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西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對策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復對保護土壤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安全以及推進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系統分析了廣西地區土壤污染的現狀,從土壤生態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廣西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對策,即樹立創新發展理念,也確立治理和修復目標,要著力加強政府對于公眾的服務職能;具體考查農業產區土壤污染實況;實施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復工程;制定土壤修復技術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對策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桂科AA17204078)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9.12.037
1 土壤污染的成因
土壤污染是因人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進入土壤。土壤雖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超過這個程度,很難將有害物質完全轉化為無害。有害物質數量太多,使有毒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積聚,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等各種性質產生改變,降低作物品質和減少農產品數量,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被人體吸收,從而影響到人體健康。
目前,土壤污染狀況已經對我國的耕地質量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國家糧食的安全,甚至威脅生態安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相對來說比較漫長,而土壤污染則是在其中積累形成的。我國土壤污染的來源廣,成因雜,主要包括“三廢”(廢氣、廢水、廢渣)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尾氣排放污染及重金屬污染等。
2 廣西土壤污染的基本現狀
廣西地處東經104°38′~112°03′,北緯20°14′~26°23′,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東接廣東、南臨南海北部灣、西靠貴州和云南、北連湖南,南北最長距離達606公里,東西間距達769公里,面積約為24萬平方公里。地貌呈盆地狀,多丘陵和山地。2016年末,廣西土地總面積是23.76 萬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為440.23萬公頃,僅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8.53%??側丝?579萬人,人均耕地為1.18畝。目前,根據全國土壤污染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全國耕地土壤質量都不大理想。近年來,廣西依然存在很多影響著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農藥化肥和工業“三廢”的污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廣西農業生態環境,對局部地區影響甚至更嚴重。據統計,廣西受污染的農田面積有2.67萬平方千米,由于污染的農田數量大,造成了每年損失糧食4萬多噸;河道水質中有超過1200千米沒達到漁業的水質規范,每年因海水質量惡化造成魚類死亡的數量達到2000多噸,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可達上千萬元。根據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全區的農業環境污染發生率依舊呈上升的趨勢。
農業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村居民不斷地施用農藥、化肥、廄肥、垃圾堆肥、污泥等所生產的污染物,對水、大氣和土壤以及生產的農產品造成的污染,具有很多方面的不確定性,主要包括被污染途徑、位置和數量。而且土壤污染發生的可能性大、范圍廣,防治難度系數大。而且廣西還被列為國家14 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省區之一。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戶不重視養地,農家肥用量逐年減少,而化肥用量逐年增多,這些是土壤團粒結構變差、板結和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據調查,廣西土壤養分不足的農田數量相當高,其中有機質含量不到2.5%的農田面積占到53.17%,缺磷農田面積達 61%,缺鉀農田面積占56%。土壤耕層小于12厘米的農田面積占65.10%,耕作層具有潛育化的漬害農田面積占到 14.37%。
3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對策
由于土壤受污染較為嚴重,需要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土壤環境的保護,對已經污染了的土壤采取治理與修復等措籬。
3.1 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明確治理和修復目標
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過量施用化肥會對土壤環境造成潛在危害,應加強教育,大力宣傳,提高農戶對環保的認識。特別是在農村,必須要喚起人們的危機感。要注重管理,嚴格監測檢查化肥污染物質,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起好帶頭作用,樹立創新發展新理念。由于資源緊張,生態系統退化,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趨于嚴峻,必須加大力度推進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廣西是全國最重要的農業大省之一,需要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結合廣西實際情況,盡快明確和制定廣西土壤污染的治理與修復任務、要求和目標。
3.2 著重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
一是土壤污染控制和恢復是一項艱巨、長期和系統的工程。各級政府在這項工程中居于主導者的身份,必須從建設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強化政府在進行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工作方面的職能;二是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世界舞臺上愈演愈烈的土壤事件是推動土壤立法的有效動力。我國應借鑒歐美等國土壤污染防治的經驗,因地制宜,確立“污染者自付制度”。在此基礎上,再專門對廣西的實際土壤污染,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專項資金,并逐步增加;三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爭取建設一個既有金山銀山又有綠水青山的健康生態。
3.3 詳細調查農業生產區土壤污染情況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難修復性、隱蔽性和潛伏性等特點,長期以來人們很容易忽視土壤環境問題。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全區應該盡快開展土壤污染調查,特別是農業生產區的土壤污染調查,可以借鑒廣東等地區的相關經驗。通過開展土壤污染調查,能全面和科學地調查清楚廣西土壤污染和農業生產區土壤污染的現況及問題,為今后廣西以及全國開展針對性、科學性和全面性的土壤治理和修復,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準備。農業發展更加標準化。在深松整地和化肥、農藥的使用方法與數量及地膜回收等方面,需要做出更具體更嚴格的規定,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耕層板結和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
3.4 要實施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復工程
土壤污染治理的目的是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濃度和有效性,將土壤污染物的毒性降低或轉化為無毒物質,或阻止生態系統中土壤污染物的轉移,從而減少土壤污染。具體措施:一是加快建立有效的治理和維修技術體系,有計劃有序地促進土壤污染治理和恢復;二是嚴格管制城市生活所產生的“三廢”轉向鄉村并分散,加快速度建立農業廢棄物處理及再循環利用設施,推動建設農業廢棄物品無毒無害處理模式與資源再循環利用設施;三是合理使用化學投入品,推廣合理適量施用配方肥和增施有機肥;四是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區,嚴格標準執行養殖業污染物排放;五是開展重金屬污染情況調查,有效且迅速地做出應對。
3.5 制定土壤修復技術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學者對土壤污染看法具有較大差異性,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和焦點。當前,資金不足、缺乏先進技術和無標準都是阻礙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重要因素。廣西應該鼓勵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的質量評估工作。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指導下,政府還應持續探索建設土壤修復技術規范和評估體系,既符合現行國家政策要求,又符合廣西實情;政府還應加大力度促進廣西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產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水.創新土壤生態治理,全力保障土壤安全[J].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16(01):1-7.
[2]黃晶晶,吳平秀,翟建達,陳亞妹,常貴蔣.廣西農業污染整治現狀調查研究——以南寧市武鳴區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7(09):120-122,154.
[3]苗亞瓊,林清.廣西土壤重金屬鎘污染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41(05):171-173.
[4]劉曉紅,瞿薇.靖江市農業污染分析及防治對策[J].綠色科技,2016(12):149-151.
[5]賀貴柏.新階段廣西土壤污染的現狀、治理與修復的對策措施探討[J].廣西農學報,2014,29(06):83-86.
[6]袁平. 農業污染及其綜合防控的環境經濟學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6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