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構成藝術在高中軟陶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加強高中設計藝術教育,利用軟陶材質,引導高中學生進行構成設計嘗試,對學生的空間概念和造型形式美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通過視覺和觸覺的親身體驗,增強對美的感性認識。
  關鍵詞:軟陶教學;構成藝術;肌理;色彩
  一、背景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造型的審美能力、判斷力。軟陶作為一種新型的聚合材料,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深受廣大創作者喜愛。美國、日本等國家將其納入學生素質教育課程,梅林中學立足于藝術特色教育,并立志建立“美育引領、多元建構”的藝術品牌特色,在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培養藝術思維,養成空間構思習慣,從而達到整體提升造型創作能力等方面也有迫切需求。希望能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拓展立體造型藝術的教學空間,力求與高等設計教育的銜接性,為學校有個性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和試駕。2012年我加入了福田區名師工作室“林影萍軟陶工作室”成為研究成員,開始進行軟陶教學,學生通過學習,對空間理解能力和造型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二、理論依據
  1、國家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策略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用新材質開展立體構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最直接也是有效的手段。
  2、強調“自主、合作、探究”、“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材質特性,尋求作品創新,從中體會到藝術創作的樂趣,培養審美情趣,提高綜合能力。
  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全面、有個性的可持續發展。
  三、內容
  1、立體構成的形態要素。本部分主要讓學生了解點線面體塊的構成元素在立體構成中形成的空間表現。在教學中滲透點與線、點與面、點與體塊、線與面、面與體塊幾種轉換方式。理解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的空間表現力不同。
  2、軟陶的材質特性探究。軟陶可以通過揉、切、壓、塑、貼等方法創作出變化多樣的圖案和造型。引導學生探尋如何開發更多制作技法,得到豐富的效果。
  3,軟陶材質在構成藝術中的運用。包含如何利用肌理、紋樣、色彩等營造出空間感,在軟陶飾品、平面和立體作品中運用構成元素等。形式美感和空間美感如何應用在繪畫,設計等領域。
  4、在創作過程中發展感知能力和三維形象思維能力。
  四、過程和方法:
  1、在校內成立軟陶社團
  利課余時間組織同學進行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資料學習,作品欣賞與評議,激發學生對軟陶和構成藝術的學習興趣。
  2、材質的認識、熟悉,學習各種制作技法。
  每周進行兩次教學課程,通過主題創作,同學合作研究,與其他學科整合研究等方式進行研究。
  軟陶:可塑性非常強,有各種豐富的顏色,并能互相融合,主要學習軟陶基本技法,包括泥的壓制方法,立體造型練習,花條的制作學習,骨架的構建,材料的結合運用、后期的打磨整理與修飾等。
  構成藝術:立體構成設計是藝術設計的基礎學科,是所有建筑設計、工業設計、首飾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的必需課程。了解平面構成藝術的形式美,認識立體構成組合法則和規律。
  3,創作提高拓展創新:
  陶泥的造型訓練,各類材質的綜合運用。構成的設計與運用。將構成設計融入到軟陶藝術創作中,并嘗試與其他材料的融合,拓展創作內容,從材質特性、色彩的構成應用、圖案花紋的組合、形體的組合、肌理探索等方面進行研究創作,設計出更豐富的作品。
  色彩的構成應用:
  色彩以明度、色相等屬性作用于立體構成中,通過明暗、冷暖等對比方式塑造物體的立體效果,從而更好的表達物體結構與形態。
  色彩能在視覺上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從而讓物體更具有視覺欣賞的可觀性。在立體構成中,通過色彩搭配,不僅能夠裝飾點綴立體構成表面的圖案,還能讓立體構成的形象更加立體化和具體化,具有細節點綴和整體協調的裝飾作用。
  通過對構成表面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進行控制,讓立體構成呈現出空間上的遠近、大小、虛實等變化,從而實現了空間上的縱深感,突出空間關系,更能使作品層次豐富肌理的構成應用:
  肌理是指,能將造型形態進行表面細節的處理,豐富形態造型,加強形態的立體感與質感,是非常重要的視覺加工的方式。
  肌理能夠豐富物體的表面形象,不同的肌理會呈現不同的外觀感受和特征,讓立體構成作品富有“表情”和感情色彩。如木紋肌理給人以親近、自然的感受,而金屬肌理則給人冰冷、未來感、距離感,毛絨肌理給人暖和、繁復之感。通過對肌理的處理,能夠塑造對空間的存在感,加強構成空間的立體效果。通過肌理的面積、大小、體積、形態、組成方式,增加空間的體積,從而造成視覺上的視覺差異,產生輪廓鮮明的形態效果。
  1、運用拼貼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
  拼貼指的是將材料加工分成若干塊,然后將它們拼接在形體組合的表面上,形成形態與肌理的色彩變化,從而增加立體構成表面的視覺效果。利用軟陶花條切片進行拼貼,可以使形體脫離光滑的表面,解決表面藝術效果單一的缺陷,形成豐富的花紋肌理,使作品呈現豐富的內容。
  2、采用堆積法制作肌理效果
  堆積式觸覺肌理指的是將一定數量的形態按不斷重疊的方式堆積在一起,使其形成一定的面積,構成一種新的姿態,從而給人視覺或觸覺上某種心理感覺。通過將軟陶堆積在形體表面,能形成豐富的肌理效果,特別適合表現繁華、熱鬧的主題。
  3、利用工具制作肌理
  利用制作工具,通過刻、劃,戳,切、壓、點等方式,根據一定的規律制造紋理,這種肌理可以模仿眾多不同材質,給人不同的觸感,為作品帶來豐富的效果。這樣制作的肌理效果變化多,并可以自己控制肌理效果,是常用的肌理制作方式。
  五、成果
  項目經過兩年的研究實踐,同學們創作出大量富有藝術美感的作品,這些作品風格獨特,從造型、色彩、肌理效果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非常顯著的構成藝術特色,并且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取得了不少成果。舉辦了兩次軟陶作品專項展覽,參觀展覽的師生、家長和社會人士都對作品稱贊有加。
  輔導的學生作品《碩》獲得深圳市美術節三等獎。
  公開課《創意軟陶-貔貅制作》獲得福田區高中優質課大賽二等獎,
  案例《創意軟陶-貔貅制作》在深圳市2016年美術節中獲得教師教學輔導案例三等獎。
  同時,在研究的基礎上探尋新的課程形式,并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課程《結合3D打印和軟陶進行立體構成設計》成為深圳市2015年“好課程”委托開發成員之一,并成功獲得驗收合格證書。
  結語:
  現代社會,處處充滿著創意設計,到底什么美,如何通過設計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和創意,也是學生們關注和希望獲得的能力。我們依照《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現代材質,結合現代美育要求,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揮創意,學習現代設計,提高審美情趣,真正做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軟陶藝術創作教學是我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對外交流和展示的一扇窗口,相信在未來,設計教學將會在基礎教育階段越來越深入,成果更加豐富,讓孩子們收獲到更多更好的美育知識。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制北京:人民美術教育出版社,2018.1
  [2]《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奚傳績,尹少淳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3]《立體構成基礎與應用》劉寧主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6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