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和諧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包含多個內容,其中濕地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關鍵作用。濕地是水陸生態系統之間的一個重要生態交錯區,與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息息相關,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功能。雷州半島灘涂面積近100 000 hm2,屬于少有的灘涂連接成片的區域,其濕地資源豐富,環境地質條件良好,為沿海鳥類的遷徙提供能量補給和棲息條件。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濕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森林植被連年減少,水資源被污染,珍稀動植物不斷消失,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基于此,本文從廣東省雷州市生態現狀出發,探討雷州半島恢復濕地生態的相關對策,希望能為雷州半島生態修復提供參考,促進區域內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提高生態安全的保障能力。
  [關鍵詞] 濕地;生態恢復;雷州半島
  [中圖分類號] X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5-109-2
  生態環境由森林、地理、水文和濕地等部分組成,其中濕地生態系統由水文、土壤和氣候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每個一要素的改變都會對濕地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尤其是水文的改變。若由于人為因素導致濕地生態系統中的水文條件發生改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受到破壞,進而影響棲息于其中的動植物,影響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結構。因而,濕地生態系統極其敏感、脆弱,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極高。正是由于濕地生態系統的這種特質,恢復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顯得刻不容緩[1]。
  1 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現狀
  1.1 雷州半島森林退化加劇
  據史料記載,雷州半島曾有大片熱帶原始森林和熱帶季雨林等地帶性森林植被,還有許多珍稀動物如華南虎、鸚鵡、巨蜥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解放初期,雷州半島熱帶季雨林面積達13.96萬hm2,森林覆蓋率在60%以上。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人工活動的過分干預、人們對環境資源的過度使用和破壞,雷州半島的原始森林植被已逐漸枯萎,生態系統的退化已成為普遍現象,并且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如今只剩下極少部分林地保存著原始次生植被。2015年雷州市森林資源檔案資料顯示,雷州半島林業用地面積為242 738.5 hm2(不含市屬國營農林場,下同),占雷州半島總面積的18.5%。雷州半島森林覆蓋率28.9%,林木綠化率32.5%,活立木總蓄積量332.1萬m3。用地類型見表1。
  將2015年雷州半島的林地資源情況與建國初期相比,森林占地量銳減,特別是熱帶季雨林;林分結構也由原來的多樣性變得趨向單一,林地土壤質量變差,導致雷州半島的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服務功能嚴重下降。由于建設需要,大片林地被開辟為農田,林木被亂砍濫伐、過度開采,大片土地被采礦、亂挖蝦塘、道路擴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侵占,這都是導致森林資源銳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為了保護雷州半島的森林資源,當地政府大力發展植樹造林。但由于考慮不全面,雷州半島栽種了大量的桉樹,沒有考慮森林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導致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未能緩解雷州半島的森林生態服務功能下降趨勢,森林生態系統退化加劇。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嚴重退化對雷州半島濕地的影響極大,大大縮小了雷州半島的濕地面積。
  1.2 雷州半島水資源不足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靈,水滋養了人類,滋養了一切,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源之一,也是濕地存在的源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森林資源對于水資源的存儲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森林資源植被被破壞,雷州市已經不復當年水資源豐盈的狀態了。工廠的建立與生活污水的排放,導致雷州市的水被嚴重污染,地表水資源利用嚴重不足,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相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來說,水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更為繁重,直接導致雷州半島濕地面積大幅銳減。2015年上半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暴雨、洪水的現象,但雷州市降雨量卻呈減弱趨勢。2015年1—7月雷州市平均降水量為185 mm,比往年的654 mm減少71%。雷州市境內有中型水庫35座,其中12座處于干涸邊緣,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森林植被有涵養水源、調節河川徑流、保持水土、保護土地資源、凈化空氣、防治污染、防風固沙、防止土地沙化、調節氣候和減少災害等重要功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由于森林的存在,水資源才得以維持,加之林中枯枝落葉層和灌叢、草地之間的相互配合作用,雷州半島的濕地才得以存在并維持穩定。
