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山水畫用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山水畫是其中一種瑰寶。對于山水畫的筆墨技術來說更是運用了大量的技巧將水、墨在紙張上進行鋪畫。而黃賓虹是我國國畫大師,他的山水畫用墨技巧使得其畫作在我國國畫發展的歷史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就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用墨技巧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黃賓虹;山水畫;用墨技巧
黃賓虹先生名質,字樸存,浙江金華人。黃賓虹先生在山水畫領域的地位更是被公認的巨匠。黃賓虹先生在中國繪畫界的地位人所共知。他的畫作對于國畫來說,可以說是精神靈魂一般的存在。在黃賓虹的畫作中,其山水畫給人帶來的感覺就是:厚重、華滋、渾樸、蒼鍵。而能夠運用水墨給大家呈現出這種視覺感里布開黃賓虹先生的水墨畫技巧。在其水墨畫技巧中不得不提的積墨法更是給其畫作的藝術效果增添了韻味。黃賓虹的畫作追求的是“黑、厚、濃、密”,對于這種藝術效果的表現離不開積墨法的嫻熟運用。
“積墨法”顧名思義,層層加墨。對于積墨法這種畫法卻也不是按照簡單的固定步驟進行藝術創作。積墨法的運用不同的畫家在運用的過程往往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在作畫的過程中,畫家的筆法、濃淡效果以及干濕程度等,都會對畫作產生影響,進一步致使繪畫風格變化。
一、黃賓虹山水畫中寂寞法應用特點
1.將山水畫的“黑、厚、濃、密”的特點與其內在美相結合
黃賓虹先生早期的作品大多受到清“四王”的影響,呈現出仿古以及甜俗萎靡之風。后來,黃賓虹先生一改其早期作品的風格,將山水畫的風格轉變成了雄渾大氣的格局,并開創了山水畫的新時代。到了黃賓虹先生晚年的作品時期,其作品多運用水墨進行層層疊加,將自然山水的變換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黃賓虹先生這種水墨藝術表現形式離不開積墨法的運用。黃賓虹先生自己對自己的畫作進行總結,將“五筆七墨”理論也進行了總結。黃賓虹先生將其山水畫創作與積墨法進行聯系,將其山水畫進行了變革最終形成了其晚期的作品風格。外界對于黃賓虹先生的評價也是極高。李可染評價說:黃賓虹先生為了能夠將祖國山河的渾厚華茂都呈現出來,在墨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將傳統的墨法進行反復的創新,將一張畫畫上七八遍甚至數十遍不止。
2.黃賓虹積墨法獨特之處是積線成面
從黃賓虹先生的作品《焦墨山水圖軸》來看,在這幅作品中,黃賓虹先生并沒有使用大面積的水墨畫法,而是利用線和點進行整個圖面的繪制。黃賓虹先生利用線與點的書迷排布以及疊加使得其心中的畫作呈現于紙上。因此,黃賓虹先生的作品中“墨塊”是通過線的一層層疊加而得到的;畫中的遠景也是通過線的層層疊加而來。對于黃賓虹先生的畫作中的山水更是如此,都是利用筆墨一筆筆寫出來的,沒有大面積的涂抹。
3.用積累之道將其繪畫精髓“五筆七墨”綜合應用,渾然一體
正所謂“五筆”,就是“平、圓、留、重、變”,此為五筆?!捌健敝缸鳟嫊r用筆姿勢以及用力情況十分均勻?!皥A”則是指收筆,圓而有序,行云流水?!傲簟奔丛谧鳟嬛胁涣粝侣┖?,慢慢來,循序漸進積點成線?!爸亍眲t指落筆穩重?!白儭眲t是指作畫時用筆要根據所畫對象的不同進行變通,不單單只運用一種筆法進行創作。所謂“七墨”就是“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潑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皾饽ā痹谶\用時墨色濃重,墨黑且有光澤,如同小孩子的目光精湛。“淡墨法”則便顯出平淡天真的感覺,將畫面變現出“干裂秋風,潤含秋雨”的感覺。
二、黃賓虹積墨法形成以及其轉變
1.從“白”到“黑”的轉變
