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的臉譜藝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反絨紅緞的大幕開啟,旦角出場,嗓兒便吊起,咿咿呀呀的婉轉腔調,不知唱出了多少悲歡離合,一唱便唱了二百多年。從曉風殘月的西湖到車水馬龍的北京城,從煙雨朦朧的揚州到風吹草低的朔漠,再沒有哪種戲劇比京劇更令人心胸激蕩的了。在這其中,想必臉譜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吧。
臉譜,即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稱“俊扮”“素面”“潔面”。而“凈行”與“丑行”面部的妝容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臉譜藝術的發展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它起源于歷史上的“代面”。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焙髞恚S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于演員呈現面部的表情,藝人們便用粉墨、油彩、鍋煙子等直接在臉上勾畫。這樣,臉譜這一藝術形式由此誕生。
提起臉譜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出現的脂粉妝,在漢代就已十分盛行,這對臉譜藝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到了宋代、金代和元代,雜劇日益繁榮,進而使唐五代時期的“涂面妝”獲得一定的發展。雖有“素面”化妝和“花面”化妝之分,但還不是成熟的戲劇臉譜。
直至明代中葉到清代中葉,由于劇本創作的繁榮和更加完備的角色行當的劃分,戲劇臉譜基本成熟了。到了清代中期,地方戲空前繁榮,漸漸形成了以京劇為代表的大型地方劇種。到了清末,臉譜已成為一種具有高度象征性的舞臺化妝藝術。其中,譜式最豐富且對社會影響最大的當屬京劇臉譜。
中國自古以來就崇拜五行五色。所謂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的五色分別是:白、青、黑、赤、黃?!扒唷本褪俏覀兂Uf的藍色,“赤”就是紅色。這一學說,在臉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紅色:中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一般用來表示耿直、忠義,有血性,多為正面角色。實際上,紅色臉譜最初只是為了表明人物的膚色,而很多膚色紅黑的角色都非常忠勇、正直。推而廣之,人們便開始用紅色表示忠勇,并為忠勇良將、有道神仙等勾畫紅色臉譜。
代表形象:關羽
黑色:最初也是用來表示人物膚色的。包公畫黑臉是表明他的皮膚黑,但隨著包拯鐵面無私的公正形象備受推崇,黑色就符號化為一種性格的表征。經過延伸后,黑色臉譜一般用于形容正直無私、剛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剛毅勇猛的人物;但偶爾,也會象征粗率、魯莽。
代表形象:包公
白色:中國人遇兇事服白,如素衣、素裳、素冠等,主要體現出白色哀傷的一面。白色屬于冷色調,給人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京劇亦如此,常常用白色臉譜來表現奸邪的角色,如三國戲中的奸雄曹操畫粉白臉,表明其奸詐多疑。不過,鶴發童顏的老英雄、將官及和尚、太監等角色有時也會畫白色臉譜。
代表形象:曹操
黃色:這是表現植物成熟時最常用的色彩。如:黃色的落葉,黃色的麥穗,黃色的果實。黃色色調明麗、溫暖,給人積極向上、輕松舒適的感覺。在我國古代,很長時間內,黃色一直作為古代帝王的專用色,是高貴與榮譽的象征。因此,臉譜中的黃臉常用來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文士富有心計。
代表形象:典韋
藍色:藍色一般用來表示剛強陰險,在臉譜中與紫色、綠色的寓意相近,都是對黑色的延伸,有時也用來形容性格剛強、桀驁不馴的人物。
代表形象:竇爾敦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色彩外,還有很多傳統色彩被運用在臉譜中。如紫色表示智勇剛毅、穩重沉著;綠色寓意為勇猛暴躁,與黑色臉有相近之意。粉紅色表示年邁氣衰的忠勇老者。瓦灰色表示老年梟雄。金、銀色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虛幻之感。
當然,京劇臉譜的用色也不是絕對的,有相對的靈活性。如,“紅色”在表現三國戲中人物關羽時,代表其赤膽忠心;而在《法門寺》中,太監劉瑾也著紅色臉,卻代表其養尊處優、權壓朝臣。再如,《水滸傳》中,晁蓋雖是“黃色三塊瓦臉”,但在這里就不是代表其兇暴、沉著了,而是說明其面部膚色發黃。他的印堂處勾畫一個橢圓形的紅光,一看就知道是位堂堂正正的老英雄。
臉譜是歷代戲曲藝術家辛勤創造的結晶,是中國戲曲藝術乃至中華民族的驕傲,它所擁有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地位令世人矚目。
新中國成立后,一大批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有識之士努力傳承,銳意創新,潛心播種,精心耕耘,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門藝術仍然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花臉桂子”的泥塑臉譜。
北京的泥塑彩繪臉譜起源于清代末期。相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4年)前后,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能詩善畫,是一位酷愛京戲的票友。閑暇之余,他看到廟會上有捏好的泥人,便突發奇想,用膠泥做了一個臉型模子,并翻做了一些泥坯;曬干后,仿照舞臺上的臉譜給泥坯勾畫上色。臉譜做成后,他將其拿給自己要好的朋友觀賞,朋友皆贊不絕口。桂先生把做好的臉譜分給自己的朋友,一來二去,人們都知道他會做泥塑臉譜了,于是上門求繪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再加上姓桂的最擅長繪制“凈角”臉譜。所以,人們稱他為“花臉桂子”。
辛亥革命后,“花臉桂子”為了謀生,
就在家里做泥塑臉譜,然后送到廟會上出售。
自此,泥塑京劇臉譜作為民間工藝品在京城流行起來。
日前,應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劇院基金會邀請,中國國家京劇院來到意大利北方小城切塞納,為當地觀眾獻上了一出古典優雅而又跌宕起伏的京劇大戲——《白蛇傳》。
“我們一直努力讓京劇成為中國文化傳播的使者和文化交流的紐帶。京劇是中國國粹,歷史源遠流長,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名片;意大利文化底蘊深厚,人們把舞臺藝術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此次演出能使意大利民眾進一步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從而增進兩國民眾間的交流與友誼?!敝袊﹦”硌菟囆g家于魁智這樣說。
在演出前的見面會上,意大利京劇研究專家為現場觀眾普及了京劇的發展歷史、藝術特色和《白蛇傳》的文化背景等。當晚9時,演出正式開始。
同舟借傘,萌動的男女情愫讓意大利觀眾如癡如醉;端午飲酒、許仙遇險讓觀眾提心吊膽;仙山盜草,觀眾們又為白蛇成功得手拍手叫好;水漫金山,目不暇接的群戲場面讓觀眾大呼過癮……優美的唱詞、動聽的音樂、絢麗的燈光、華麗的服飾以及精彩的技藝,京劇藝術的魅力在演出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場京劇演出讓邦奇劇院打破了常規的欣賞習慣,現場叫好聲不吝熱情,掌聲此起彼伏,視歌劇為瑰寶的意大利觀眾為京劇藝術之美而沉醉。
?。ㄕ浴把霃V網”2019年1月9日)
心香一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