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聲唱法技巧在初學者訓練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美聲演唱方法所應用到的發聲方法中,對于剛剛接觸美聲演唱方法的初學者而言應該將自身在聲音方面所獨有的優點有效地發揮出來,這就需要美聲唱法初學者在發聲方法以及氣息運用等多個方面對科學合理的發聲方法進行有效掌握,從而為美聲唱法初學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訓練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美聲演唱方法學習的初期階段,有很多的初學者存在這樣的一種誤區,那就是對于聲音的追求過于盲目的問題,希望自身的聲音達到完美的水平,包括當下我們國家的一部分音樂類高等教育學校在對新生進行判斷以及選拔的過程中,也會重點對其嗓音狀況能否達到學院的實際要求進行考核。尤其是對于美聲演唱方法來講,這是一種最初源自于意大利的音樂形式,與我們國家本土的聲樂演唱方法有著很大的區別。正因如此,美聲演唱方法的一些初學者就會重點對其聲音以及技巧的表達方式進行模仿,這樣很可能會對自身獨特的嗓音造成傷害。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使其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
一、使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有效地掌握正確的發聲方式以及吐字方法
從目前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美聲演唱方法的初學者在剛剛接觸這一唱法的學習過程中會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產生忽略,那就是發聲方式以及吐字方法方面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影響因素與當下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部分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認為,學習音樂這一學科是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學的一條捷徑,正因如此,在其接觸美聲演唱方法的初期階段,只是單純地對聲樂藝術作品中的唱段以機械式的形式唱出來,并沒有對聲樂藝術作品之中所蘊含的情感做出研究與分析;與此同時,在實際進行聲樂作品的演唱過程中也沒有全方位地考慮到運用科學合理的發聲技巧,而是僅僅通過自身的嗓子來演唱。對于這樣的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而言,在對其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其通過利用聲帶發聲以及結合自身橫膈膜處肌肉形成足夠的張力,以此方法對聲音的強弱進行控制,熟練后還可以有效地控制自身音色的改變。
在進行歌唱的過程中,演唱者身體內部的每一處共鳴腔體通常情況下都要處于完全打開的狀態,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演唱者氣息以及聲音高度之間達到有效的反向作用。此處以男高音舉例,為了能夠在演唱過程中始終保持其聲音的穿透力以及整體張力,必須將自身的腰腹部作為演唱的支撐點,并且通過氣息的運用形成反作用力,讓聲音能夠有效地達到頭腔位置,產生優質的共鳴,以此保證高音區域的演唱也能夠發出十分漂亮的音色。對于美聲演唱方法的初學者來說,如果想要達到這一要求,那么就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練習。初學階段想準確找到頭腔共鳴是有一定困難的,筆者認為,初學者可以通過開口、閉口的哼鳴方式,使聲音更通暢地到達頭腔,從而達到練習頭腔部位共鳴的目的,這可以十分有效地解決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在高音區域普遍存在的不穩定問題。
而吐字方法方面對于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來講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學習項目。尤其是美聲演唱方法是基于意大利國家的語言發明的,而在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學習過程中,運用意大利文進行演唱是相當大的一個難題,有很大一部分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是通過逐字進行模仿的學習方式,這就使其無法有效地理解聲樂藝術作品之中的具體內容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很難確實有效地處理好一個作品。在初學階段,如果想要真正運用意大利語言來完成一首作品,那么就必須像學習漢語或英語一樣,先從最基礎的字母開始學起,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單詞以及聲樂作品唱詞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才可以真正達到完整演唱作品的效果。正因如此,筆者在此對美聲演唱方法的初學者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務必要將意大利語言之中的咬字以及卷舌音進行深入練習,因為只有真正做到熟練掌握吐字方式,才可以真正地將聲樂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有效傳遞給聽眾。
二、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應掌握科學合理的聲帶發聲方法
我們人類從出生的那時開始,就已經有效地掌握了對自身聲帶進行利用的能力,嬰兒一出生就可以自主發出具有相當高的穿透力的哭聲。在聲樂研究領域中,有一大部分研究人員在研究,為什么人在嬰兒階段就算哭一整天其聲帶也不會出現變啞的問題,而在成長至成年階段后用力大喊幾聲嗓子就有可能會變啞。其實,從根本上來講,這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影響因素就是嬰兒在啼哭的過程中,其聲帶部分就會自動與其腰腹之間的力量進行相互配合,而大部分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忘記這種方法是如何運用的。正因如此,有很多聲樂演唱藝術家在講課時會強調,要像嬰兒啼哭一樣進行歌唱,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聲帶與腰腹之間的配合。有一大部分運用美聲演唱方法的歌唱家,在針對性地通過這一方式進行訓練以后,其整體音域得到了明顯上升。而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個明顯的誤區,那就是錯誤地以為演唱的音高是由所使用的方法以及歌唱位置直接決定的。從根本上講,這種想法有明顯的錯誤,其實聲音的音高是直接由自身聲帶的震動頻率影響的,也就是說,人聲帶振動的頻率越高,那么通過聲帶所發出的聲音高度就會越高。正因如此,美聲演唱方法初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聲帶的保護,這是直接影響到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三、在聲樂學習中氣息的技巧運用
很多時候初學者不太重視氣息的訓練,而是盲目地追求聲音,就筆者看來,無論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只有將氣息訓練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氣息的運用就像我們呼吸一樣,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樣,一首好聽的歌曲之所以會被聽眾所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唱者能夠完美地表達歌曲的情感,然而,情感的宣泄又和氣息的訓練密不可分。例如,在演唱歌劇選段《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時候,中間有一樂句需要一口氣演唱十六個小節的音符,這就要求演唱者一定要有一個充足的氣息作為支持,氣息是歌曲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在美聲唱法中有很多歌曲有極強的戲劇沖突,大悲、大喜、大怒等情感的夸張表現,這就需要演唱者將氣息與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沒有氣息的支持,即使情感再豐富也不能很好地表達歌曲的內涵。一直以來,有很多優秀的聲樂表演藝術家一再強調,作為一名聲樂演唱者,在表現歌曲時一定要“聲情并茂”,因為只有將真情表達到位了,再加上優美的聲音表現力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歌者,而真情的表達又離不開氣息的支持,所以,歸根結底,做好基本功,練好氣息才是成為一名優秀演唱者的先決條件。
對于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可能很少有人能在演唱過程中調整好氣息,所以才會出現音色不統一、節拍不穩定等情況。筆者在這里給初學者提供兩種氣息訓練的方法:(1)“聞花式”氣息訓練。在訓練時將腰腹力量向外撐開,做“聞花式”動作,這樣可將氣息迅速吸入腹腔內,達到氣息飽滿的目的。(2)“嘆氣式”氣息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要保持兩肩自然平放,同時將呼吸調整均勻,將整個狀態自然平放至腰腹之間,這樣即可達到訓練氣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翟育紅.淺談美聲唱法與京劇唱法在聲樂中的比較和應用[J].黃河之聲,2016(13):106-108.
[2]張迪.淺談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的異同[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1):93.
[3]吳萌萌.關于歌唱中呼吸的一點看法——淺談美聲唱法中呼吸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5(24):144-1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