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芻議教學中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改倡導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要防止出現實施中的偏差,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則要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及為學生搭建好自主能動學習的平臺。
  【關鍵詞】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
  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倡導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是當前教學的熱議主題與重點研究內容,本文亦就這個問題進行闡述與探討。
  一、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在實施中出現的偏差
  在教學實踐中,若是對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理解上出現偏差,那就很容易產生錯誤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行為。
  1.教師的主導性變成教師“控制性與支配性”
  教師的主導性最早源于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教師本身是決定教學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因素。應該首先把教學看作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的過程中的領導?!边@種理念下的教師“主導作用”至今影響尤深,使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教師支配、控制、決定學生學習過程?!币虼耍诮虒W時,教師只顧按自己的想法意愿把知識一股腦“倒出”,課堂教學時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樣的課堂即使是讓人感覺教師準備充分、講解明晰、內容豐富,但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學生的思想、行為皆受到了教師的限制,抑制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及態度價值觀等的有效培養,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與其說教師發揮了主導性作用,倒不如說教師“控制與支配了學生”,發揮了“主宰”作用。
  2.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成教學的“放任性”
  在“控制式與支配式”教學受到詬病之后,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于是有的教師又認為: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就要淡化教師的主導性,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就應放任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只扮演組織者的角色,主要工作是分配任務,管理紀律等,教師在知識教學上要“少作為”甚至“無作為”。 可想而知,由于缺乏教師在知識學習上的引導,學生難以有效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還會出現知識的偏差與錯誤,這樣的課堂必定是低效的、偏頗且難以有深度和廣度的。
  3.錯誤的指標衡量
  在實踐中,課堂教學評價是否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又有以教師是否能“少教多學”( 作用占用時空要少)、“先學后教”(要有教學先后順序)等作為指標衡量或評價——這是實踐中常見的一種錯誤做法??鬃诱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就是說:教師必須適時適度施教,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因此,要評價教師主導性及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得以發揮及保證,關鍵是看教師能否適時適度施教,學生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能動地進行知識學習與獲得。
  二、教學中如何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
  1.正確理解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達成三維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充分說明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要達成教學活動最終的目的,需要依賴教師的預成性工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教學活動的設計等)及生成性工作(教學的實施與教學的調節引導等)的完成。因此,學生的主動性是教師主導性作用的主要任務、內容及重要衡量標志。同時,教師的主導性又是學生主體性地位的支持與保障——說明,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是互相統一、又互相促進的無抵牾關系。
  2.提升好教師專業素養
  “要給學生一杯水, 教師須有一桶水”,還要做到“一桶水中的一杯水”有針對性地倒出及有效倒出,這說明了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學習引導,發揮好其主導性必須要有好的專業素養,這包括深厚的學科知識,對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的熟悉與把握,對學法與教法的研究及應用水平,對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教學組織運行的規律的認知水平等,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好的專業素養是正確發揮好教師主導性的保證。
  3.為學生搭建好自主能動學習的平臺
  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的研究成果“學習金字塔”指出:利用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等方式進行學習,分別能記住的學習內容比例是5%、10%、20%、30%、50%、 75%和90%,說明主動式和參與式學習(演示、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要優勝于被動式學習(聽講、閱讀、視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用灌輸式、包辦式等的教學方式,代替學生完成學習過程或占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而是應通過科學組合教學諸要素,設計遞進式教學程序,營造學生相觀而善的環境,按照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教學組織運行的規律,搭建起能讓學生進行實踐探究、討論交流的自主能動學習平臺,能動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提高課堂效率,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實施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正確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非常重要。作為教師,必須努力加深相關的學習研究與實踐,使之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凱洛夫.教育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58—59.
  [2]藺新茂,張大超,崔耀民.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無抵牾的學理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07):77-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