學生在小學表現都很好,為什么到了初中就不行,而初中老師提起小學老師,抱怨學生在小學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學習不扎實等。筆者調查后,從教材、教師、學生、家長四個維度找原因,31.8%認為是教材內容銜接不好;24.2%認為是教師的原因;34.8%認為是學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發生變化造成的;16.7%認為是與家長沖突增多造成的。
四、調查結論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筆者得到如下認識。
?。ㄒ唬┮魳穼W科“學段銜接”中,歌唱能力和鑒賞能力相對較強,而視譜能力、創作能力、器樂能力較弱,這是中小音樂課銜接中很重要的問題。此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基本音樂能力的提高,都可以緩解中小學音樂科過渡、銜接中的問題。
?。ǘ┮魳房啤皩W段銜接”問題出現的原因有教學內容、教師、學生、家長四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音樂教材和初中教材的過渡中文化內容銜接需要進一步改善,例如“音樂和情感世界的關系”這一部分,七年級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如果在小學六年級把母愛、友誼等方面的內容提前攝入,應該會使七年級在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更加好理解和深入。
?。?)教師方面。小學音樂教師對初中的音樂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了解不深、不全面,沒有從學生的整體素質和長遠利益出發,在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視譜、視唱、創作、器樂)訓練方面做得不夠。初中音樂教師由于對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學習狀況及其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學方式等方面的了解得不夠,不能很好地發揮主導作用,造成師生協調適應差。
?。?)學生方面。①在情感上和心理上不適應,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存在角色的轉變,這種轉變,對缺乏充分準備的學生容易產生感情和心理上的不安,從而影響音樂課的學習,造成不想唱歌的現象。②七年級的音樂教學對學生音樂能力的要求提高,難度增加,學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難度和學習方法的改變,七年級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之功課增多,中學教師也不再用小學教師那種全面詳盡、細致入微的手把手式的教學方法,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
(4)家長方面。從心理角度看,進入七年級的學生處于逆反心理、對抗心理期,是幼稚和成熟、沖動和控制、獨立和依靠并存的時期,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較差, 他們希望自己獨立,卻又受到家長的約束,所以與家長沖突增多。家長則認為孩子不聽話、不好管理,雙方出現代溝,孩子不愿意學習,也不想唱歌。
五、思考與建議
由上可知,九年一貫制學校中音樂科“學段銜接”的問題需要解決,筆者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可行性的建議,希望能有效解決音樂學科“學段銜接”的問題。
首先,可以在本學校的六年級和七年級的音樂教材上做內容上的微調整,使六、七年級音樂教學內容過渡自然。例如,可以在六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加入“豎笛”的認識和欣賞,為豎笛進入課堂作相應的準備。
其次,打破中小學界限,鼓勵中學教師到小學段兼課,這樣教師既了解小學音樂科的要求和標準,也了解中學音樂科的要求和標準,而且初中教師提前“立體”地了解和掌握了小學生的音樂能力、學習習慣、心理狀態和需要,掌握好音樂學科“學段銜接”的主動權,為學生提前搭好過渡橋。
再次,學??梢越洺P缘亟M織六、七年級學生進行聯誼活動,使小學畢業生提前了解初中生的學習方法、科目情況、作息生活等,為進入中學學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最后,學校應組織指導好家教工作,辦好家長學校,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才能保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從而使音樂學科“學段銜接”順利過渡。
我校開辦以來一直關注中小學段的銜接問題,每年我校都有一批小升初學生,筆者的調查分析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的可行性建議旨在讓我校音樂學科良好的“學段銜接”帶給全校各科“學段銜接”一個很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周世斌.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吳俐俐.中小學銜接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議[J].赤峰學院學報,2009.
[3]張金業.對九年一貫制學?!皩W段銜接”的思考與探索[J].科教文匯,2007.
[4]金慶軍.以沈陽市第七十三中學為例對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小銜接”的實踐研究[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
[5]莊月娥.搭建銜接平臺成就無縫接軌[J].現代閱讀, 2011.
作者簡介:賴小江(1974—),女,漢族,大專,廣州市白云區廣外附屬小學,小學高級教師,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