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激發學生寫作動機 奠定習作教學基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前,習作教學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習作教學的難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學生寫作動機不強。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筆者試圖使習作和生活融為一體,讓習作改變學生的生活,并通過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實踐證明,恰當地激發寫作動機,能使學生習作由教師的一廂情愿,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而使作文教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學生習作 動機 激發 生活
  當前,習作教學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習作教學的難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很多教師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中:審題、立意、選材、結構、評講、修改,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興趣索然。還有一些教師熱衷于搞“活動作文”或“游戲作文”,以為學生有內容可寫,就能寫好。
  反思過去的習作教學,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一直重視寫作方法指導,從選材到構思,甚至具體到每個段落要寫幾句話,但不少學生就是寫不好,尤其是語文書上配套的習作練習,佳作甚少。而每周筆者布置的小作文倒是常有真情流露的佳作。原因何在呢?比較之后,筆者發現,語文書上規定的作文題目與學生的生活積累關系不夠密切,而筆者布置的作文題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有時還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正因為激發了其內在的寫作動機,學生才有話要說。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呢?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諾曼·費瑟(Norman Thomas Feather)提出的價值,期望理論認為動機是價值和期望的“乘積”,“人們愿意在某項任務上付出的努力程度取決于他們期望成功完成任務之后能夠獲得多少價值的回報,以及如果付諸行動,他們預計能夠成功完成這個任務的程度?!比鄙龠@兩種成分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有參加活動的動機產生。如果沒有活動目標的價值,即使一個人能夠成功地完成任務。也不會產生動機。
  根據這一理論。我們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就得從“價值”和“期望”兩個維度來進行。我們要讓學生習作的價值最大化,不能僅僅停留在完成教師任務這一層次。同時,我們要降低習作的難度,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堅信自己能寫好作文。
  一、讓習作和生活融為一體
  筆者在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中,一直努力創設真實情境,讓習作和生活融為一體。創設真實情境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以及需要出發。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與熱情。賦予寫作活動真實的言語動機。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六給出了四個問題,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展開討論,然后結合自己的認識,寫一篇文章。第一個問題是野豬吃農民的玉米,有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后不能打野豬了。第二個問題是有人亂扔電池,個別人認為沒多大危害。第三個問題是王仁同學認為《水滸傳》里武松打虎是不愛護野生動物,因此稱不上英雄。第四個問題是媒體報道“非典”病毒的蔓延是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引起的。這幾個問題與筆者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屬于強加的討論。筆者聯系班級里不少學生愛玩網絡游戲的客觀情況,請學生們討論上網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學生們據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不少學生排隊放學的路上還在進行舌戰。筆者則要求學生們進行“筆戰”,寫下自己的觀點,并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
  還有不少男生課間喜歡追逐打鬧,筆者也給他們另選了個話題:老“師一直強調課間不能追逐打鬧,但有同學認為自己一直打鬧也沒出什么事,如果課間也看書,那不是要成為書呆子嗎?”這一話題也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男女生辯論異常精彩。當然最后也轉為了“筆戰”。
  例如,“第一次做飯”或者“做某某菜”,也是學生們經常碰到的作文題,同樣的作文題材,筆者則在班級舉行了一次“廚王爭霸賽”,要求每個學生在家學做一道菜,并用相機記錄過程,然后寫成作文,在班級里交流,由大家根據作文以及照片評選出“廚王爭霸賽”的冠軍。
  學生們寫這樣的作文就不再是應付教師時的搜腸刮肚、愁眉苦臉了,大家都想當“廚王”,都想拿出像樣的作文來,這樣的習作已經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了,不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家長們都非常支持這樣的做法。
  二、讓習作改變學生的生活
