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綜合性學習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發展方向,并且被列入語文學習內容五大版塊之一。在大趨勢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探索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各類問題,如何有效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已經成為現在小學語文教師討論的熱門話題。本文將從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互動學習的突出、實踐活動的開展和互聯網教學的運用這四個方面展開分析,通過多個角度和成功案例來討論當前教師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
綜合性學習就是利用多種學習手段,結合多種學習模式,通過多種媒介開展的學習行為。新課改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做了重大改革,從之前傳統式教育調整成更符合當前教育環境的“綜合性學習”教育。自綜合性學習實施后,由于各地師資水平不同,教學方案設計存在差異,導致綜合性學習開展進度參差不齊。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情況認真分析哪里出了問題,如何解決問題。
一、科學整合教學資源
教師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前,首先要知道語文教學離不開認、讀、寫、悟這四個步驟,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同時也是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從這四方面認真思考,開展教學。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最大化地利用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延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文章主題為切入點,或者以作者為切入點,設計并開展綜合性學習教學。利用課堂上的多媒體技術做支撐,引導學生深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再加上教師詳細講解、故事牽引、例子分析等手段,激發學生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學習巴金《鳥的天堂》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從作者入手來講,告訴學生作者本名叫李堯棠,“巴金”是作者的筆名。筆名是一個作家的“代號”,為了讓讀者更方便記住他,或者通過這個“代號”表達出自己的性格和故事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給自己取一個筆名,這樣學生會對寫作文的興趣大大提高。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的重點部分,讓學生找到描寫大榕樹和鳥的情節。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視頻投放,讓學生對他們腦海里“鳥的天堂”有一個更形象的認識,在后面的課堂上,學生會對文章重點描述的這株大榕樹和樹叢中成百上千的鳥產生深刻的記憶。在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個作業,讓學生在周末到公園的樹林中觀察鳥兒的活動,然后寫一篇50字的觀后感。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身邊“鳥的天堂”和作者筆下“鳥的天堂”有什么相同之處,通過觀察獲得的啟發是什么。然后教師要認真檢查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學生當中可能會有重點觀察樹木的,也有重點觀察小鳥的。這樣,教師利用教學資源的整合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就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教師結合課本教材并將其科學整合的方法,能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延伸知識面,讓學生從課本里走出來,在對課文背景有一個了解之后,再引導學生回到課本。這就像親身下河知深淺一樣,只有讓學生透過課文內容看到課文背景,才能讓學生回到課文以后更好地了解它。
二、突出互動學習方式
同時,新課改還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提出,要注重引入互動方式的教學觀念,讓師生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有效結合。通過互動學習,也是實現推動課堂綜合性學習教學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如果想達到更真實的效果,教師可以提出互動交流的方案,比如小組競賽、情境演繹、講故事、課文重現等方式都是小學生愿意參加的活動。而且小學生都有喜歡交流、樂于表達的特征,針對學生的特征開展教學活動就會容易很多,在互動學習的過程中,課堂氣氛會特別活躍,而且學生和教師所表達出來的感情更容易感染對方,并且會讓學生內心有一種“解脫感”,摒棄了教師一言堂式的授課。所以,教師對互動學習方式的應用,能有效提高綜合性學習教學的開展進度。
例如:在學習老舍的《貓》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因為大多家庭會以小貓小狗為寵物,學生見得多,接觸也多,對貓的生活習性也比較了解,而且貓又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動物。所以,以貓為話題,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參加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動。教師會發現,每一名學生都迫切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讓周圍朋友知道自家的貓或者自己身邊的貓是什么樣子的。在討論完畢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師生互動,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貓溫順的段落和貓抓老鼠的情境。教師這時可以和學生一起針對這兩個方面展開互動交流,并且要及時表揚學生觀察自家貓的細膩和所投入的情感。當學生得到教師認可后,就會拿文中的貓和生活中的貓做對比,在學生感受作者流暢的文筆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時候。教師在講解《貓》的時候,要重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貓的喜愛,由于學生愛貓,在他們感受到教師同樣愛貓時,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文章的重點內容展開講解,講解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共享一些關于貓的有趣段子,由學生講給大家聽,或者由教師講給學生聽,這個分享互動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分享歡樂的過程。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也能讓學生深入探索課文的內涵,更是在培養學生發現生活,感受生活的情操。
最后,教師利用課堂剩下的時間讓學生上臺表演,可以是課文情境演繹,讓學生扮演文中小貓的動作、神態。在增加課堂歡樂度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對課堂內容的消化。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各類的互動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課本內容,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同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幽默成分,通過互動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綜合性學習的樂趣。
