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數學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素質教育觀認為,人的素質是一個人身心多種因素的穩定整合結物。在其發展完善過程中,品德與非智力因素果有導向、激勵與趨動的作用、以情感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滲透:
  一、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參與推動學生進行活動的心理因素,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源泉。激發正確的學習動機可由挖據學習本身引起的動機入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都是可充分利用教具或周圍熟悉的物體形狀(硬幣、鐘面、車輪等),引入新課題,讓學生容易接受,并且不停留在此,繼續引導學生:誰能說說圓與前面學過的圓形有什么區別?特征?怎樣做一個圓?什么樣的圖形才能叫做圓?等問題,使學生對“圓”感到無知,產生求知欲望而力圖滿足的一種心理狀態,來激發積極性和推動意識活動、學生明確學習具體對象,產生達到目標的強烈欲望和追求,從而參與活動的動機被激發。
  二、培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重要推動力。因為人總是對自已感到興趣的事物優先予以注意,并伴有積極的情緒,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它,從中能獲得新鮮經驗和感受。例如教學《圓的周長》這節課上,教師在學生理解求圓的周長的意義后,教師出示教具并演示:用繩子繞圓筒一周,然后拉直繩子測量它的長度和圓紙板直接在刻度尺上動一周量出它的周長,讓學生先感知測量周長的方法,但學生是好動,喜歡親自模仿操作。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年齡特性,讓學生也量一量學具,使學生由操作的好動、喜歡轉化為學習興趣,教師進一步引導遷移到學習周長計算的學習活動中。
  三、培養健康的學習情感。
  學習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環境是否滿足自身求知欲需要的一種積極態度的體驗。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鄙罱涷灨嬖V我們,健康的學習情感對學習活動將產生增力的作用。創設良好的情景是培養健康的學習情感的重點。成語“愛屋及烏”告訴我們情感的遷移功能,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語言等媒介,創設良好的情景,加強情感的交流,引起共鳴,促進學生的學習。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中,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景:上課時,特意讓學生欣賞歌曲《十五的月亮》,通過錄音機的播放,創設了具有詩意般的花好月圓“美景”,在情感上產生愉快、喜歡、滿足等體驗。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然而然對“月圓”的情感遷移到幾何上的“圓形”上來,保持高昂情緒,把學生推向學習“主人”的位置上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鍛練堅強的學習意志
  人的生活不會總是一風順的,時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挫折或困難。古語云:只要功夫深,鐵磨成針”等無不說明人的“毅力”在行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鍛煉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對學習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在《圓的周長》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我國者代數學沖之在研究圓周率的故事,說明做任何事都要勇于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在教學中了解教材安排意圖,遵循“讓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則,如《圓的面積》故學中的題目一一街心花園中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通過審題、分析直接求面積遇到的困難,沒有告訴半徑,造成一定壓力。通過這樣鍛煉,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經常給予鼓勵,增信心,以提高學生的意志力。
  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實現一種主動的、自動化的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的轉殊傾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币驗閷W習習體現在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是盲目的、被動的和零亂的。因此,我們在學中不光傳傳授知識,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有個環形內圓半徑是10厘米,外圓半徑是15厘米,求它的面積?由于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把求“它的面積”誤解為直接求一個圓的面積不是環形。解答也應按一定的操作程序進行操作,因為數學是一門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求圓環面積一般可分三步:一先求外面積;二求內圓面積;三把外圓面積減去內圓畫積。解答完之后也應該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因為很多家長“全程監護”,使學生較依賴于家長,因此教師應該注意養成學生自我檢查的習慣。
  總之,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生的發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約的關系構成復雜的心理活動。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積極的因素,防止消極的抑制作用,是提高小學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2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