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道具運用下的“多意”體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無言的訴說,本體的想象,具有 “意在言外”之意境。“它”被賦予強大的功能,不僅僅是本身的符號功能,更是超出人體語言以外并承載著舞蹈的情感與思想的物種。本文對舞劇《浮生》的道具應用進行分析,從情節連接的橋梁、本意與隱喻的體現以及形象的重塑方面來闡述道具在該舞劇中的作用。
  【關鍵詞】浮生;舞蹈道具;情感;作用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舞蹈道具是舞蹈舞臺美術的造型手段之一,在李秋萍的《道具之妙難以言表——論舞蹈道具的表現功能》一文中提到:“道具是表明舞蹈環境、渲染氣氛的重要手段。在舞劇中又常常成為埋設伏線、展現矛盾、推進劇情發展的媒介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輔助手段”??梢砸姷玫谰咭讶怀蔀樽髌愤M行表意的輔助角色,也可以看到道具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追溯其本身,舞蹈道具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記載早在中國古代歌舞中便出現了,如《呂氏春秋·古月篇》中“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以及《周易·古往今注》中“古者文舞執羽,武舞執干戚。儀者文舞所執,以羽為主,其羽可用為儀,言鴻羽可用作舞具也”。
  道具作為“輔助”的角色與功能在舞蹈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筆者以舞劇《浮生》為例來借此分析與闡釋舞蹈道具的加入可以使舞蹈藝術的內容更具有生命力與表意性。而筆者認為道具的加入還有待豐富與進一步探究,深化所在作品的功能,因此以期通過作品案例希望對道具的靈活運用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開發以及為編導提供有效幫助。
  一、情節連接的橋梁
  現代舞臺道具與以往相比,更具有“靈魂性”,像一個“訴說者”,成為一種無言的符號。舞蹈的一部分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道具應用的準確把握,優秀的編導絕不會只滿足對“實物”的寫照,希望它與肢體碰撞下產生那特有意味,在無聲中向觀眾傾訴人體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在舞劇《浮生》中,編導多次運用道具來推動舞劇情節的發展以及幫助觀眾對舞蹈語義的理解,可見“它”并不是拘泥于生活的原型。
  “發簪”“辮子”成為舞劇《浮生》全劇劇情貫穿的鎖鏈,編導利用生活實物“發簪與辮子”挖掘其內在語意。“創造出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往往離不開生活化道具的有限使用。生活化道具能夠助理編導與演員更加有效地、更直觀地表現出舞蹈作品之內涵、舞蹈作品中所刻畫出的人物角色特點”?!鞍l簪”與“辮子”的道具運用為舞劇故事情節的敘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達增添了巧妙的一筆。隨著舞劇情節的發展,舞者手中的發簪與辮子的道具含義也隨之變化,從逃亡中媽媽的寄托,化為尋親的信物;從相隔多年“陌生”兄妹的相遇,化為親情重逢的人生轉變 ;從弟弟與妹妹相遇的折磨,化為安全的慰藉;從哥哥與弟弟的奇跡相遇,化為血緣的見證。它的每次蛻化,都成為連接舞蹈情節的鎖鏈。
  二、本意與隱喻的體現
