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要求當前語文閱讀教育倡導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個體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積極自主地去閱讀。本文探討了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引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211-01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這就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小學生的分辨能力還不強,不能正確區分好書和壞書以及培養自己的興趣,這時,老師應該適時地予以指導。當前學生的信息接收多元化,漫畫、口袋書成為他們閱讀的“肯德基”,當教師看到這種現象時不要采用強硬的手段,而應當給予足夠的寬容,因為成人與孩子是有代溝的,需要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引導和推薦的方法,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閱讀,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
二、創造閱讀氛圍
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氣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ㄒ唬├煤觅Y源,做到資源共享
學校圖書館是個好地方。筆者所在農村圖書館也有1萬多冊圖書,這可以解決學生的“讀書饑渴癥狀”。但是這也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興趣,因為他們的愛好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喜歡的書也不一樣。為了彌補這個不足,動員學生把自己認為值得推薦給同學看的書帶回學校,在班級建立圖書角,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互相借閱。這就有效的保證了資源共享。
(二)教師的模范作用
小學生是沒有自主意識的,所以容易模仿別人,尤其是模仿老師。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書要有興趣,給學生以表率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喜歡讀書,學生也會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去。如世界名著就是很好的讀物,教師在課堂上引經據典,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到學校的圖書館借閱世界名著。另外,名著通常不好理解,教師講課中運用蘇格拉底的“引導術”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有時還會因為觀點不同而展開辯論。在交流互動時,老師所釋放出的知識能量,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自然而然就在讀書氛圍中受到熏陶。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學生才能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三)借助家長的力量,一起培養孩子的閱讀
習慣
我們是個農村學校,學生家長我們都很熟,在平時交流中,懇請他們配合我的工作:在家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濃厚的閱讀氛圍;為孩子們準備好本學期必讀的書。班里有個非常愛看書的男同學,讀了大量的科幻小說,和其他同學相比,他身上總有濃烈的科學意識和幻想精神,對于他以后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原來,他的父母,每晚都安排一個小時閱讀書刊,每到周末,父母常常把他帶到市里的書店和圖書館,讓孩子盡情地博覽群書。久而久之,孩子也在父母的影響下,喜歡上閱讀了。有了家長的支持,自己的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我們要根據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以此為契機,搭建一個能讓他們展現才華的平臺,舉辦各種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到閱讀的樂趣,體驗到閱讀的快感和成就感。
(一)各陳己見
每天早上堅持5分鐘的聽說訓練,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的內容可以是在課外讀到的故事,可以是一則笑話,可以是一條新聞,也可以是自己的見聞,讓講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愛課外閱讀;讓聽者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
(二)舉辦各種讀書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我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展示閱讀成果。如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會、最美的詩篇、新書介紹、評選書蟲、讀書筆記展示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及時地鼓勵,給予學生一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刺激,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與熱情。我們班的學生有了幾年的課外閱讀“書齡”,從本學期開始,要求學生讀整本的書,一改以前他們讀故事書的隨意性,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計劃性,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