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結構游戲的觀察與指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創造性游戲對幼兒具有深遠的意義,結構游戲是創造性游戲之一,結構游戲的的組織與指導非常重要。教師在組織結構游戲時應首先明確結構游戲主題的由來,主題就如教學中的選材,選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應注意結構游戲的前期經驗積累,注意引導幼兒觀察主題建筑,有目的地篩選主題重要元素;在結構游戲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游戲并給予適時的指導。結構游戲還應使用多種形式,更換不同的場景以激發幼兒的建構興趣。
關鍵詞:結構游戲;指導誤區;經驗積累;觀察指導
一、結構游戲的主題遙不可及
如北京天安門這樣的主題,老師往往不知道結構游戲的主題必須來源于生活,必須是幼兒所熟悉的場所,從而導致游戲生活化的缺失。
1.游戲主題沒有循序漸進。想一口氣吃成大胖子,中班就以我們的社區、我們的家鄉、海陸空等為主題,從而導致游戲是幼兒自己的游戲的觀念缺失。
2.過于關注建構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觀,或者是炒冷飯。特別是在游戲觀摩的活動中尤為明顯。結構游戲中教師教的痕跡很明顯,根本不是孩子的創造性游戲,而是模仿成人建構的游戲。從而導致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創造性的缺失。
3.認為結構游戲純粹是幼兒自己玩的。那就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兒不爭吵就行,從而導致幼兒園結構游戲教育性的缺失?;蛘咭幎ê⒆又荒苡美蠋熖峁┑牟牧?,導致幼兒自主性的缺失。
4.教師心中沒有目標。目標擬定多有詬病,如分目標擬定沒有關注總目標 、目標一次性擬定太多 、目標提出后不注意落實
二、結構游戲主題的由來
結構游戲主題的由來可以來自孩子也可以來自老師,但有一點是都必須來源于孩子的生活,必須由小變大、循序漸進。有些老師在孩子完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就搭建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社區甚至北京天安門。這是違背規律、拔苗助長的行為。
幼兒園小班的結構游戲大都是命題結構,例如搭建花、槍、飛機、椅子、寶劍,其基本技能要求是拼長、壘高、加長等簡單的技能。到中班開始初步有小主題建構,以大主題我們的幼兒園為例,中班上期應該把幼兒園肢解開來,將幼兒園確定為四個小主題來開展,就拿我們科技幼兒園來說可以有這樣四個小主題建構:1、好玩的淘氣堡(內有蹦蹦床、海洋球、滑滑梯、鉆山洞等組成部分);2.富有挑戰的探索島(設有各類平衡樁、蹺蹺板、涼亭、探索島等設施);3.我們的操場(操場外有圍墻、圍墻連著保安室、操場上有大型滑滑梯組合、有自選區、挑戰區:走鋼絲、爬梯子、還有足球區等);4.我們的教學樓(有教師辦公室、結構室、科學室、教室、臥室、洗手間等)。每個小主題都可以游戲四到五次,每個小主題都玩過了,就可以搭建大主題《我們的幼兒園》啦,這樣中班上學期一個學期的結構游戲主題就有了,而且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開展的。又如我們的社區,有幼兒園、有學校、有公園、有大馬路、有我們的居民樓、有體育館、圖書館等等。每一個主題都搭建過了,我們的社區就可以組合搭建啦。教師們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切不可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
三、結構游戲的前期經驗積累
1.引導幼兒觀察主題建筑。幼兒的結構游戲必須是孩子熟悉的內容,必須要基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例如,我們的幼兒園、我要上的小學、我們的小區、美麗的公園、我們的社區等。在開展結構游戲前,必須帶孩子親臨現場,仔細觀察所要搭建的建筑物,讓幼兒有最直觀的感性認識。
2.篩選主題重要元素。在引導幼兒觀察所要搭建的主題建筑物時,教師要及時把孩子所看到的通過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在組織第一次結構游戲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回顧,參觀的過程,欣賞所要搭建的建筑物,并和孩子一起商量本主題主要包含的部分,對照片進行篩選,提取有用的東西。例如參考松柏小學時,我們可能會引導幼兒認真觀察松柏小學的大門、標志、圍墻、教學樓、操場、百草園,同時也會一路拍照,拍了很多?;貋砗罄蠋熞J真翻看照片,自己想好,哪些是孩子能表現表達的部分,把它重點篩選出來,讓孩子反復觀看,加深印象,構思建構。孩子的結構游戲是創造性工作,沒有反復感知、認真觀察是很難有好的表現表達的。
