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生沒有很強的數學基礎,在新課學習中會有很多問題。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快速吸收新課程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需要老師在教學時,必須對導入教學工作更加重視。因此,要求數學老師對各種問題和缺陷進行有效的解決和完善,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237-01
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中,通常具有方式單一、流程形式化等不同問題。要更好的發揮導入教學的作用,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有效解決。
1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在實施課堂導入教學時,都用直接導入形式,同時,導入過程不能根據新課內容靈活應用,通常都應用單一的統一形式。這樣的導入教學學生沒有新奇感,會出現審美疲勞,導致相應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都受到影響。同時也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夯實數學基礎,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也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2 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問題的措施
2.1 選擇和課堂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導入形式
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教學形式有很多種,如講故事導入教學、創設情境導入教學、設計游戲導入教學、播放視頻導入教學等。在具體實施導入教學時,教師要了解每種導入教學方法的特點,明確其優勢和缺點,在具體實施時做到揚長避短,有效進行導入方式與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銜接。這樣,每次實施的導入教學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小學生也可以通過導入教學,激發出對新課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能在最短時間內,高質量的掌握和學習到新課知識內容。
要科學合理的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導入教學時,需要設計合理的、難度適中的導入內容,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百分數的認識》時,教師結合多媒體畫面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學校在3月12日植樹節,組織學生開展植樹活動。接著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學生植樹的畫面和四、五、六年級學生的種植樹木的統計表。畫面顯示過了一個月,植樹統計表增加了一列每個年級組種植樹木的成活統計數。于是教師停止了畫面播放,給學生提出了問題,請同學們判斷,哪個年級種植樹木的情況比較好?怎樣判斷?有的學生通過統計表的成活棵樹,認為成活棵數多的,種植情況好;有的學生通過用種植的總數減去成活的樹木棵數得出死亡樹木棵樹,認為死亡棵樹少的質量比較好;教師接著問:這樣判斷合理嗎?考慮所種植的總棵數了嗎?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于是教師開始了當堂課程的百分數知識的
講解。
2.2 課堂導入落到實處,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不能形式化,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有效落實。在具體的教學時,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利用互動活動,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讓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和教師積極配合,有效實施課堂導入教學活動,促進課堂導入教學作用的有效發揮。另外,利用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堂導入和過程教學方式的有效調整,從而可以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尺》時,教師要有效實施導入教學,可以應用下面的導入方式:請同學們畫一張教室的平面圖,如果畫成和教室相同大小,能畫出來嗎?如果畫我們城市的區域圖,能畫成相同大小嗎?教師在多媒體上顯示出教室的面貌和城市的畫面。這些畫面和實物大小相同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想辦法,學生看到了多媒體畫面,想到可以把教室和城市縮小,每個圖的長寬要各根據相同的比例縮小,在畫紙上畫出來,這樣,就可以體現實際的教室或城市區域了。教師又讓學生畫比較小的橡皮,把長寬按相同比例放大,證明這個方法是正確的。于是,引入了比例尺的問題。進而實施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也真正落實了導入教學,防止導入教學形式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教學,利用課堂導入教學,學生能快速加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有效銜接新舊知識。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打好數學基礎,為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