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一直很重視教育改革,高中語文教學也有相關的改革。高中語文學科中,閱讀占著相當大的比重,也是高考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怎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老師目前需要探索的。本文對高中個性化閱讀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40-01
  個性化閱讀之所以在高中語文中很重要,是因為語文的感情很豐富,提高閱讀的水平,需要讓學生多體驗到個性化閱讀。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工作的開展需要對目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必不可少。想要讓學生配合教學工作,首先要在學生的思想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認知上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每個學生的特征各不相同,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安排教學。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高中語文教師只是對課本的知識原原本本地進行闡述,沒有加入任何創新的元素,一方面使得教學質量下降,還顯得呆板,另一方面,學生會因為枯燥的課堂,產生厭倦的心理,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怎樣調動學生的熱情是高中教師需要研究的內容。如語文教師可以多開設小說閱讀理解,相對于議論形式的文章,記敘文更能得到學生的
  青睞[1]。
  現代科技在不斷地發展,多媒體已經在很多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給同學講解閱讀理解的技巧。通過幻燈片的引導,讓學生慢慢接近閱讀文的主題,從而加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播放相關名著的片段,通過看視頻的方式分析主人公當前的心理,從而對主人公的情感進行把握。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閱讀素材往往來源于生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將生活實際結合進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將知識點的講解看得相當重,而忽略了生活這個活素材,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以及情感的表達。高中教師在探索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教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個性化思維能力。如在名著《駱駝祥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實際與名著內容相結合,再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祥子這個人物的遭遇。在對小說人物進行分析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氣氛,而且讓學生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下,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改變原先教師是主導的思想。在個性化閱讀的教育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關鍵,而不只是教師自己講述閱讀知識。高中階段,學生的相關基礎知識基本成型,有的高有的低,因此對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應創造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談談對文章的理解[2]。如在《背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通過結合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講述自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通過細讀全文掌握文章細節描寫的手法,從而更深入理解作者思想。
  四、注重個性化閱讀
  在教學中,課堂的效用固然重要,但是個性化的內容也必不可少。學生在長期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打破原先的思維方式,將思路打開,引導學生往更寬的方向考慮。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不要急著對文章進行講解,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再進行評價。如對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篇進行解析時,讓學生能進行個性化閱讀,從賈府環境、人物等各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解讀出不同的內容。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模式值得探究,讓學生用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模式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解讀。對閱讀的解析,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打破原先思維模式,讓學生更深層次理解文章。
  【參考文獻】
  [1]王江賢.淺談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J].新課程(下),2016(12).
  [2]馬睿.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下),201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1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