3.肢解主題建筑物。一個龐大的建筑物要讓孩子在游戲中建造出來是有很大難度的,為此教師要幫助幼兒把建筑物肢解開,例如搭建滑滑梯,我們要幫助幼兒來看看,滑滑梯由幾個部分組成?(四條腿、走廊、樓梯、滑板及扶手)當孩子有肢解建筑物的能力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討論怎么分工,孩子才能真正去討論分工:一個人搭建滑滑梯的腿、一個人搭滑板及扶手、一個人搭建樓梯、一個搭建走廊,最后把每一個部分組合起來就是一座漂亮的滑梯了。同時要豐富和加深幼兒對建筑物和物體的印象,教師不但要引導幼兒掌握物體的主要特征,還要能區分同類物體的明顯甚至是細微的區別。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條腿,一個有靠背,一個沒有靠背;四條腿的凳子,有的是長的,有的是方的,還有的圓的。對物體細致的觀察和了解,不僅有利于幼兒構造,真實地再現周圍生活的物體,更能促使幼兒觸類旁通,在構造物體時進行加工和創造。
4.設計主題建筑平面圖。主題一旦確定后,教師就有必要組織孩子,把平面圖設計出來,并從中篩選最佳方案。這也好像我們的裝修平面設計圖一樣,如何將一個主題的內容合理地布局很重要,畢竟實物和游戲這中間要怎么建立起聯系,對孩子來說是很有挑戰的,我們就一間結構室,這么小,怎么把偌大的松柏小學呈現在我們的結構室里呢?孩子們必須參觀完松柏小學后,再看看我們的結構室,最后把平面圖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5.確定場地布局圖。在孩子充分設計規劃的基礎上,教師最后引導孩子確定場地布局,把主題的各個部分要建在什么位置確定下來,并引導孩子獨立又有機地連成一個整體。每個部分是相對獨立又是和整體有機聯系的。孩子在設計的過程中都是獨立的個體思維,最后集思廣益才能確定布局圖。
四、結構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
當孩子已經開始游戲了,這時候老師要干什么呢?你是去干涉孩子的游戲、還是做孩子游戲的伙伴?還是做一個觀察孩子的老師?教師什么時候介入孩子的游戲?什么是適時的介入?教師在孩子游戲中的價值和作用是什么?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我們的一線老師,為此筆者以為結構游戲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現提出來,希望可以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1.觀察孩子的拼搭技能。小班孩子應有的結構技能是……中班孩子的結構技能是……大班孩子的結構技能是……教師對每個年齡段孩子應掌握的技能應該了如指掌,然后才來觀察我班上的孩子哪些是超出了中班孩子應有的能力,哪些是達到了中班孩子應掌握的技能、哪些是還有待提高的孩子。
2.觀察孩子的建構習慣。幼兒建構的習慣很重要,教師應注意培養幼兒愛護構造材料、愛護建構成果、輕拿輕放構造材料,用完后歸類擺放整齊等良好習慣。有些孩子搭建完一個物體就沒事干,跑來跑去,還有些孩子喜歡搞破壞,隨便踩踏別人的作品,有些孩子亂扔玩具……等等,這些都是建構習慣的養成該注意的地方。
3.觀察孩子的合作性。很多孩子在結構游戲中不懂與人合作,總是自己搭建一個小小的東西,也不知道要擺在什么地方,沒有合作意識更沒有布局意識,于是就文不對題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拼些自己喜歡的花啊、搶啊、劍之類的,拼完就拿著自己玩,這種情況特別在中班多見,從中班開始,幼兒的建構不再是命題建構而更多的是主題建構,主題建構過程中,合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因而教師應重點觀察孩子的合作情況并給予適當的提醒和鼓勵,從而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的建筑構造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模仿—再現—創造,這是孩子建筑活動的發展軌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覺感知,在成人反復地示范和幼兒不斷地模仿下,并通過重復練習,再逐步發展為離開原型的記憶模仿。這時,幼兒已是能夠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進行構造了,而教師的指導也應該轉入幼兒獨立構造的能力培養方面了。孩子在構造中遇到了困難教師不要急于代替解決,應該通過啟發引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在反復的實踐操作中學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獨立構造、想象創造的能力。
作者簡介:余喜蘭(1965年11月-),女,福建省明溪縣人,本科學歷,廈門市科技幼兒園業務副園長,研究方向:幼兒教育,特長:科技教育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