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隨文寫詩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文寫詩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課文內容進行創作的一種寫作訓練,也是“隨文練筆”的一種,練的形式從“文”變為“詩”。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基于學生的視角,以“課”為例,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培養來進行隨文寫詩,從而喚醒學生的詩語天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寫詩;核心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在學生的發展上,也意味著教育改革深化的方向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這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價值引領和改進方向。作為一線小學語文老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基于學生的視角,以“課”為例,喚醒學生內在生長的力量,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及智慧開發。我校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視角下的隨文寫詩實踐研究》,正是一條走向“核心素養”的有效探索之路。
一、隨文寫詩,喚醒學生的詩語天性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詩經》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比纸浽唬骸霸姇?,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生活中處處都有詩,《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中,從清華學霸到外賣小哥,唐詩宋詞隨口吟來。我們每一冊語文課本中都有古詩、現代詩或兒童詩。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痹姼鑼W生精神的滋養、情感的熏陶、語言素養的提高,是其他文學樣式所不能替代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小學生天性好奇,他們接觸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爺爺奶奶藏起來的棉花糖”,“雨的家在云上”等,可以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而兒童詩就是表達兒童的這種心理特征,抒發兒童的真情實感的一種表達形式。所以,引導兒童賞詩、誦詩,隨文寫詩,學寫兒童詩,是語文實踐活動與喚醒兒童天性的有效手段。
二、隨文寫詩,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語文教學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兒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學習兒童詩歌,不僅積累了很多優美的詞句,還有了情感的積淀。經過兒童詩歌訓練的學生,寫作的興趣會日益增加,寫兒童詩歌能下筆流暢,表達熱切,習作水平也能隨之提升。把兒童詩歌創作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卸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在相對自由、輕松的學習中獲得語言的美感。
隨文寫詩,并非新鮮事物,這是我們熟悉且經常運用的“隨文練筆”的其中一種方法,只是練的形式從“文”變為“詩”。這是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寫作訓練,其融讀寫為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深得學生喜愛。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一些方法:
(一)引用文中詞句型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學完一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巧妙運用文中關鍵詞句創作小詩的方法。如,學習了葉圣陶先生的《荷花》一課,教師通過設問“你能用詩的形式,簡單地寫一寫文中的荷花嗎?”啟發學生創作,這是一位學生的作品:
公園里有一池荷花,
荷葉挨挨擠擠,荷花姿態不一。
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有的花瓣兒全開了,
有的還是花骨朵兒。
一朵一朵又一朵,
安安靜靜唱著歌。
?。ǘ┩卣鼓7滦?
二年級學生學習《找春天》一課后,迫不及待地“賣弄”起來:
美麗的春天又來了,
野花一朵朵,
柳枝蕩秋千,
喜鵲喳喳叫,
溫暖的春天人人贊。
?。ㄈ┨嵘澝佬?
這種方法是指對課文中的人或事物進行褒揚,如:學了《孔子拜師》后,學生提筆贊美:
孔子為人師表,
仍然千里拜師。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學無止境讓人敬仰。
(四)觸景生情型
教師設問:春天來了,校園里時不時飄落一陣陣雨,小詩人們,我們來寫一寫吧!學生進行創作,如:
校園,清晨的雨
真是無比奇妙——
像天上的烏云撒下珍珠
校園變成謎一樣的湖泊
人們打著雨傘
穿著雨衣
只聽見雨中嗒嗒的水聲
看不見路上行人的臉
讀著學生們充滿靈性的小詩,筆者深深地感慨,每個學生都有一顆詩意的心。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把握教材,依托文本,尋找隨文寫詩的落腳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課堂內外的拓展,這樣既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獨特的作用,也對學生的成長發揮著持續、潛移默化的熏陶,讓學生的認知、情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整體構建,實現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
三、隨文寫詩,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的核心素養哪里來?對于學生來說,有了兒童詩歌的陪伴,他們會變得自信、智慧、有愛心。我國著名兒童詩人金波說:“詩歌可以打動人的心靈,讀詩產生的美好情感體驗,將會為生命打上豐富的底色?!?
人最本質的符號就是語言文字,讓那些形象的文字,具有視像意義的字眼,進入教學的視野,喚醒兒童的言語天性,通過感官與心靈的提煉,化感性形象為詩意言語,把內心的視像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辈浑y看出,詩歌對于增強學生語言的凝聚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其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圣野說:“一個自幼受過兒童詩熏陶的人,長大肯定是個有是非觀、有真性情的人!”詩歌可以成為學生內心世界的容器,學生在閱讀和創作兒童詩的過程中,內心世界得到不斷的豐富。經發現,進行過兒童詩歌創作的學生,他們的情感特別豐富,能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感悟。兒童詩歌的創作可以讓他們更加詩意地生活,用自己幼小的心靈去一點點地感受生活,從而熱愛生活,豐富純凈的心靈世界。
四、結語
課堂上,生活中,有了“詩”的意識,種下“詩”的種子,使“詩”成為滋潤課堂的養分,涵養學生的氣質。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對學生要深情關愛,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優雅地捧起書,和學生一起讀詩、寫詩,為學生的人生涂上快樂、幸福的底色。
參考文獻
[1]余志君.詩性智慧與創意童謠課程[J].小學語文教師,2017(12).
[2]張干.詩歌創作:讓語文流淌出詩意——以《第一次抱母親》教學為例[J].閱讀,2015(12).
[3]沈小紅.亦情亦趣 得意得言——基于隨文寫詩生長型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6(02).
[4]樊發稼.樊發稼論童詩[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