三、豐富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學習必須緊密地和生活聯系起來,特別是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這個階段是學生從教師言傳身教到自主思考的轉變過程。在整個轉變中,學生還沒有形成全面掌握課文知識點和課文內涵的能力。因此,這個階段特別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去學習語文,從身邊的人和事中發現、感受、體會語文的存在。所以,教師要結合課本,以教材為基礎,設計一些趣味性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悟語文,學習語文。教師要參考學生意見,尊重學生想法,了解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實踐活動,比如街頭采訪、公益活動、戶外考察等。通過此類方法,達成綜合性學習教學。 例如:在學習《生命》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戶外活動的方式和學生一起感受生命的力量。教師先要告訴學生,生命是可貴的,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它們雖然是植物或者動物,但是它們一樣有享受陽光的權利,同樣是我們自然界的一員。在給學生灌輸了生命的可貴后,學生會對文章中飛蛾在作者手中的掙扎有所理解,同時也能感受到墻縫中瓜子殼的生命力,更能親自觸摸到自己的心跳是那么真實,用文中的話來說就是:“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教師要引導讓學生任何時候都要敬畏生命,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像作者一樣,不讓它白白流失,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在隨后的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索生命,了解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事物,感受事物本身給世界帶來的沖擊。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花園中的花,告訴學生這些花是怎么盛開的,每種花每天盛開的時間是多久,每年都在哪幾個月開花等。首先,這能讓學生對自然界的植物有所了解,讓學生知道花不是一直開著的,草也不是一直綠著的,這都是生命的力量在支撐它們。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小昆蟲,制造驚嚇后看它們是如何逃避的,有的會躲在花瓣后面,有的會飛走,有的會鉆進地下。各種各樣的躲避方式,可能并沒有多大作用,但是這都是他們對自己生命的負責,同樣也是生命帶給他們的力量。這些類似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用貼近哲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同樣用生活的眼光學習語文,理解字里行間的道理,感受文章中的寓意。教師在達成綜合性學習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多地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語文本身就源自生活,原本就是人說過的話、看過的景、見過的事合并關聯,最終形成可以供人學習參考的知識,綜合性學習教學也是這樣,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能更通透、更深入地理解知識。
四、線上線下結合,促進綜合性學習
由于語文學習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所以有學者提出“大語文”的概念。即:拋開空間和時間的干擾,通過任何途徑都能接受到有關語文的知識。當前社會互聯網技術發展飛快,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體現在教學中,就是課堂網絡雙管齊下,線上線下共同開展。這一點運用在綜合性學習教學中非常合適。因為日常的家庭作業和課堂教學局限性較大,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通過互聯網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同時,能夠從中學習到很多對生活有幫助的技能,而且學生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更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例如: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20世紀百年間人類所做出的偉大成就,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徹底改變人類生活質量的互聯網。首先讓學生感受自己生活在21世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讓學生更珍惜當下的生活。這時教師要讓學生思考,現在高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什么?教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通過自身的感受說一說生活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是一種什么感受,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就可以回歸到課文主題上向學生提問:這既然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那么大家可以大膽想象一下,還有哪些美夢在未來也能成真?這時學生有可能會說發明會飛行的汽車,將來就不會在發生堵車的現象;也可能說發明一個吸收生活垃圾的設備,讓大自然變得干凈等等。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方法,建議學生在課后通過互聯網搜索有關網絡科技發展的資料,多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還可以在休息時間自己學習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告訴學生多學一些電腦科技比打網絡游戲更有意義,因為學會了電腦科技可以隨意制作自己喜歡的游戲。這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學習現代高科技技能,對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也會有幫助。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在課后根據互聯網大環境下的熱點話題寫一個評論,從中挑選好的文章發表在校園網上。而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提高自身學習水平,更要勇于創新,大膽想象。因為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敏捷,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快,所以大部分學生更喜歡教師布置的一些新穎又不缺乏挑戰性的任務,這對于學生來說樂此不疲。
通過線上線下同時獲取信息的方式,學生的眼界會更開闊,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能讓綜合性學習深入學生內心,最終把“互聯網+”和“大語文”的概念相結合,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樂趣是個性化的,對學生將來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體來說,針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教學方法有很多,文中提到的四個方案屬于特點比較鮮明的。歸根結底,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多加了解,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作為落腳點來設計適合教材、適合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教學方案。在教師根據方案實施教學的同時,要多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變化,更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參考學生的意見,遇到問題及時修改方案,努力貼近學生特點,盡量讓知識聯系生活。只要長期堅持下去,隨著綜合性學習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會穩步提高。
?。ㄘ熑尉庉?周子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