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今中國需要創新型人才。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語文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此,我就這個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嘗試?!娟P鍵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探討問題【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90-01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營造這種氛圍呢?我的辦法是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學生的討論和發言,思維得到極大的釋放,慢慢地就逐步具有了創新意識。例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明白了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并且用簡圖畫出來了,針對詹天佑在兩處分別采用不同的開鑿法,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學生甲說:“我認為詹天佑采用中部鑿井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既費時間,又費勞力。書上卻說這項工程使工期縮短了一半,我不理解?!睂W生乙說:“我想知道他們到底打了幾口井?”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我讓學生開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會,從課文中找出根據,以小組為單位,看誰的理由充分。通過讀書、交流,甲乙雙方展開辯論:甲1:我認為“中部鑿井法”運用在八達嶺隧道的開鑿中,能節省時間。因為八達嶺隧道長,而中部鑿井法能增加工作面,所以能提高工作效率。乙1:我不同意。正因為要打井,不是多做事了嗎?再說開鑿居庸關隧道為什么不用這種方法?甲2: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開鑿較困難,不宜用中部鑿井法。而八達嶺隧道是居庸關的3倍長,再說書上也沒說八達嶺的山勢高,巖層厚,我想開鑿時比居庸關容易些。假如從兩頭開鑿,有一部分人就沒活干,這樣安排不太科學吧!甲3:我再補充一點,詹天佑跟有經驗的老工人商量后,再經過周密的計算,就大膽地用了中部鑿井法開鑿八達嶺隧道,這樣就避免了人力的閑置。師問乙方:這下你們服了嗎?乙2:我們還想再問,是不是打井越多,工作面越多,工期就越短呢!師:這也是我想知道的問題,剛才有同學提出了想知道到底打幾口井,我們再來議一議。生:我認為,不是井打得越多越好,因為打直井本身也需要時間,打直井多,時間花的多,人力用的也多。師:那么到底打幾口井,增加幾個工作面好呢?讓我們先找出有關八達嶺的一句關鍵性的話做依據來推測。生:書上說八達嶺隧道是居庸關的3倍長,我想是不是打一口井。生:我想也不回打4口井,大概兩三口。生:我想兩口的可能性大些。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就像一位小小工程師,能仔細讀課文,認真思考。其實,詹天佑通過周密的計算,只打了兩口井,增加了4個工作面,這樣6個工作面同時工作,工期縮短了一半。剛才這一段的學習,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詹天佑真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在這個片段教學中,問題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議,見解讓學生講,使學生在爭辯中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個體創造的潛在意識。如持之以恒,學生的創新意識必然萌生發展。二、創設質疑情境,激活學生創新思維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活學生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課文設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在閱讀《赤壁之戰》一文,曹操接到黃蓋的詐降信,信以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時,有學生問:“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當時如果他頭腦冷靜,識破黃蓋的計策,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出了一場大討論。多種答案匯集課堂。這時教師再略作點評,讓學生逐步形成“發現問題——確定疑難——提出假設——演繹假設——得出結論”的問題教學法,讓質疑成為他們深入思考的引線,極大地誘發了他們的求異思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各種有利時機,誘導學生探討問題的動機,激發學生求新求異的創造思維。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我讓學生思考:“你還有哪些辦法救出水缸中的孩子?”頓時教室里沸騰了,一雙雙小手高高舉起,一個個答案讓人欣慰。在閱讀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激活學生的靈感,促進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三、挖掘教材潛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信息,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能力從新的角度分析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因而教師要抓住能撞擊出學生智慧火花的環節,鼓勵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生的學過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膽設想。在教學《會搖尾巴的狼》一課,“狼撲向小羊——”小羊究竟怎么樣了呢?讓學生編故事。有的說,可憐的羊被兇惡地狼吃了;有的說,狼撲向小羊,用力過猛撞在石頭上死了,小羊得救了;還有的說,獵人的槍響了,狼死了,羊得救了。教學《窮人》一課,最后一段寫桑娜懷著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訴丈夫,試探丈夫的態度。漁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來撫養,并催桑娜快去。這時,桑娜拉開帳子。西蒙的兩個孩子怎么樣?善良的漁夫怎么做?這些作者都沒有寫,故事留下想象的空間。我利用這一能夠創造想象的因素,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合理想象拉開帳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的情景。學生各抒己見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幫助窮人的美好品質。教學《跳水》一課,講到孩子不知不覺地走上桅桿頂端,面臨摔死甲板的危險,在這危急關頭,采取怎樣的辦法才能保住孩子的生命?這是求異變通的思維過程,我利用這一契機,讓學生設想,該用什么方法救下孩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活躍,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有的說:“讓水手在甲板上鋪上厚厚的海綿——?!庇械恼f:“讓水手拉開大網,命令孩子跳下來。”顯然這種求異思維的訓練,能促進學生跳出通常定式的思維圈子,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達到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傊?,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善于利用教材,運用我們的教學智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的種子必然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參考文獻[1]尚潔.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49):33-33.[2]師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新精神的培養[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20(3):64-66.作者簡介:盧飛永(1963.11.13-)男,陜西省城固縣天明小學一級教師,小學語文,陜西省城固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