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只有教師發揮好主導作用,才能幫助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轉變為科技創新型人才。那么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促使教師發揮出主導價值呢?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心得,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教師;主導作用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1-0161-01
  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價值,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當前,以及在未來,筆者認為都無法取代。而這一點很好理解,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轉變的過程,需要從復制型的學習者轉變為一種會學的學習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獲得知識,還需要獲得情感引導思想,引導他們把握更為內涵化的知識內容,這些是其他教育渠道無法實現的。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學生是否能夠獲得歷史素養,歷史學習能力,其主因還是教師。只有教師發揮好主導作用,才能幫助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轉變為科技創新型人才。那么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促使教師發揮出主導價值呢?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心得,對此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從灌輸者轉變為傾聽者
  傾聽也是一門學問,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是傾聽者,教師往往是講授者。在筆者看來,在進行角色定位轉換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就要從講授者轉變為傾聽者。只有我們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把握住學生真實的能力,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做好積極的引導,從內在做出引導。教師應當擺脫舊的、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跟學生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注重教學角色的轉變,善于聽取學生的建議或者是意見,用自身寬容與真誠的態度推動學生一起參與教學課堂,并且注重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教師再加以引導和啟發,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理解。
  二、能夠引發學生情感
  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需要在展現歷史資源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講授取代了學生的思考過程,所以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只能復制、只能接受,只能死記硬背。在我們進行高中歷史教育變革的過程中,筆者給出的建議是,作為教育者要有具備調動學生情感的能力。因為激發情感是引發學生思考,維持學生思考的最佳途徑。教師應當借助角色扮演與道具等教學方式對一定的歷史情境進行創設或者是再現。指導學生體會歷史,感受內涵,再要求學生以歷史判斷的方法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解決。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會體會到一種樂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和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形成長久的學習動力。
  三、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讓教師退居二線,最主要的學習模式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的作用從顯性轉變為隱性,我們可以通過營造學習環境,影響學生的團隊,來對于學生個體施加影響。而這種影響方式,往往可以獲得學生的認同感。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實踐時,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也有極大的幫助。對于學生快速地形成個性,獲得自信心,有極大的幫助。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引入有關的歷史故事或案例,以使學生進行相互地探討。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抗日戰爭知識之前,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且要給所有的學習小組布置有關的任務,以使學生在課下或者是空閑時間進行分析與探索,通過歷史故事分析與調查資料的形式進行探討。教師在正式解決的時候,學生就需要為教師和所有的學生講解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和探討的成果。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不足和缺陷加以完善。
  四、應用問題教學
  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總需要一個有價值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話題。這個話題,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所產生的作用,就是啟動學生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感。筆者建議,我們在精選資源之后,在進行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計之后,我們可以把這些話題以問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或者是展示給學生的學習小組。用它來啟動學生參與探究,不斷思考。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提問學生,以使學生進行又一次地探究,在這個時候,就要求學生進行臨時性的發揮了。這不但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形成,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落實評價目標
  教師務必實時性地評價學生的學習,從而使得教學成果得以鞏固,這屬于有效教學的一項關鍵內容。教師的評價方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只要能夠實施可操作性和及時地評價,就能夠實現比較理性的效果。教師能夠實施的評價策略有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學生自評等,從而不再實施單一性的評價手段。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并非僅僅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的評價方式應當是人性化的。同時,教師應當多方面、多視角地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性、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的評價,從而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實時地把握。比如,教師在講解到英資產階級代議制問題的時候,提問學生下面的問題,從而檢測學生對英國實施君主立憲制的認識:倘若你是一個英國的公民,要想當英國的首相,那么需要具有哪些方面的條件呢?教師要求學生回答,且要從教材當中找到有關的根據。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教師所發揮的主導價值是其他教育元素無法取代的。作為一線的教育者,要有這種自信,不管在過去、在現在,還是在未來,我們都是學生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我們影響的是學生的成長,是社會的未來。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筆者建議,我們要結合學科優勢向學生傳播思想,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讓學生成為社會發展中最積極的個性化元素。
  參考文獻:
  [1]劉儒德.論批判思維的意義和內涵[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1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77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