  1.3 沿海海岸林帶生態系統脆弱
  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其他生態系統的穩定密切相關,尤其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沿海林帶生態系統是陸地與海洋的結合地帶,是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和大氣圈相互作用的交集地帶,濕地的自我調節維持了生態系統中的共生關系。生態系統本身就有自我調節作用,當外界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時,生態系統自身可將影響降至最低,最終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例如,小范圍的森林失火,在若干年之后會自動恢復生機。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生態系統,其自我調節能力都是有限的,當外界的干擾過大,其自我調節能力不能滿足需求時,生態系統就會被破壞。從這個角度來說,濕地生態系統是極其敏感而又脆弱的。近年來,雷州半島受臺風、暴雨、干旱、冷空氣、寒潮和雷暴的影響,其生態系統已被嚴重破壞。尤其是干旱和臺風,對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極大。
  2 雷州半島濕地生態恢復對策
  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在于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持續關注,不能為了滿足當前的利益而棄今后的生存環境之不顧。隨著政策的不斷落實,我國的環境問題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工作。政府在號召進行藍天保衛戰時,對于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來說,如何保證生態系統能有效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恢復水資源的清澈,森林資源的盎然生機,是大家需要不斷努力的地方。下面針對以上所提到的關于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2.1 種植多種類樹種,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
  雷州半島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森林資源不斷減少,森林資源的減少將帶來嚴重的水資源匱乏、水土流失、動植物滅絕等問題。近年來,政府已經意識到森林資源匱乏給自然環境帶來的惡劣影響,為了維護森林資源,開始人工種植樹木,希望能改善森林資源環境。但是,由于對森林資源生物結構了解不準確,樹種的選擇、定位不明朗,許多人工栽種的樹木無法存活,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人工栽種樹木的存活率,需要合理選擇樹種,科學配置,提高生物物種多樣性。為了加強對原始森林、動植物的保護,必要情況下可以就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其生存環境,避免再次被人為破壞[2-3]。
  2.2 加強濕地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涵養能力
  水資源是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存在的客觀源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雷州半島水資源匱乏是由森林資源被破壞造成的。因此,為了保證濕地的水土不再流失,必須栽種及保護濕地周圍的樹木、灌木及草地,規劃限制人類的生產生活,避免繼續破壞濕地生態系統。搬移走附近污染較大的生產廠區,對生活廢水進行處理,禁止直接排放[4]。
  2.3 政府相關部門做好宣傳監管工作
  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充分意識到濕地生態系統對人們的巨大意義,意識到濕地生態系統的價值,使每個人參與進來,共同維護濕地生態系統。這就需要政府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積極宣傳,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態系統保護意識。同時,在政府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的基礎上,政府也需要能保證相應的濕地生態系統恢復措施能有效地得以落實。并加大監管力度,對于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依然肆意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行為做出嚴厲的處罰[5]。
  3 結語
  社會的發展需要綜合經濟、人文、生態等多個環節,生態是保證人類生活質量的基礎,而濕地是生態系統中的關鍵因素。濕地生態系統素有“地球之肺”的美稱,濕地生態系統可以美化環境,為過往的遷徙鳥禽提供休憩場所,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本文主要從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被破壞的3個因素談起,探究關于恢復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的方法,以期能為雷州半島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鴻.城市濕地生態功能恢復問題與對策探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33):15.
  [2]劉亮.蘇州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與對策[J].環球人文地理,2016(10):170.
  [3]張瑞祥.臨朐彌河濕地公園生態恢復工程措施[J].山東水利,2015(4):62-63.
  [4]劉建榮.汾河流域濕地動態分析與恢復對策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2016(3):14-16.
  [5]吳尚謙.淺談城市濕地生態功能恢復問題與對策[J].廣州環境科學,2015(2):8-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2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