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繪畫活動的觀察及指導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于一位專業的幼兒園教師來說觀察是了解幼兒首要的,也是重要手段之一。觀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幼兒的能力、興趣和需要,發展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探究幼兒行為背后的意義。教師必須要敏銳地觀察幼兒,嚴謹地分析他們的行為,以便對他們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
【關鍵詞】中班繪畫活動 觀察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216-01
一、案例背景及描述:
代代是個非常聽話、懂事的男生,遵守紀律、做事情認真、樂于助人,與小朋友們交往和諧。游戲時也會與別人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是各個方面能力都相對比較強的孩子。但是他不喜歡畫畫,他從不選擇美工區的繪畫內容,當進行繪畫活動時,代代都會顯得很苦惱,經常表示“老師,我不會畫!”
我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班的繪畫活動,有一類孩子們也有類似代代的問題:他們經過小班的涂鴉階段后,對色彩有一定的辨認能力,對繪畫也有一定的興趣,也會有一定的創作興趣,但是,幼兒繪畫技能嚴重不足,很多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不敢動筆,不知道如何下筆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幼兒對待畫畫的興趣,為此就制約了幼兒繪畫活動的正常開展,對剛滿4周歲的中班幼兒來說,他們覺得畫畫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要改變像代代這樣對繪畫有抵觸情緒的孩子,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使他們在認知和情感上得到幫助、健康的發展,采用適宜性的指導策略,對中班幼兒繪畫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再通過中班上學期對班級幼兒進行的適宜的指導后,班級幼兒在美術繪畫活動中有了明顯的進步。在中班下學期的第一個月第四周的繪畫活動《值日生的工作》中,老師布置完繪畫內容時,代代和小朋友們進行了積極的討論“每天值日生都做哪些事呢?”“擦桌掃地”“整理玩具”“還有在衛生間監督管理”等等,在和小朋友交流中,代代還問到“監督管理的值日生每次都站在毛巾架那兒,那也得畫個毛巾架吧?”
代代和小朋友們討論完,并沒有馬上動筆而是自己想了又想,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很謹慎的開始下筆。首先代代繞著畫紙的邊框畫出了教室和教室的門、衛生間和衛生間的門,然后代代畫出了主要人物:衛生間里值日生正在認真的看著正在準備洗手的小朋友們,教室里也有小朋友在坐好,最后代代在整體畫面上進行了裝飾,教室的上面畫上了吊飾點綴,內容豐富。
二、案列分析:
繪畫教學是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畫畫是促進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的有效手段,兒童繪畫是他們生活態度的表現,是一種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我們發現幼兒園中班繪畫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繪畫技能欠缺,很多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不敢下筆,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畫起。
?。?)忽視幼兒的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育強調學科的邏輯性和結構性,重視美術技能技巧的習得和幼兒繪畫作品“對不對”、“像不像”。
?。?)繪畫過程單一,教師在繪畫教學中往往出示畫面,說明細節后才開始讓孩子自由創作,內容單一,缺乏與孩子溝通。
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幼兒現有的基礎上給孩子們提供幫助,在幼兒教師的適宜性指導下,來提升中班幼兒的繪畫水平。教師首先要觀察、了解幼兒,在采用適宜性的指導策略來進行中班幼兒繪畫活動的開展。因此我對具有代表性的代代進行了連續三個月,美工區中的觀察指導記錄。在中班幼兒繪畫活動中進行了適應性指導:
?。?)引導幼兒觀察身邊事物尋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對孩子來說,繪畫興趣比繪畫本身更重要,觀察、感知師繪畫的首要步驟。例如,在對孩子們進行“高樓和大樹”這一活動時,讓孩子們先回家觀察自己家所處環境,看看家的周圍有些什么。家的周圍是否有大樹?引導孩子們觀察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高樓和大樹的圖片,和老師一起尋找高樓的特點。
(2)學習初步繪畫的方法與技巧,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是幼兒畫畫的必備技能,在這個時候讓幼兒依樣畫葫蘆,是每個幼兒都能輕易做到的,在慢慢的臨摹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帶來的愉悅,體驗小小的成功,畫筆也漸漸地使用得順溜了,繪畫技巧也會跟著逐步提升。
(3)學會表達繪畫的內容,在繪畫的過程中應該首先讓孩子理解繪畫的內容,然后樂于表達。
(4)尊重幼兒自身的體驗,我們要給孩子自由畫畫的機會,幼兒是把繪畫當作一種游戲來對待的。在這種繪畫的游戲中,幼兒感到無拘無束,沒有精神壓力,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也才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象盡情發揮出來。
?。?)表現在畫紙上;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用“像不像”“好不好”來評價,鼓勵幼兒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師用幼兒作品布置教室。
三、案例反思:
代代從剛開始對繪畫的不感興趣、抵觸畫畫,慢慢發展成小心翼翼的嘗試,思考后謹慎的下筆,到現在的喜歡畫畫,大膽創作的這個階段,代代的進步說明在中班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進行了適應性指導,是有一定成效的。在前期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發現它們的特征,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積累和豐富孩子的經驗,來激發他對藝術的創造;代代通過觀察事物的特征,大膽嘗試表現其特征,再運用已有經驗繪畫,教師用語言來鼓勵、尊重孩子對創作的表現,并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用他們的作品來布置環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尋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尤為重要,對孩子來說繪畫興趣比繪畫本身更重要!老師應將幼兒的畫與他自身的生活經驗、認知與情感聯系起來。
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幼兒來進行不同方式的指導策略,如:順應式、啟發式、示范式、講解式、鼓勵式、談話式、作品分析方式等等。
創造機會和條件,提供豐富的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兒自主繪畫,自主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臨摹與創作;尊重幼兒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鼓勵;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分析設計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大膽的根據《3—6歲兒童美國發展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班幼兒“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能運用繪畫、手工制作等表現自己觀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老師要給幼兒自主的創作機會,讓幼兒把繪畫當作一種游戲來進行,而不是任務或作業。幼兒感到無拘無束的狀態下自主選擇老師提供的豐富的、適宜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才能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出來。老師應將幼兒的畫與他自身的生活經驗、認知與情感聯系起來,多多支持和肯定,激發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和興趣,在充分的感知和觀察下,有了前期的經驗積累,孩子們才能創作出一幅幅生動充滿創造的作品。
作者簡介,
王瓊(1985.06-),女,漢族,吉林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