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成長規律進行分析,采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堅持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原則,進而使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使學生的自身潛力得到充分挖掘,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53-01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ㄒ唬┤狈I的歷史教師
  初中歷史一直被學生、家長認為是副科,并沒有對歷史課程的學習有足夠的重視,部分教師與學校擁有同樣的想法,認為只要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背誦即可,學生就能取得高分。
  因此,歷史課程安排的課時比較少,并且安排的學習時間大部分都是學生學習狀態不佳的時候。
  初中學校的部分歷史老師不是本專業的教師,很多教師都希望能教主科,有部分教師由于年齡過大才改教歷史,這部分教師的歷史專業程度不高,并且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對部分歷史知識并不清楚,因此歷史老師只是照本宣科的開展教學,這樣的歷史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毫無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難以提高[1]。
  (二)課堂教學方法落后、單一
  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在這種枯燥、單一的授課模式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是根據模板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的答案也是千篇一律,可見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ㄈW生的理解片面
  初中歷史從空間、時間順序來看具有較大的串聯性,每個章節、知識點之間有著間接或者是直接的聯系,但是學生處于傳統的學習模式下,對歷史知識只是進行了片面的理解,記憶歷史知識只靠死記硬背,造成學生難以全面掌握歷史知識的現狀,甚至部分學生處于一邊學習一邊忘記的狀態,致使歷史教學的質量、效率難以得到顯著提高。
  二、解決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的有效對策
 ?。ㄒ唬﹦撛O豐富的情境課堂
  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激發學生情感的情境進行創設,把學生吸引到教學環境中,使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實物模型、插圖以及掛圖等手段,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2]。
  如教師在講解《燦爛的宋元文化》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宋元時期的文化內容,使這些文化更加立體的呈現在學生眼前,進而便于學生對這節課程的理解。
 ?。ǘ┩ㄟ^疑問深化探究過程
  初中歷史部分內容對于學生而言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淺處進行深入探究,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如歷史教師在講解《北伐戰爭》這節課程時,學生對本節課程北伐的對象、目的、經過以及結果都有所掌握,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同學們認為北伐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讓學生根據問題對北伐戰爭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并說出自己的觀點。
  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并推舉相應的代表進行相互交流,教師對學生的交流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學生深入的挖掘歷史知識,更好地把握歷史學習內容,進而有效的完成學習目標。
  于初中歷史教學而言,教師應該全面分析、探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而使教學更加深入、科學、全面。于歷史課程改革而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以及教師的共同努力,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并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得到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立紅.淺析史料教學與初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
  [2]孫培紅.巧用電化媒體手段 演繹歷史課堂精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