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傳統紋樣在平面構成教學中的導入性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平面構成教學要求從點、線、面三個單獨視覺元素方面,通過圖案的構成訓練方式、形式美的內容與視覺心理等內容,借助材料與圖案內容來探索單視覺元素的總體組成效果,進行藝術的創造與視覺語言的全新表達,本文基于傳統紋樣的的內容與特點,對其在平面教學中的導入性應用進行淺析與探討。
  關鍵詞:傳統紋樣;平面構成教學;導入性應用;視覺效果
  我國的傳統紋樣發展歷史悠久,圖案、題材內容極為豐富,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傳統紋樣擁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與唯一象征性,在當代社會的商標品牌、傳統服飾、形象構造中被廣泛應用與挖掘,傳統紋樣以古老的圖案與構圖法則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藝術風格。平面構成教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在運用最新的視覺元素理論下,對物體形態的存在規律進行探討,研究所需設計物的構圖、形態、材料與表現方式,是理性與感性教學內容的綜合。將傳統紋樣導入性應用在平面構成教學中,不僅可以弘揚傳統文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平面構成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一、我國傳統紋樣的發展歷史與內容特點
  我國的紋樣文化貫穿于中國古代至今的社會發展歷史,體現在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反映了不同時代與不同民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從我國遠古的簡單紋樣到奴隸社會的青銅紋飾,再發展到后來封建社會的復雜紋樣,例如飛鳥走獸、精神圖騰等圖案紋樣,都高凝聚度的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我國人民的藝術審美。紋樣圖案與人們的生活關聯密切,所有紋樣無不例外來自人們的生活體驗與精神向往。不同的發歷史時期,紋樣的藝術風格與圖案內容的表達也大不相同。在新石器時代,紋樣裝飾物出現在陶器上,作為裝飾物,主要圖案為一些野生動物圖騰以及自然現象;戰國及秦漢時期,磚石紋樣風靡全國,隋唐時期以絲綢制品及金銀制品的裝飾圖案為主,主要有牡丹等代表富貴華麗的圖案,明清時期,更是結合了西方的藝術文化內容,紋樣內容更為廣泛與復雜,充滿時代氣息。
  二、傳統紋樣在平面構成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學內容的改革,傳統的紋樣圖案裝飾教學被逐漸忽略,在平面構成教學課堂中,基礎的傳統紋樣教學內容被不斷壓縮,忽略了對傳統紋樣的深入式教學,在平面教學內容中,傳統紋樣的教學作用不可忽視,只有將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才能充分使學生對傳統圖案的精髓進行理解與消化,才能深度領會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的真正底蘊,使傳統紋樣教學內容真正融入到現代平面構成設計內容中。平面構成的設計內容是時代歷史的選擇,是反映人類生活內容的一種藝術表達,只有真正結合了傳統紋樣的教學內容,才能提升學習的平面設計水平,更加個性化的進行視覺語言表達,達到點、線、面單獨視覺元素的有機結合。
  三、傳統紋樣在平面構成教學中的應用
  3.1剖析傳統紋樣內容,為平面教學設計提供新鮮素材
  傳統的裝飾紋樣由豐富的自然色彩構成,有很多對于花卉與人物的描述,會內容的夸張與變形也促進了我國人民對于造型藝術的追求與進步,傳統紋樣的內容被描繪在各種生活用品中,可以說是最早的平面設計內容。在平面構成教學中,關于傳統紋樣的內容與色彩構成和平面設計是相互聯系的,對傳統紋樣中的紋樣內容的構成原理進行剖析,并運用到平面教學中,為平面構成教學提供更多教育素材,賦予學生更多的靈感與創造活力。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對傳統紋樣的組成內容進行深入探索與分析,了解紋樣出現的時期,紋樣的蘊含意義,對紋樣中的構成元素進行單元素解剖,例如在對花卉的傳統紋樣進行剖析時,可以將花卉的花朵部分與莖葉部分進行區分,單獨探索色彩構成,對其獨特的視覺元素原理進行探討。通過多角度的新鮮素材的提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平面教學的內容。
  3.2發掘傳統紋樣結構美,創新平面構成教學表達形式
  傳統紋樣有著獨特的結構內容,以人們的生活內容及傳統文學藝術為基調,具有獨特的結構美的表達技巧,平面構成教學以美的法則為基礎,進而探討平面形態的構成與分布規律,獨特的表現形式是教學內容不可忽略的部分,現代的平面教學表達形式[1],給學生帶來一種明快的現代感,學生對于平面設計的運用不再受到來自素材與色彩的約束,但是這也導致了傳統結構美的藝術表達形式的缺乏,發掘傳統紋樣的結構美的內容,創新平面構成教學的表達形式,是教師應該積極進行分析的重要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傳統紋樣為素材教學案例,對其紋樣的構成表達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例如,在對明清時期的傳統紋樣進行分析時,可以對不同元素在紋樣中的展現部位構成進行分析,是緊密還是分散,是明亮還是陰暗,透過不同的結構表達內容,來展現不同的平面構造內容,創新平面構成教學的教學表達形式,通過對傳統紋樣的整齊感與秩序感進行分析,對漸變、對比的結構表達內容進行挖掘。使平面構成教學在開放多元的同時,不失傳統文化的經典結構美的藝術表達內容,通過傳統的人文藝術來削弱平面構成教學中的機械感。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基礎點、線、面單方面元素構成的基礎課堂中,要積極舉例傳統紋樣實例,將豐富多彩的傳統案例灌輸到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生動性。
  3.3創新傳統紋樣藝術形式,激發學生創造能力
  平面結構設計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感性能力還要努力提高學生的理性水平。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理性的情感體驗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一段音樂、一個生活片段乃至冬天的一片落雪,這些源于生活的氣息,都會豐富學生對于作品的創造力。傳統紋樣的構成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平面構成教學內容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積極創新傳統紋樣構成的表達內容與色彩及藝術結構,鼓勵學生以理性的思維方式[2],來對固有的紋樣內容進行崽表達與思維開拓。例如在呈現牡丹花卉傳統紋樣時,要引導學生將花卉的內容進行改變,其平面結構表達內容會怎么樣,或是在花卉紋樣中加入人物又會對其平面的構造產生什么影響等,使學生不再拘束于僅有的版面教學,要使學生有更多的創新與實踐的空間,培養學生敏銳的視覺與良好的平面構造能力,激發學生對于平面藝術作品的創造活力。
  綜上所述,將傳統紋樣導入性的應用在平面構成教學中,可以通過其傳統紋樣豐富的藝術及結構美的表達形式,來多元化的增加平面構成教學的表達內容,通過對傳統紋樣素材的挖掘,來為平面構成教學提供更多的視覺元素內容,教師通過對傳統紋樣藝術形式的創新,來激發學生的平面設計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趙青青. 實現基礎到專業設計的跨越——平面構成課程教學創新改革[J]. 裝飾, 2016,5(3):124-125.
  [2]袁新林, 徐艷華, 李宏月. 中國傳統紋樣在毛衫設計中的應用[J]. 毛紡科技, 2016, 44(1):28-32.
  作者簡介:徐婷婷,女,籍貫:山東文登,民族:漢,出生年月:1979年5月,學位: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0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