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民族聲樂的教學中演唱和表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可以說民族聲樂的演唱藝術是一項將演唱與表演融合到一起的藝術。戲曲表演是我國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戲曲表要所要求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和演技水品是十分高的,因此每一場戲曲表演都是值得民族聲樂學習者學習并借鑒的,因此,為了能夠將戲曲表演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民族聲樂教學當中,本篇文章對當下民族聲樂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分別對戲曲表演的發聲技巧、氣息技巧以及舞臺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中的作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戲曲表演技巧;民族聲樂演唱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我國的歷史文化是悠久的、是博大精深的、是多樣化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演變,戲曲表演在一開始只是以一種娛樂方式存在,在經歷了歲月的打磨、歷史的變遷,戲曲表演成為了一種專業的表演形式,只有具有十分扎實的戲曲表演基礎才能夠表演好戲曲,所以,戲曲表演所顯示出的表演技巧是十分有借鑒意義的,而在民族聲樂的演唱過程中想要提升其藝術感和形式感,那么對戲曲表演技術進行學習是十分有幫助的,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
一、民族聲樂的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整個世界的信息化水平和現代化水平,藝術常常會與西方的聲樂文化發生碰撞,互相不斷地借鑒與欣賞。伴隨著民族聲樂在現代的不斷演變與發展,使得民族聲樂中的西方因素、形式較多,幾乎喪失了民族聲樂的個性化特征,這使得我國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缺乏自身的特色,與此同時,新時代的民族聲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常常習慣模仿成功演唱家的唱腔和表演形態,這會使得整個民族聲樂曲目的演唱過程乏味而又無趣,無法吸引聽眾。因此,為了確保民族聲樂在發展過程中能夠保留其自身的個性化的特色以及其獨特的魅力,在我國的民族聲樂教學中不僅要吸收借鑒西方的表演形式,更要將我國優秀的戲曲表演技術應用于其中,以增強我國民族聲樂演唱的民族特色,增強我國民族聲樂在國際舞臺演唱時的感染力,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能夠不斷的發展。
二、戲曲表演的發音技巧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在很多地區都存在著方言,這讓很多人發音咬字不清楚。在學習民族聲樂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有許多學生的發信不準確,平卷舌不分,說話不清晰,咬字不準確。在演唱戲曲的過程中,對于發音的要求很高,要遵循字正腔圓的原則,要吐字清楚,發音標準,這樣唱出的戲曲才能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由此可知,發音技巧在演唱戲曲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戲曲中練習發音可以有效地改正此類問題。
在戲曲演唱時,要求演唱者在清唱的過程中清楚地表達出每一個字,它的發音位置在高位,這跟一些美聲的發音位置大有不同,美聲大多是后位發音,聲音渾厚有力,而戲曲的背景主要來源于生活,歌詞都是普通話,比較貼合實際,聲音悠遠綿長、抑揚頓挫,這就要求演唱者要了解歌曲演唱的內容,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演員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因此,讓學生在演唱民族聲樂中,多多練發音,可以改善發音的方法,咬字清楚,而且便隨著戲曲學習,人們會放松神經,緊張的情緒得以舒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找到發音技巧,學會呼吸的技巧,找到氣息與音聲的共鳴,有助于學生的發音練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從歌詞教學開始,在發音清楚正確之后,要求學生清晰流暢地念出臺詞中的每一個字,而且還要帶有感情。在朗誦臺詞沒有問題之后聯系演唱,這樣就能做到唱詞清晰且富有感情,更加生動形象地演唱出歌曲。然而老師也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在課后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路線風格,更加了解自己的喜好,能做到揚長避短,有利于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
三、戲曲表演的氣息技巧的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氣息在我們說話唱歌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民族聲樂教學也是如此。在演唱時,要氣沉丹田,吐露忠厚穩定的氣息,保證聲音的清晰,演唱起來要鏗鏘有力,這樣的聲音能穿透人心,能夠演唱出震懾人心的藝術這對演員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演員站在舞臺上面對人數眾多的觀眾時,難免會心生緊張,這是就要學會氣息的調整,盡量做到呼吸平穩,這樣能夠放松心態,有助于后面更好地發揮,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因此,氣息是考量戲曲演唱者的又一重要標準。在一些地方特色曲目的表演中,氣息的技巧在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響,地方唱腔的不同需要演員不斷地轉換氣息來達到完美的演唱效果。由此,在今后偶的民族聲樂的教學中,學生要加強氣息方面的學習,做到順利的轉換唱腔,平穩的唱完歌曲。教師可以多提供不同地區不同唱腔的曲目素材,讓學生從此摸索氣息的演唱規律,還能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在這些訓練之后,學生不僅可以增強自己演唱技巧,還可以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培養了自信心,促進了學生今后的發展。
四、戲曲表演的舞臺表演技巧的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在演唱時不僅僅是聲音的傳遞,肢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聲音與肢體的完美結合可以使舞臺的聲音更加動人、氛圍更加飽滿,讓觀眾的代入感更加強烈。例如歌劇《小二黑結婚》中的《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曲目,它將一些傳統戲曲的唱腔完美的結合,又聯系了很多現代元素,在眼神,動作方面都有點睛之處。筆者認為,學生在舞臺上要有靈活的表現力,不能死板,表情呆滯,要逐漸學會舞臺上的表演技巧,做到“四功五法”,即在演唱時要將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結合起來,還要結合音樂背景、情感表達,根據歌詞舞蹈動作等加入眼神的變化,使得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時從容大方,儀態端莊。因此,要將舞臺表演技巧加入到民族聲樂教學中,讓學生在演唱時能更加輕松,舞臺效果更好學生還可以觀看自己表演過程中的錄像,在老師的指導分析下,進行整改加強,有助于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教師增加形體表演課程,增強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培養學生的走路儀態,站坐行走等方面,為演唱添光彩。
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的發生和氣息的同時對學生的表演動作進行糾正,以提升學生在演唱民族聲樂歌曲時的表演意識。學生通過借鑒和學習戲曲舞臺表演技術和形體表演,學生在舞臺上演唱民族聲樂曲目時就能自然而然地將身姿挺直,并在面部體現出情感。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眼神訓練,正所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對學生眼神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在聲樂民族聲樂的演唱過程中利用眼睛來表達情感,來向觀眾傳遞歌曲的內涵,來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音樂等藝術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這就對音樂等藝術的表演者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以促進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以滿足但當下人們對于音樂藝術的需求,同時也要推動民族聲樂能夠更好的走向國際舞臺,以將中國的博大精深的表演藝術彰顯給全世界。
參考文獻
[1]李汶姬.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8(21):96-98.
[2]張云露.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8(2):149-151.
[3]高長天.山西民歌在當代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研究[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7(9):19-21.
[4]孫欣悅.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7(1):133-134.
[5]危瑛.戲曲表演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教育,2016(4):231-232.
[6]陳瓊瓊.民族聲樂教學中向越劇演唱借鑒的探究[J]. 藝術教育,2016(3):252-257.
[7]李思思.淺談如何在民族聲樂表演中借鑒戲曲的表演 [J].音樂時空,2017(6):14-15.
作者簡介:張曉紅,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學學士,副教授,聲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