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育模式上進行改進,如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模式的改進,重要是提升學生的學習地位。不單是初中語文課堂,其它科的課堂都存在教師忽略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一貫地采取填鴨式教育。當前教育要求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學生的手里,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教學合一。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學習主體性
  隨著教育素質改革的推進,現代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生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已有大部分學校的教師意識到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性,但傳統教育模式已經影響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學校及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追求成績排名,一昧地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以給學生學習壓力的方法讓學生被動地學習,使他們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雖然,部分地區已開展了相關方面的研究與探索,但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仍深深影響著現代教育。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于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真正會學習、有創新能力的新型綜合型人才。
  二、提升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策略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提升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轉換教學觀念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改善這個教學大環境之前,需要教師先做到端正教學態度,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改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觀念則是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鼓勵他們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索。教師在講課中盡量避免埋頭于板書與口頭講解,可以嘗試著信任學生,將發言權甚至是一些簡單的課文的講解交給學生來進行,定時開展小小課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教師自身對學生的信任感。語文看似是一門簡單的學科,實則邏輯性十分強,正確地引導有助于散發思維,不單在語文這一科目,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會大有作用。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從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做起。例如,初中課文《荷塘月色》,主要描繪了倒映在荷塘中月色的美景,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講解,并告訴學生作者朱自清想要表達的情感,為了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轉變教學觀念,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時代背景,從而體會朱自清先生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發揮。
  2.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去,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體,消除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感,將學生從被動模式中解救出來,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學習的樂趣與知識的奧秘。但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需要教師積極正確的引導,以適當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講解一篇古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讓學生預習,首先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生自己代入詩詞作者本身,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將故事性的文章詩詞表演出來。如果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為課堂增添了活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散發性思維的培養,既培養了學生不同的個性,又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桃花源記》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幻想自身進入桃花源時的感受,借此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初入桃花源時的感受。
  3.全面把握,因材施教
  每位學生個體都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有全面的把握,在態度上要一視同仁,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提升自我,借鑒優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各種有利于學生發展和提高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方法模式整合起來,為學生的優化發展而努力。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引進,才是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實在的一步。例如,在開展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通過采用因材施教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分層教學法的學習與借鑒,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層次,對每個階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努力。在進行上課的時候,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思維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基礎薄弱組和能力拔高組。另外,分組還可以根據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從而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比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學生,可指導其在課外自主學習背誦有關王安石的文言文,體會作者所處時代的特點,了解作者寫作的真實目的,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則需要掌握文章涉及的有關實詞、虛詞,掌握文章翻譯以及背誦文章即可。
  4.開展情感教學活動
  在進行情感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通過引導的方式,充分讓學生了解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文課程難度相較于小學而言,難度較大。學生要想真正學好、理解好一篇文章,就要充分將情感融入文章中去,使學生通過文章的語境想象文章中所描繪的場景,充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九年級的語文教材中課文《故鄉》,主要描繪的是楊二嫂和閏土的生活狀況,且時代背景為辛亥革命時期,部分學生對歷史了解較少,無法真正領會作者的意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了解歷史背景、農民的生活狀況等,將自身的情感融入文章中,能夠有效地體會到作者傷感的心情,又能體會到作者對未來寄予希望的感情,充分反應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面,以及在革命中徘徊的人的現實生活狀況。通過開展情感活動,從而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初中語文課堂是一門富有邏輯性的課堂,優秀的教育模式的轉變需要教師改善自我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態度,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但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也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根據學生的各自特點針對性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地位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要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
  參考文獻:
  [1]蔡中民.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 成功(教育),2012(20):82.
  [2]劉淑華.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國校外教育,20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8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