  葉圣陶提出:善于教導學生的老師無不深知學生的底細,他出題目總不越出學生的經驗和意思的范圍之外。學生固然不想寫什么文章,可是經老師一提醒,卻覺得大有可寫了。這樣就跟其他作者的寫作過程沒有什么兩樣,學生也是為了有內容可寫,需要寫,才翻開他的作文本的。語文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做好“提醒”,讓學生“覺得大有可寫”。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筆者一直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將寫作置于一種真實有用的任務情境中,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試圖讓學生通過習作改變自己的生活。例如,班里經常有學生因為種種原因要求換同桌,若成全一個,就會有更多的學生要求換同桌。這時,筆者就會在全班宣布換同桌的規則:每人寫一篇“我要換同桌”或“我不想換同桌”的作文,理由陳述充分,且充滿真情實感者即可實現愿望。這樣的作文活動基本上每學期都要進行一次,學生們非常喜歡,不少學生通過自己的習作換到了心儀的同桌。
  此外,還有些學生熱衷于告狀,經常為同桌拿了自己的橡皮或者課間吵鬧等事來告狀,據此筆者要求凡是告狀者必須書面寫清告狀的原因,敘述越具體。處理速度越快。這樣一來班級里的告狀率有了明顯下降。學生們不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告狀,學會了體諒寬容他人。對于被告狀者,筆者則要求他們先看告狀書,然后寫出相關的情況說明以及自己的錯誤所在,當然也可以說明冤屈。這樣一來,不論是告狀者還是被告狀者都得到了一次練筆的機會。這樣的練筆不光是寫給教師看的,而且能夠實實在在地改變學生的生活。他們可以用筆抒寫心中的不平事,用筆消除同學的誤解或老師的批評。
  在我們的循環日記中,不少學生也主動拿起筆來爭取自己的權益,要求改變現狀。例如,李蘇同學在“給葉校長的一封信”中提出食堂的飯菜不夠可口,這封信在全班讀過之后,碰巧第二天食堂的飯菜大多數學生都很喜歡,大家紛紛感慨李蘇的信起作用了。   學生們就是在類似的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建構寫作知識與寫作意義。寫這樣的作文,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寫很多字。當然仍有部分學生敘述語言不夠生動流暢,但同樣充滿了真情實感,流露了自己的心聲,告別了從前的擠牙膏式作文。
  葉圣陶在《文章例話》的序言里還說過:“現在咱們要相信,不論什么人都能寫文章。車間里的工人能寫文章,田畝間的農人能寫文章,鋪子里的店員、碼頭上的裝卸工,都能寫文章:因為他們各有各的生活。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筆者認為寫文章不僅是生活本身,而且它還能改變你的生活。當寫作文的價值不僅停留在得到老師的贊揚、同學的羨慕,還能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時。學生們怎么會拒絕習作呢?
  三、用多元評價增強兒童習作的信心
  傳統的習作評價,基本上是由教師做出的。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批改習作,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給學生的作文評出等級,寫上大同小異的幾句評語,評價就這樣一次完成。由于不少教師是以范文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習作,這樣往往打擊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更糟的是,有些學生會揣摩教師的評價標準,模仿成人的思維去寫作文,導致學生習作毫無童真和童趣,充滿了虛情假意。因此,教師要用多元評價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
  1.生生互評
  互評作文,會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因為同班的學生年齡相近,彼此認知程度相似,相互評價作文更容易發現其中的亮點。因此學生每次完成習作初稿后,可以同桌互評、找好朋友評,自愿結組評。評價時,教師可先根據作文的要求,定出相應的評判標準,讓學生根據標準來評價,畫出自己認為好的地方。評語則以鼓勵性為主。這樣的評價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讓學生快速、及時地獲悉自己的習作評價結果,無須等老師批改完全班同學的作文。小學生往往爭強好勝。誰也不希望自己寫的作文立刻就被否定。這樣,他們就能認真對待習作,而不是敷衍了事,也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2.口頭發表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這樣一個情況:作文評講時,學生關心的不是教師寫的評語,而是教師會讀哪些作文。寫循環日記以來,我們班的學生最常問的就是:“什么時候讀日記啊?”被讀的作文等同于口頭發表,學生們都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口頭發表,被教師范讀了,他們就會信心十足,下次寫作的時候就會更加認真。所以筆者經常利用晨會課口頭發表學生的日記以及其他習作,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讀完之后,筆者常要求學生們伸手示意評價的五角星數,接著再讓他們說說該習作的優點和不足。當然,口頭發表絕非個別優秀學生的專利,有時候發表的僅是某篇作文的一個片段,甚至只是一個新穎的題目,因此一學期下來,基本上每個學生都獲得過口頭發表。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使他們熱愛寫作。喜歡用筆抒發自己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判文章,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板報展示
  以前筆者班上的“學習園地”版塊張貼的一直是筆者從網上下載的優秀作文,課后,筆者??吹讲簧賹W生在那里圍觀。因此,筆者便將那些作文都換成自己班學生的作文,開辟出一片學生自己的寫作天地,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開家長會的時候,板報前總是聚集了大批家長。學生也在板報展示的刺激下產生更強烈的寫作動機。板報展示還可以改造成“微博墻”,讓圍觀的學生發表評論,也張貼上墻。筆者相信這將會激起學生更高的寫作熱情。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恰當地激發其寫作動機。使學生在寫作中感受到快樂,通過寫作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必將能使學生習作由教師的一廂情愿,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而使作文教學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31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