對于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作可以進行三個時期的劃分。首先是先生50歲以前。黃賓虹先生在50歲以前臨古,從五代的董到宋代的李、馬等再到元代的黃、倪,然后是清代的龔賢、石濤等。黃賓虹先生受到董氏一派的影響,追求筆筆分明、畫風清新精美,新安畫派對其影響十分深遠。黃賓虹先生50歲以后游歷祖國的山川湖泊,進行寫生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先生將前期所學知識與秀美風景進行聯系結合,創作出了萬余張稿件。在其69歲左右,游歷巴蜀山水之時,“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更是成為了黃賓虹先生的畫作風格轉變的契機。
2.黃賓虹對積墨法應用形成關鍵在書法用筆
黃賓虹先生認為,在中國山水畫中,墨的濃淡是由筆來控制的。通過下筆時,用筆的力度深淺對墨進行控制。“筆”在書畫創作中一直是主導地位。黃賓虹先生認為,不重視筆墨就是我國中華民族的精神的一種喪失。在黃賓虹先生的書法中用筆中點與線是其作品中的魅力所在。
在黃賓虹先生與眾不同的對筆法的見解中,他闡述了山水畫的用筆要旨。在黃賓虹先生傳授給李可染的畫作中《畫法簡言隅舉》中就可以看出黃賓虹先生的書法入畫的形成。通過對物象的反復勾勒,進行塑造,利用染色進行反反復復的疊加,將大大小小、長短不齊的線條以及苔點等進行反復數十遍,累加完成,在其畫作中幾乎是沒有任何橫掃的筆觸。黃賓虹先生的筆法貴在遒練;在屋漏痕、古藤、墜石等物象的創作中,筆法均多變。在書法中,對于筆的用法更一波三折。黃賓虹先生還說過,太極圖是書畫練筆的秘訣,向左為勒,向右為勾。進行此種方式的練筆有著極大的妙處。
三、黃賓虹山水的影響
1.黃賓虹在中國山水畫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在中國山水畫的歷史中,黃賓虹先生是重振中國山水畫的關鍵性人物。在中國山水畫的歷史中,將中國山水的大氣剛硬的時代帶入其中,開始了新的中國山水畫時代。黃賓虹先生將中國山水畫此前的清代四王所形成的萎靡狀態一舉打破,將大氣剛硬的畫風帶入中國山水畫中。在黃賓虹先生的畫作中,不僅僅是將那種大氣剛硬的停留在畫作表面,在畫的更深層次中有著一種內在美,一種堅毅的感覺油然而生。
2.對中國繪畫史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
在中國千年來的文化中,繪畫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但是,對于繪畫歷史的深入系統的研究卻沒有人進行。1913年,黃賓虹先生與鄧實一起合編了規模巨大的《美術叢書》,在美術界的歷史中也是一部美術論述的大成之作。黃賓虹先生在繪畫史方面的研究方法以及黃賓虹先生的學術觀點,對中國山水畫以及中國美術史來說都具有十分巨大的價值。對于黃賓虹先生的中國山水畫的研究,同時也是對中國畫的杰出代表的重要研究。
結束語:
黃賓虹先生的山水畫用墨技巧主要在于其對積墨法的運用。先生將積墨法進行反復的練習,將積墨法運用嫻熟。在創作的過程中更是積點成線,積線成面。在畫面中幾乎沒有大面積的墨色進行渲染或平鋪。黃賓虹先生還將書法中的運筆技巧融入到山水畫的創作中,不僅是對畫作的突破,同時也是中國繪畫界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王伯敏.黃賓虹話語錄圖釋[M].西泠印社,1997.
[2]葉子.黃賓虹山水畫論稿[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68.
[3]黃賓虹文集·題跋編(上)[M].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4]陳傳席.畫壇點將錄[M].三聯書店,2005:70.
[5]葉子編.黃賓虹山水畫論稿[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68.
[6]陳池瑜.黃賓虹對中國美術史學研究的貢獻[J].美術研究,2005(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