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語文綜合性知識的教學也就是教生活。生活處處是語文,我們要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學習中發掘生活的多彩。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生活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所以教師要加強引導,創設一定的語境,鼓勵學生多說多做多思考。本文通過探析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概念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產生的問題,采取相應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學習效果分析
一、 前言
語文來源于生活,學習語文也應該回歸到生活中去。新課標的改革就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綜合性學習無論綜合內容有多廣,拓展的內容應該立足于文本,必須具備語文學科的學科性,目的都是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
?。ㄒ唬?當前教師業務能力不高
許多教師要想進行綜合性語文學習,就必須了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育等各領域的知識,這樣才能保證綜合性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但是目前,許多教師對語文學科不重視,更談不上去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蘊,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只是按照課本照本宣科,內容也局限于課本,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拓展,這種狀態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極為不利。另外,初中學生的玩心仍然較重,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挖掘出學生的興趣,得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ǘ?落后的教學方式
語文能力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占據主導性地位,學生在課上只負責記和聽,導致學生不愿意思考,養成了依賴性的心理。另外,初中生心理還不成熟,缺乏自律性,在課上很容易走神,過去語文教學中僅僅學習音、形、義的模式,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去,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甚至認為學習與其無關,這對學生的今后發展極為不利。
?。ㄈ?教學理念的偏差
素質教育的方針已經傳達到每個學校,但是每個學生的實施進展情況都不一樣,學校還是要升學率,家長看成績,面對中考這件大事,學校教師也會做出妥協讓步,教學依舊是以考試內容為主,對于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基本不提,甚至出現敷衍上級檢查的形式化公開課。隨著語文知識的深化,部分初中生在學習中產生一些問題,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導致成績不理想,教師舊的教育思想只會讓課堂更加枯燥,學生對學習依舊無從下手,這樣就會讓學生陷入惡性循環。
?。ㄋ模?學生學習思維僵化
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許多學生認為只要做題和固守課本,甚至把教師和教材當作權威,“這句話老師沒說過,這些教材中沒有”,學生不愿意甚至不會發散思維去思考,他們對于知識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對其他學科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更不會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和語文學習綜合起來,導致學生思維僵化,墨守成規。
三、 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策略
?。ㄒ唬?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時候要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只有認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按照實際情況,促使學生實現終身的發展,在開展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笑話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設施,給學生創建更多活靈活現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并且綜合性語文學習涉及的面比較廣,自然科學、人文等方面的知識融入其中,只要教師積極引導總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使用引導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在無形之中獲得了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獲得了進步,同時也掌握了其他的知識,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將語文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質的養成結合在一起具有積極的意義。
?。ǘ?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學習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看到效果的,教師要想加快這些能力的養成,就要將理論的教學內容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在綜合性語文學習中能夠了解到不同學科的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掌握學習的進度,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促進學科之間的交流,有效地提高語文能力的養成,將教師的位置放在次要的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幫助他們劃分幾個小組,自主討論學習,然后輪流展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相互合作的能力。也能在合作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
?。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可以采取民主的辦法集思廣益,讓學生也能參與其中,適應學校的發展情況,還可以讓各個教研組進行實踐改良,廣泛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營造一個崇尚科研的良好氛圍。教師綜合性的研究和開展語文教學,讓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這些都可以解決教學困難。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學習問題的時候,讓學生看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把語文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科素養,提高學生了解綜合性知識的能力。另外,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靈活變通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料和課外資源,并對教材和資料進行合理配置,利用現有各種教學資源。除此之外,也要利用開放的圖書館和網絡數字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一個知識自我補給的大平臺,從而達到擴充教學和課程資源,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
(四) 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渠道選取學習資料,多給學生找一些課外的文學閱讀或者網絡新資源,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教師在課上教學的時候要學會利用現有課本上知識對語文進行適當的知識延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不能局限于語文學科的知識,還要拓展分析,因此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豐富自身的文學底蘊,提高業務能力,綜合性地分析語文,通過這樣綜合性學習來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
四、 結語
在新課改后初中實踐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可以為現今的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動力,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挖掘學生的綜合潛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語文學科與其他領域的學科有效地融合起來,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樣的學習方法能夠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推動國家教育的改革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于仁英.農村初中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困難及對策[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7(2).
[2]黃珠連.澄清問題,有效實施——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典型問題的分析[J].考試周刊,2009(17).
[3]陳春娟.情也悠悠 思也悠悠——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09(9).
[4]李卿.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實施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