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德育工作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滲透到高中音樂教學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高中教育持續深化新課程改革,愈發重視課堂教學中落實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強化德育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確價值觀。音樂課程具有獨特的感染力與表現力,因此成為滲透德育教育的首選。文中分析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闡述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音樂;德育工作;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高中生實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音樂教育,音樂教師利用多樣化的音樂表現手段,學生在感受音樂曲調美的同時,領悟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真善美。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幫助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品格。全面落實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要求教師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提高高中音樂德育工作質量。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德育工作現狀
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高中音樂課程的新標準與要求,就要學習音樂學科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課堂教學中幫助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與人生目標。高中音樂課堂上逐步滲透德育教育,滿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思維,提高思維的縝密性。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培養學生音樂思維,提高抗挫折能力并鍛煉自身意志。高中音樂課堂上德育教育的滲透,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需要音樂教師持之以恒。并在講解音樂技巧時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課堂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合并不是簡單的宣講,而是在課堂內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實現音樂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并熟練運用音樂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問題解決時滲透德育教育。
高中音樂德育教學不是很理想,出現該問題的原因較為復雜。重視學生卷面成績,不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造成音樂教學中忽視德育知識的滲透,教學重點放在運動技巧、運動方法等傳授上,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音樂教學目標不合理[1]。音樂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并未納入德育知識,也未將教學目標與德育目標融合,加上受到傳統音樂教學觀念的影響,課堂上主要講解理論,習慣性忽略德育內容。只有轉變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才能解決德育滲透不理想的情況;學生自身不重視德育。學生覺得德育不重要主要受到家長及社會影響,家長重視向語數英等課目的學習,家長不重視音樂成績,使得學生受到這種情況,也不重視音樂學習,自然無法完成德育工作。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德育教育策略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課堂滲透德育工作,要結合教學情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發揮德育工作的優勢,促進音樂課堂德育教育質量提升。
?。ㄒ唬┮魳方處熞陨碜鲃t,奠定課堂德育教育基礎
加強音樂教師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及道德品質教育,提高音樂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度,堅持一切圍繞音樂的原則開展活動。高素質形成是一個復雜過程,音樂教師言行直接影響到高中生成長,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日常音樂教育工作中,堅持基本的教育原則;制定完善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監督制度。
高中學校給每一位音樂教師自入崗開始建立師德檔案,其中詳細記錄教師在園期間受到的表彰、處分、獎項、成就等內容,并將其作為教師獎懲的重要參考。將教師職業道德作為年度考核、獎勵實施等參考內容,推行一票否決制,即如果師德存在問題一切獎勵都免談。音樂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直接影響到音樂教育質量,因此要得到學校管理層高度重視,有目的地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與提升音樂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通過這種方式,為教師課堂開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礎[2]。
?。ǘ├靡魳饭适聝热?,實現課堂滲透愛國教育
德育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愛國教育,通過愛國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樹立大是大非的正確觀念,奠定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現階段的高中音樂教師重視要以唱為整體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聽不夠重視。大部分高中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只是單純地讓學生用耳朵進行聆聽,學生用心體會的時刻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及時地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嚴重影響到了學生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相關課程時,可以利用謎語開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可以輔助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模仿中體會音樂的節奏。
對于音樂的教育還應該適時貫穿一定的道理講授,可以在學習中完成德育滲透,并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教師根據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等,結合單元教學主題,開展歌詞創作活動。例如在教學“難忘歲月”單元時,師生可以合作創作愛國歌詞;在教學“天山之春”單元時,師生可以創作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歌詞。在教學互動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如何將靈感與歌詞的創作技巧相結合,具有靈性地處理主歌和副歌之間的關系,追求格式、內容主題與旋律上的協調[3]。再如,《我和我的祖國》這首音樂作品講解時,教師向將作品背景講述一遍,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接下來讓學生閱讀歌詞,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感興趣的歌詞,有效把握作品中作者蘊含的情感。接著教授音樂專業知識,講解歌曲旋律與曲式,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美感。最后借助多媒體將祖國大好河山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內涵,實現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ㄈ┥钊胪诰蛞魳纷髌罚米髌穬群腥緦W生
大量實踐表明,部分高中音樂教學時側重培養學生演奏技巧,忽視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樂曲本身,使得部分學生無法展現出樂曲內在魅力。音樂教師教學時注重學生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本身,感受到樂曲中蘊含的故事及作者情感,實現自身與樂曲本身的共鳴,促進演奏質量的提升。學生學習音樂樂曲作品前,全方位了解樂曲創作背景、作者生活經歷、創作目的及蘊含的情感,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并對樂曲作品樂段分清,掌握樂曲主題就闡述主題發展過程與變化。
在舒曼《夢幻曲》這一作品學習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了解作者舒曼的經歷,掌握舒曼作曲的主要風格、《夢幻曲》創作背景。等學生掌握這些內容后,會對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體會到作者在樂曲中描述的夢幻般的場景,感悟到樂曲中描述的兒童向往的幸福及充滿幻想的夢境。音樂演奏,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達成感動別人的目的。通過了解與掌握背景資料,更好把握作品蘊含的情感,演奏出包含著濃厚感情的音樂樂曲,使得觀眾與樂曲產生共鳴,受到作者美好情感的感染,對生活充滿期望,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為正確價值觀形成奠定基礎。再如在講授《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課時,教師可播放凄美婉轉的音樂為學生講述音樂故事背景,也可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來加強學生對故事的了解,將學生帶入到故事中,教師也可讓學生表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以小組形式開展活動,小組內對人物分配,班級內選出表現力最好的一組,進行獎勵。讓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也能了解音樂故事。
綜上所述,音樂作品中蘊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需要聽眾深入體會與感悟。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師德育工作開展時要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帶領學生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促使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提高高中音樂德育教育質量提供借鑒,全面落實核心素養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楊.高中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實現路徑分析[J].北方音樂,2018,38(14):157.
[2]覃麗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基本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21,25.
[3]李婷婷.德“如影隨形”,育“潤物無聲”——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學周刊,2016(5):222.
作者簡介:鐘子盈(1987—),女,漢族,廣東肇慶人,本科,就職于廣東省肇慶中學,現任廣東肇慶中學高中部藝術科組長,中學音樂一級教師職稱,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學與德育工作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