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技巧在廣西民族聲樂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意大利美聲唱法技巧在近現代被大范圍的運用在中國聲樂教育上,并使得中國聲樂發展迅速,意大利聲樂演唱方法是一種很科學的發聲方法??傮w上是為了追求人們心中美的感受,要求的是一種自然的歌唱,而近現代開始廣西的聲樂也不斷受到意大利美聲唱法的影響,從而進行唱法的革新,特別是近幾年廣西藝術學院引進了多位意大利著名音樂學院的學成歸國學子,這更大程度的改變了廣西藝術學院的聲樂教學模式,更加促進了廣西藝術學院的聲樂發展。
關鍵詞:意大利美聲唱法;民族聲樂專業;教學應用;廣西藝術學院
一、意大利聲樂演唱技巧的意義和特點
美聲唱法是一種科學的歌唱技術,出現在意大利在17世紀。它是需要優美的聲音和豐富的變化;聲部也是嚴格區分的,強調聲區的和諧;發聲的方法被科學論證,以及聲音的音量使用空間更大;聲音的要求是一致的,統一的,而且聲音和聲音的連接不能有明顯換字的痕跡。這是它的特點。演唱的這種風格對世界的聲樂有很大的影響。聲樂演唱方法目前是基于傳統歐洲國家的聲樂技巧,特別是意大利的聲樂技巧為主。
在意大利聲樂演唱被稱為Bel canto。當中國第一次使用這種歌唱技巧的時候,它翻譯Bel canto為“美聲唱法”,并統稱那些學了這種歌唱技巧的人稱為“美聲學派”。但在意大利這個詞Bel canto的內在含義是“完美的歌唱?!蔽覀冏屑毾胍幌?,事實上“美聲唱法”和“完美的歌唱”意義和內涵是不完全一致的?!巴昝赖母璩辈粌H限于聲音好,而且還包括對歌詞的含義的理解。還包括表演,形體,風度等等,是個多方面的表達形式,而“美聲唱法”就會被單方面的理解成為唱歌只要追求“美好的聲音”。因此,“完美的歌唱”被理解成為“美好的聲音”是很不準確的,非常不完整的,引用著名聲樂教育家田玉斌的話說:“這不完整和不準確的理解已經使我國的聲樂走了一些彎路,聲樂演唱方法被理解為只注重聲音和音量。都忽視了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因此,導致了很多學習聲樂的人在學習和實際演唱中,要么不重聲不重字,要么重聲不重情。更有一些聲樂學習者非但不重視咬字和情感,連聲音都是假大空的,演唱時不能夠感動聽眾“。而廣西藝術學院的聲樂發展也是這樣,因此,本文對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技巧是如何與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聲樂教育相結合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廣西藝術學院聲樂教育教學現狀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的老師們在不斷地教學改革中前進,在理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每年都有幾十篇的科研及教改論文發表。現在有了聲樂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聲樂理論研究也發展更為迅速。這項研究的范圍也很廣。
就廣西藝術學院目前的教育教學狀況來看,意大利美聲唱法和有效的聲樂教學技能完美地融合,并且樣式可以不斷地變化。各種藝術形式在教學中融合使用,以及學院不斷發展和完善聲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民歌聲樂教學方法主要是:將意大利美聲唱法和我們當地的演唱方法技術結合起來進行演唱教學。
如今,聲樂演唱技巧和我國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已經非常有效地在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教育模式中體現,以及衍生出各種藝術形式和教學的結合,這進一步豐富了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的教學手段和學生們的演唱方法。
三、將美聲唱法的技巧融入到民族聲樂教學當中
?。ㄒ唬┟缆暢ㄒ沼诿褡迓晿方逃?
