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實現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性的引導時,離不開語文教學工具性的應用,人文性的教學更加不能脫離核心價值觀的堅守。由此便可以得出,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教學引導,需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科學性和工具性為框架,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文化,從而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語文;人文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30-01
  隨著升學壓力和就業壓力的加大,家長、教師和學生都更加重視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工具性和應用性。教學理念的偏差,容易導致教師對于課堂教學中工具性、應用性和人文性教學實踐的偏差,不利于學生今后更好的個人成長和發展。本文就將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學觀念在課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策略進行論述。
  一、情感傳遞,做學生的引導者
  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存在先工具后人文,或者先人文后工具的關系。這兩種思維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全割裂開來,作為語文學習的不同階段進行探討,實際上是對語文知識學習的一種誤解。
  因此,教師在進行中職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做學生的引導者,幫助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我的母親》的相關內容時,首先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師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課文閱讀方法,才能夠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正確的理解,體會文章中母親無私的關愛和質樸的情感。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這樣的講解,“母親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她們為子女撐起了一片天,是我們最溫馨的港灣。”引導學生帶著自己對母親的情感去閱讀這篇課文,分析文章中的母親與自己母親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了解不同家庭中母親所扮演的角色,回憶在繁雜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的溫暖,從而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人文分析,做學生的合作者
  在新課程教學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課堂教學活動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偏好和學習需求而展開,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情感上的引導者,而且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教師課堂教學中情感的傳遞只是作為一個課堂導入環節,幫助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真正的人文教學,教師應該結合各種生活和社會現象,幫助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分析,做到語文知識學習工具性、功能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真正創造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共贏的局面[2]。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牛郎織女》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借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情感導入,然后為學生進行理性的人文分析和感性的情感分析,進行社會現實和理想的分析,并且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幫助學生學會真正的看待愛情,敞開心扉,打開話題,做學生情感上的引導者和學習上的合作者。教師可以列舉古代婚嫁中人們比較奉行的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辯證的分析理解。
  三、課堂拓展,實現育人目的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的積累和文章的閱讀,更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由古到今,社會風俗、語言文化、流行趨勢、政治和國家的政治面貌,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人類短短幾十年的壽命,更是受到時代遷移和文化成果的雙重影響,所以教師對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文章內容上,而要結合學生個人情況和社會現實進行分析,進行課堂語文教學人文性的拓展和延伸,幫助學生將人物的情感和經歷嫁接到自己身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感性理解,這才是語文知識學習的魅力,這也應該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目的所在——教書育人。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生三步驟》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社會就業現狀的分析,幫助學生在對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能認識自我價值,認識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從而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發展方向以及價值觀念。
  在語文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衡量與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應該受到教師的高度關注,這關系到學生個人價值觀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更加關系到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中職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
  【參考文獻】
  [1]劉敏.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缺失及理性探索[J].長江叢刊,2018(31).
  [2]孔棋.讓人文性成為中職語文教學的根——淺談中職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42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