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正確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努力改變學生學習的不良狀態,通過各種方法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讓他們樂讀善學,才能有效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促進他們的終身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源動力;策略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受到熏陶、得到啟迪、獲得提升,通過閱讀、解讀經典,掌握閱讀的方法,學會欣賞,自覺構建優秀的個性品質。那么,如何正確激發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呢?我認為:
一、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組織課堂教學,驅動學生的心靈
教師所精心選擇的閱讀文本應當是科學的、有示范性的、生動的。所謂科學,即學生能夠通過此篇的閱讀獲得規律性的體驗;示范性,就是這一文本可供學生模仿和學習;生動的,就是說這篇文章能夠在某一方面引得學生的好奇和喜愛,從而刺激他們的閱讀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增補教材以外的科技、文化最新動向的內容,滿足學生求知需要,根據學生情況解決教學內容的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做人問題,相信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大大提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自己的智慧巧妙組織教學內容。切忌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教師要當好“推銷員”,方法要靈活多樣,把自己要教授的教學內容從滿足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的角度,“推銷”給學生,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講”,一定要基于學生的“讀”和“感”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一定要從語言入手,從文本出發。所以,學生的自我閱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接觸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閱讀經驗,對作品做出進一步的再創造。教師在其中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去發現、加深、總結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喜歡語文,從豐富多彩的語言中更多地吸取精神營養……文章情,教師情,學生情,傳遞真摯的情意,共奏和諧的樂曲。優秀的文化,崇高的情感,驅動學生的心靈。
二、努力創設成功氛圍,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創造成功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鄙龠@種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無濟于事?!埬阕⒁鉄o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蹦壳?,小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差,對于常用的字詞經常寫錯、讀錯,甚至還有不能夠根據拼音讀出漢字的;知識面太窄,缺少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善于動腦筋,分析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閱讀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綜合應用能力差,不能夠通過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要努力創設成功氛圍,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如,開展每周讀書筆記點評活動,讓寫得好的學生走上講臺,宣讀自己的作品,請同學共同點評,要注意讓盡量多的學生走上講臺,學生在臺上作為作者宣讀很激動很興奮,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一個學生在體會文章里寫道:“每次讀書筆記講評課,總會給我帶來太多的激動與興奮。我總喜歡用眼角偷偷瞄著講臺上那一摞夾著紙條的本子,總想在其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那本。又企盼著能親自上講臺讀自己的周記,在讀自己的文章時,內心總是澎湃不已,自己都能聽見心快跳出嗓子眼的聲音……在這種極欲表現自己才華的欲望中,學生學會了觀察。往往學生在一篇周記講評剛剛結束,又開始構思下一篇。實踐證明,讓學生走上講臺,體會成功的滿足,是一種激發學生內驅力的方法。教師要想盡辦法把學習過程設計得既有難度又有趣味性,讓學生在探索的艱難中去體味成功的快樂,而不是把“攀巖活動”變為“平地行走”,學生還是愿意“登上險峰”看“無限風光”。
三、增強感知與交流,實現心靈碰撞,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教師的真情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教師的熱情是激發學生內驅力的動力資源,教師富有創意的方法則是送給學生步入知識殿堂的門票。教師要增強學生的感知與交流,實現心靈碰撞,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一是開展語文學習周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放松心態的去參加詩朗誦,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比賽本身就是學習,經過一周的學習之后,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這一周里的有限的知識,最大的收獲是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讓更多的同學開闊了視野。二是開展課外閱讀拓展。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課外閱讀拓展,促進語文學習,雖然有的拓展不一定是直接針對教材內容開展的,但是任何拓展的學習都會對語文學習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語文學習與其它學科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三是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有個人見解。在教學中,要倡導民主,使學習過程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鼓勵學生在教材每頁的空白處評點批注,使學生們在思考中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強烈樂趣與巨大沖擊,最終實現閱讀的自覺化。孩子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來到這個世界上,老師要讓他們在發表見解中體會到真正的樂趣。讓學生也要成為作者,在教師組織下,對照自己的文章,參加評論,切磋寫作技巧,將自己的感知與同學交流,讓同學聽到自己的心聲;同時也要好好當其他同學的讀者、聽眾,不斷地接受對方傳遞的信息,增進了解,在交流中同歡樂,共悲喜,共進步。增強感知與交流,實現心靈的碰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組織課堂教學,驅動學生的心靈;努力創設成功氛圍,激發學生表現欲望,創造成功機會;增強感知與交流,實現心靈碰撞,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這樣,才能有效實現語文教學目標,促進他們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明亮.新課程理念下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的策略[J].學周刊,2011(09).
[2]張演坤.談談小學語文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源動力[J].中華少年,201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