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新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推動高校團建工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走向社會、深入基層、服務社會,高校拓展第一課堂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當前,我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我校團建工作的發展,必須積極創新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醫學;社會實踐;創新;團建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醫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一條有力的紐帶,已成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鼓勵大學生投入到社會鍛煉的熔爐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親身體會和感受社會的真實生活,從而逐步深化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切實提高醫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等醫學院校團委要積極創新增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在暑期實踐中尋找新途徑、新模式,更好地培養復合型、全能型、創新型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除了具備實踐活動的服務性、社會性等特色外,我校暑期社會實踐還在長期工作中形成獨特的活動模式和內容、特點。
  承德醫學院多年來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福利院、醫院、社區、鄉鎮、紅色革命老區等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河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北省委、共青團承德市委及我校團委的指導下,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團自2015年7月20日開始,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張家口、承德、滄州、邢臺等七個地市進行了為期20天的京津冀養老一體化現狀走訪、抽樣調查及對策研討。7月23日,河北省教育廳學位辦聯合承德醫學院到平泉縣圣佛廟村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不僅帶去了價值近萬元的免費藥品,更為當地百姓送去貼心的醫療服務。與此同時2015年暑假,團委組織部分老師、輔導員以及學生黨員赴邢臺臨西社會實踐,并以此為契機開創性地與當地鄉鎮支部建立了聯系。與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校暑期社會實踐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專業特色顯著
  醫學院校專業特色明顯,醫學生往往能夠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優勢,運用豐富的醫療資源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內容的設計上,傾向于開展義診、送醫送藥、健康講座、醫療狀況調查等活動。近三年來,我校組建了上百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舉辦醫學講座近百場,義診萬余人,免費贈送藥品、醫療器械百余次。
  2.服務基層群眾
  醫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其更好接觸社會,認識基層醫療衛生狀況。而目前廣大基層醫療衛生資源缺乏,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所帶來的醫療資源一定程度上符合基層群眾需求,對基層群眾有很強的吸引力。
  3.時代精神和承醫精神
  緊貼時代精神的實踐選題有助于增強承醫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時突出時代主題也是各我校團委工作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
  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大的瓶頸,阻礙了其有序的進行。
  1.資金匱乏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對于高校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難以替代的價值。但目前由于受許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高校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仍顯不夠。資料顯示,多數高校劃撥的活動專項經費數量很少,提供用于支持社會實踐的其他資源也非常有限[1]。我校一支校級重點團隊的活動經費大概在1000元左右,只能支持學生開展短期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無法支持學生開展長期的深入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無法滿足學生高層次的調查和研究需求。
  2.活動流于形式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過場”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學生在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思維受限,總將這一活動定位為開展一次義診服務活動,如測血壓,送醫送藥,發傳單,醫學講座等,缺乏對活動內容充分的理解與關注,對實踐的實際情況和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也缺少深入的了解與體會,使得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虛多實少、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
  3.缺乏長期持續性
  基于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學生將這一工作當成僅僅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開展的一項活動,造成活動缺乏持續性,活動匆忙開始、倉促結束,而且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和實踐的區域變化很大,缺乏對該項工作整體規劃的思考以及長效機制的建立。
  4.社會認知度和支持度不夠
  雖然各高校高度重視并積極組織籌備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這一活動畢竟是面向社會的活動,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然而,當前社會對暑期社會實踐的理解度和認同度不高,社會支持有限。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實踐的積極性,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整體效果也將受影響[2]。
  1.提高對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認識
  不重視、不關心、不理解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象仍然存在。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有在高校蔓延的趨勢。目前,包括部分教師和學生在內的許多人,都對實踐活動的作用和意義存在曲解。從活動的意義來看,有些人簡單的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理解成暑期夏令營活動,因此在暑期社會實踐開始前由團委組織系統為大家講解社會實踐的內容和意義,幫助大家了解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促進醫學生認同實踐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觀,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提升我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擴大暑期社會實踐的參與率,提升社會實踐工作的整體質量。
  2.多角度、網絡化輿論宣傳
  加強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工作,在宣傳技術上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照片記錄、文字記載,更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利用數碼技術(網絡視頻、微信、微博等)多角度網絡化進行傳播,拓寬宣傳途徑,擴大宣傳力度,從而提高社會對社會實踐的認知度和支持度。
  3.引進來、走出去
  目前,我校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需要的交通、食宿以及活動費用遠遠超過所獲得的資金支持,因此校團委有必要在強化宣傳力度的同時向社會廣拉外援,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性發展思路,積極主動和大規模藥業以及醫療器械公司聯系溝通,增強了解,盡可能為我校醫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平臺和活動經費。
  4.整合資源,實現社會實踐全員化
  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擁有優秀的師資和醫療資源,可廣泛發動學校醫療專家、專業教師、黨政干部組建社會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把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打造成教師醫護人員參與育人工作的平臺[3]。充分發揮和調動專業教師和專科醫生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服務,以調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對于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的改革,我們必須堅持走暑期社會實踐內容專業化、制度化、規范化、組織科學化、活動社會化的改革路線,建構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為大學生提供更適合其能力培養和自主發展的全新舞臺。通過暑期社會實踐為載體,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從而使整個高校的社會實踐模式的運作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戴育濱.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路徑選擇[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王小云,王輝大學生社會實踐概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292-301.
  [3]阮俊華.知行合一實踐報國——大學生從社會實踐走向成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78-18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3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