隨著聲樂的進一步發展,適當的整合美聲唱法到中國傳統唱法中去是聲樂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聲樂學習者需要正確認識美聲唱法的科學合理性和美聲唱法的優勢,適當借鑒。不可能將美聲唱法一切完全復制,并要充分考慮公眾的審美需求。只有形成聲樂藝術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才能真正實現美聲唱法和民族聲樂教育的融合,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民歌演唱,創新,并從中獲得新時代風格的聲樂演唱藝術。
?。ǘ┟缆暢ㄔ诿褡迓晿钒l展中的作用
因為美聲唱法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并擁有科學的演唱方法,其唱法的音色是優美的,因此,中國傳統的民間唱法和美聲的歌唱方法相互融合的研究是中國傳統聲樂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美聲唱法被引入到中國聲樂界,難免會發生碰撞和火花。由于傳統美聲唱法有一個更嚴肅的風格,給人優雅和刻板的感覺,傳統的美聲唱法要立足于中國民族聲樂演唱很長一段時間,它需要與中國傳統的民族聲樂更好地整合唱方法以形成歌唱的的新方法,這樣才能為公眾所接受。只有當演唱方法被大眾所接受,美聲唱法才可以更好地站在我們國家的音樂文化基礎上進行發展。由于意大利傳統聲樂演唱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整合其演唱方法到高校的中國聲樂藝術的教學當中去,有必要對高校聲樂教育選擇一些經典的和典型的旋律歌曲以及中國民歌作為學習材料。用意大利聲樂演唱方法合理與民族唱法結合的方法,以使意大利聲樂演唱方法更好地服務于民族聲樂唱法,從而提高大眾的審美情趣。
?。ㄈ┙梃b美聲唱法訓練技巧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美聲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一套訓練模式。特別是美聲唱法訓練過程中,科學化的發聲理論以及訓練模式成為了當前聲樂訓練領域較為推崇的基礎理論。美聲唱法具有非常圓潤、好聽的音色,可以增強演唱過程中的感染力,其音域比較寬的聲音的也可以顯示歌唱時的歌唱張力。雖然中國民族唱法的發展歷史更為悠久,但對于一些演唱技巧主要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開展。這種訓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從我們的傳統民族聲樂表現方式來進行分析,主要唱歌的方式是更加深情的專注于唱歌,聲音更加明亮、有穿透力。通過美聲唱法的參考,高校學生在唱民族聲樂作品時具有許多聲部,改變民族聲樂傳統的發音方法。更多地利用鼻腔和聲帶位置的震動使多個發聲器官腔體共鳴。通過這樣的發音訓練,民族音樂演唱能更有層次感,并且情緒在一個更飽滿的音色中表達。
傳統民族聲樂在保持較輕脆的基礎上去學習美聲唱法技巧,使得所展現的東西都更符合中國大眾的審美習慣。教學時,讓學生多聽,多體驗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組合的效果。通過更科學的聲樂訓練模式,高校學生才可以自由地結合兩個藝術表現形式。 (四)借鑒美聲唱法的咬字技術使演唱更加統一
聲樂以意大利聲樂歌唱技巧為主的演唱過程中,通常很難實現平滑的聲音和清晰的詞匯之間的有效協調。學習和整合美聲唱法的歌唱技巧后,高校學生在演唱的時候會出現:咬字很靠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語的語言系統和中國語言文字詞匯的咬字習慣有很大的不同。這需要表演,演唱過程中運用軟腭進行調整,并且還要確保咽壁站住,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演唱空間。當訓練聲音的時候,我們會努力練習意大利語的元音,并使用元音進行混合,使元音與其他元音的色彩相搭配,使元音的發聲是圓潤的。為了流利地咬準基本元音,它在聲音的平滑度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還可以有助于找到共鳴和高位置。使聲音能很好的統一,使歌聲可以是圓潤的、連貫的。
四、結語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教學的一大特點便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聲音的訓練,吸收國外和國內的聲樂演唱技巧的精髓,有效地學習美聲唱法的技巧和技術,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如今,世界的多元化發展逐漸擴散蔓延,文化也是一個多元化的狀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聲樂系正在不斷發展和整合。看著這些不同的歌唱技巧的融合過程它們都保留了自己的特點和關鍵點,這也為當前文化融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在實踐及中國民歌教學中對美聲唱法的借鑒已成規模,有關教師可以結合中國民歌的發展特點,總結民歌的發展和美聲唱法之間的異同,并在中國民歌教學中有效運用美聲唱法的歌唱技巧。這會使中國民歌在更廣闊的方向進一步發展,繼續擴大、拓寬中國民歌實踐教學的探索之路。
[參考文獻]
[1] 張宏.從美聲唱法的民族化看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J].戲劇之家, 2017,11.
[2] 王慧慧.從美聲唱法的民族化探究高校民族聲樂的教學改革[J].黃河之聲,2017,24.
[3] 陳艷杰.淺析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結合與運用[J].成功(教育), 2014,03.
[4] 楊芳,方強.聲樂教學中民族唱法對美聲唱法的借鑒和融合探析[J].音樂大觀,2014,09:54-55.
[5] 王冬弘.談美聲唱法的民族化[J].音樂生活,2011,12.
[6] 張名.三種唱法的特色與共同發展[J].大眾文藝,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