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趨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行為的原因和內部動力。構成學習動機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學習效能感和成敗歸因。
關鍵詞:學習動機 影響因素 培養與激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20-01
學習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趨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行為的原因和內部動力。構成學習動機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學習效能感和成敗歸因。
1.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
第一,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需要的強度、水平、目標結構的不同,學習動機強度和水平也會有很多的差異。學生主要有兩類目標:以掌握知識定向的掌握目標和以成績為定向的成績目標。掌握目標定向者傾向于把學習的成敗歸因于學習方法,成績目標定向者傾向于把學習的成敗歸因于運氣、能力和任務難度。
第二,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直接影響個體對事物的價值判斷,進而影響個體是否把該事物作為目標以及對該目標追求的強烈程度。理想、志向水平越高,學習動機就越強,且越具有持久性。
第三,學生的成熟和年齡特點:兒童年幼時的動機主要是生理性動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社會性動機的作用也在日益增長。如兒童年幼時對生理安全很關注,而中學生更關注教師、家長的期望等社會性動機。
第四,學生的細胞內各個特征和個體差異:學生的性格、氣質、興趣等會影響動機的水平和強度。興趣可視為動機的定向,而動機之所以定向,是由于行為后果獲得了動機的滿足。好奇心是一種原始的內在沖動,與生俱來,不需要學習。意志具有促進行為的動機作用,它比動機更具選擇性與堅持性。
第五,學生的焦慮程度:焦慮程度會影響學習動機和學業成績。中度的焦慮有利于形成和維持動機的水平和強度。焦慮程度過高則導致神經過度緊張、生理節律紊亂、失眠,甚至恐懼等不良反應,從而對學習帶來不良影響。
(2)外部條件
第一,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學習動機是社會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個體學習動機的形成和結構,受社會生活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家庭教養方式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會影響兒童的學習動機。社會環境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通過家庭環境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讓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的風氣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而正確的學習動機。
第二,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教師的作用實現的。首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即皮格馬利翁效應;再次,教師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要求,是學生成長、形成正確動機的紐帶,要善于把各種外部因素和學生的內部因素結合起來。
2.學習動機的培養
學生建立學習動機的過程,是學習動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錯誤、低級到正確、高級的發展變化過程。學習動機的培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通過一定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已有的學習動機由潛在狀態轉變為激活狀態,成為學習活動直接、有效的推動力量。學習動機的激發是一個從靜到動的過程。二者既有本質區別也有密切聯系,學習動機的培養為激發提供了基礎,學習動機的激發為培養的動機提供了進一步的強化,但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不能截然分開,因此應堅持培養和激發并行的原則。
?。?)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即進行正確歸因;另一方面,教師也應根據每名學生過去一貫成績的優劣差異,從而有利于今后學習的角度進行積極歸因。積極歸因訓練對于差生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情境。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有著相互制約關系。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是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更差。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難度的不同,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顯的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變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表揚而非批評。但不可濫用外部獎勵,否則可能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
?。?)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學生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課堂中的合作與競爭環境無疑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現實中有競爭型、合作型和個體化型三種課堂目標結構,他們激發的是學生三種不同的動機系統。
3.結語
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1、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2、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3、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4、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5、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6、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