  “道具”是傳情達意與營造意象空間的橋梁,在滿浸著悲傷與凄愴哀歌的“浮生”舞段中,編導選用一根“麻繩”作為舞蹈道具。在“逃亡”舞段中,媽媽最初將麻繩綁在孩子身上,成為攜帶孩子的工具。可以見得“麻繩”這一生活化道具的使用,活生生的塑造出母子相依為命的生動形象以及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意。戰火紛紛,母親擔心與孩子走散將麻繩綁在孩子和自己的腰間,可見麻繩的道具起到了它本身的捆綁與連接之意。在舞劇的后面危機四伏兄妹相遇舞段中也運用到同樣的麻繩,那么此時的麻繩則賦予了一物多意效果。首先,在深層屬性中它通過道具的二次使用成為一種時間的變化。第一次的道具使用是在兄妹兒時的成長階段,第二次的使用即是兄妹成長后的第一次相遇,因此麻繩不僅是物質本體更是歷時的走向;其次,道具麻繩也意味著多年沒見的兄妹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割舍的牽掛之情。兄妹相遇舞段中,編導對麻繩進行纏繞、抻拉等動作編排進行兄妹獨有的一段雙人舞,訴說著兄妹間血緣無法割舍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表現正是利用麻繩這一道具更加細膩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在“浮生弄”舞段中,道具與肢體的磨合打破了以往創作的動機,日本藝妓婀娜多姿的舞動與扇門進行的空間調度相互輝映,豐富并加強了舞蹈的畫面感與表現張力,更好的展示了舞蹈的動態美。扇門這一道具在表層中我們清晰看到的物質本體,淺意地表現與妹妹進行舞動的配合而形成一個舞段。而在深層中則映射其內在的表述。扇門對主角“妹妹”威脅與重重圍困的景象,頗似掉入萬丈深淵,包裹在尼龍潭,無論她怎樣的掙扎也逃脫不掉這涉入無見天日、四面楚歌、手足無措的危境。因此,可以看出道具具有“一物多意”的效果,編導在這些舞段中力爭將道具達到點睛之筆之效,從而進行以虛化實,以實化虛的意味深長的想象。
  三、形象的重塑
  豐盈的人物形象通常我們會選擇用舞蹈動作來塑造,而舞蹈道具憑借著以“物”塑人的功能將情感細膩的闡釋。在“浮生門”舞段中,蜻蜓(日本人)將手中的“綠布”擋在妹妹的前面,解救身在苦海的妹妹與慰安婦們。首先蜻蜓這一角色用手中的綠布“擋——遮掩”的這一動作進行有力的塑造了一個善良的人物形象,手中的綠顏色布料象征著和平也預示蜻蜓這一人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舞者手中的“綠布”也暗指較為安全的“保護層”??梢砸姷镁帉@一道具的運用使舞者的形象更加細膩,蜻蜓這一角色的道具配合更加體現了自身的憐憫善良品性。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蜻蜓這一人物沒有拿起那手中的綠布,而是直接用身體擋在受難者的前面,顯然這一常規性的編舞手法過于平淡,綠布的巧妙就在于借用寓意性的道具形成高級形式的呈現。舞劇尾聲時,發瘋的日本軍官拿出了一把武士刀發瘋似的進行砍與揮動作來向觀眾表達不愿接受失敗的慘痛事實,本想刨腹自殺的日本軍官在女兒蜻蜓的攔截下陷入矛盾絕境致使瘋癲。
  “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一直是個辯題,簡言之,舞蹈的表現觀總是以情感來體現,因此當事情介入到舞蹈中進行藝術概括時不免會出現觀者感知能力的降低。但是從舞劇《浮生》這部作品可以看出,具有輔助身份的道具在介入舞蹈中會進一步的表意來完善舞者肢體語言所表現欠意或升華的地方,因此挖掘道具的表意功能則顯得尤為重要,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反之,也需要清楚地明白道具的輔助身份早已奠定了肢體與道具表意的比重成分,也即是說,道具的輔助與肢體語言的主導地位還是需要合理的分配。回顧舞劇《浮生》舞蹈道具在作品編排中頻繁使用著“一物多意”的效果,可見作品出現的道具意義早已擺脫了原有的意義,也更加說明了道具在舞蹈作品中占據著一定的地位。在作品中道具它或許是寫實的生活道具、巫術道具、民間舞道具;亦或是寫意的舞臺舞美道具等等,但不論是寫實性的還是寫意性的,均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從舞蹈作品來看,巧妙的運用一種與該情緒符合并具有意義性的道具,彌補了舞蹈拙于敘事的缺憾,成為輔助敘事的點睛之筆。因此,舞蹈道具就像是萬千叢中一枝花,打破茫茫“綠”海的單調,點亮春意的悄然而至。雖不搶這漫山油綠的風頭,但又使得這風頭更顯得尤為神韻
  四、結語
  微小的道具有著多重身份與象征意義,使它成為會訴說的“活物”。陳放在舞臺中的道具經過細致的提煉加工與舞臺藝術處理從而超越了其本身的價值,為舞蹈增添了美感,同時在提高舞蹈表演的藝術魅力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