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寫作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寫作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表達更加規范。敘事寫作是寫作教學的重點。學習寫作敘事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和發展思維,使他們能夠逐步掌握文化,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以適應實際需要。可以看出,語言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敘事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對基本寫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建立完整的寫作思維體系,使他們不僅能夠閱讀敘事。全面而深刻的。并通過敘事寫作表達感情。本文提出了如何寫小學生進行記敘文寫作的一些策略,希望為有關老師提供參考?!娟P鍵詞】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96-01《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自我、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培養學生良好寫作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經歷從口頭表達到書面寫作的過渡階段。作為這一重要階段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中國教師應注重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索,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會寫作。特別是掌握了關鍵風格-敘事寫作。敘事的寫作是學生最重要的流派。敘事的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感受,使學生感受到與他人的交流,最終實現理解生活,融入社會的教學目標。敘事寫作的要求是表達作者心中的真實感受,使文章不會出現如此空洞和情感的維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但近年來,小學生敘事寫作的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大多數小學生在敘事文本的寫作方面都很薄弱。敘事寫作教學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探索小學語文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一、做好積累,素材在手思泉涌小學生寫作時最常見的問題是“不知道寫什么”和“不寫內容”。工作日積累的材料是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語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閱讀一般的文章,并整理他們喜歡的單詞和短語。同時,教師應倡導學生在生活中成為“有心人”,在生活中進行更多的觀察和思考,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當然,教師應以課本內容為基礎,自覺地告訴學生適合學生特點的相關材料,并對教材的使用做一些鼓舞人心的解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有豐富的積累,寫作時他們沒有什么可說的。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第十冊《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帶領學生積累素材的。首先,筆者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賞春光,觀察春天的美景,并將自己的所聞所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課中,筆者帶領學生進入課文,要求學生概括出課文在描寫春景時所運用的表現春之美的元素,學生紛紛指出課文中寫了“春風、綠草、紅花”等景物。緊接著,筆者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文,為學生總結“在描寫春景時,常常可以運用‘春風、柳樹、嫩草、鳥鳴、笑聲’等元素來體現春天的魅力”。課后,筆者又提議學生將所積累的材料進行整理歸納,便于日后的回顧與應用。二、樹好結構,要素清晰文暢通俗話說“人無骨則不立”。文章如人,缺少了“骨”亦無法“立”?!皶r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這六要素成為記敘文的“骨”,撐起整篇文章的結構。要素清晰是行文暢通的重要前提。小學生由于知識、語言水平有限,缺乏綜合應用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行文中,如若不能樹好文章結構,學生容易出現內容缺失、銜接不當、中心不明等問題。筆者以為,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結合課本內容,教會學生提取要素內容,引導學生領悟要素清晰在結構、內容中的重要性。同時在平日的習作課上,指導學生通過“列提綱”的方式輔助寫作,樹好文章結構,理清文章層次,開啟通向成功寫作的大門。例如,在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次抱媽媽》中,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對范文的學習,能夠根據生活實際描寫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真實片段。為了讓學生掌握記敘文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記敘文中的六要素,能夠為文章架構框架,實現行文暢通、內容完整有層次,筆者引導學生對課文《第一次抱媽媽》深入體味并分析,為學生講解行文思路及文章層次,同時指導學生提取文章六要素,并在此基礎上歸納概括課文主要事件,從而感悟事件描述的方法。這樣,學生學會此種寫作模式,在寫作中能做到結構清晰、內容完整、行文暢通。三、填好血肉,細節到位語生動傳統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讓學生背誦、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企圖用華麗的詞藻堆砌出優美的文章,獲得讀者的青睞。但顯然,這樣的作文早已不符合新課標要求及廣大讀者的審美標準。記敘文強調真情實感,華麗的詞藻無法打動人心。一篇好的記敘文能夠于細微之處見真情,能使讀者發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嘆。筆者以為,生動的細節描寫是文章的血肉,在平日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在寫作中摒棄浮華的詞藻,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將自己的真實感受結合合理的想象溶于文章之中,深入挖掘細節,做到文章真實自然、生動形象,用真情實感打動人心。例如,在小學語文第十冊《習作2》一課中,要求學生根據親身的拔河體驗,刻畫出生動的拔河比賽場景。這篇作文要寫好比賽的場面,不僅要寫出場面的熱烈,還要抓住典型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進行具體描寫,做到點面結合,文章才能生動感人。為此,筆者在課上投影出示拔河的圖片,同時播放拔河現場的錄音,帶領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拔河情景,重溫拔河時的真實感受,體味拔河中的細微之處,指導學生用細膩動人的筆觸描繪出真實感人的拔河場景。總之,在小學階段,寫作知識的教授務必精要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寫作、修改等環節,以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情感特點為教學的出發點,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和語文習作教學目標為落腳點,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培養,加強學生寫作的實際訓練,同時鼓勵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說真話,抒真情,積極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