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生作為剛步入學習時代的初級階段,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對小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學生自身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诖?,本文從對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并對創建班級文化建設提出對策,緊緊圍繞小學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來寫,以此引導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班級文化建設概論
?。ㄒ唬┌嗉壩幕ㄔO的內涵
班級文化即班級群體文化,從范疇上來講,班級文化是學校進行教學與管理的基本單位,班級文化建設體現一個學校的文化建設,是教師和學生們通過教學管理、制度管理、活動管理等富有本班級特色的文化建設,優秀的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成員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奮斗目標、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規范的行為準則,直接推動整個班級大方向的發展和進步。
?。ǘ┌嗉壩幕ㄔO存在的問題
首先,小學教師對班級文化建設認識存在偏差,有些小學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素養不足,沒有深刻理解文化建設的內涵和重要性,只是簡單地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就是畫黑板報、做評比等,忽略了文化建設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為規范準則的部分,在認識上存在偏差,導致文化建設目標受局限。還有一部分小學教師只注重形式,只是為了迎合學校的評比,簡單創建班級文化,非常被動,忽視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初衷,影響學生的教育環境和學習氛圍,使文化建設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其次,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力圖使小群體隨著大群體發展,沒有重視小群體的個性需要,這是由于教師和同學缺乏創新精神,總是固守陳舊的文化建設。最后,在文化制度建設上缺乏民主性,現在絕大部分班級習慣采取班干部委任制度,往往未經過民主投票競選,而是由教師選出,教師往往長期委用特定班干部輔助教師的工作,好處是能在同學之間產生威信,便于班級的日常管理,減少教師的工作負擔,由于長期未更換班干部,其他有管理才能的學生會失去積極性和信心,長期委用特定班干部或過分寵愛某些同學會導致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失衡,有失民主性和公平性,不利于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
?。ㄈ┌嗉壩幕ㄔO的意義
開展全方位的小學生班級文化建設至關重要,是需要長期抓的重要部分。首先,對孩子認知方面的作用,文化建設重點在于集體性,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集體為導向,借助其他學習載體,灌輸學生們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使學生能夠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步入社會后,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和各種社會關系,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道德認知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其次,文化建設對學生的道德情感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榮譽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意義重大。再次,班級文化建設對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學生道德意志的形成通過外部環境的熏陶和自身成長,班級文化建設直接影響學生意志力的形成,學生通過參與各種班級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能起到道德意志培養的作用,只有當行為能給學生帶來真實的體驗,使學生內心充滿興奮、愉快,才能讓知識變成信念,而班級文化是純粹的,學生每天在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下,對人格培養和意志力的培養影響深遠。最后,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建設起著關鍵性作用,道德行為是通過道德意識的形成表現的,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在日常的學習和班級的整體活動中,小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都在班級環境中進步,處在道德發展期,因此良好的道德行為對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ㄋ模┌嗉壩幕ㄔO的主要內容
首先,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即班級環境的建設,由班級成員使用和創造,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交際的重要場所,溫馨干凈的環境能體現出班級成員的共同價值,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其次,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的核心價值所在,包括價值觀、道德意識、行為方式等,是班級發展的強大動力。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設要通過組織班級活動建立和體現。再次,班級制度建設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保障,以規章制度、規則、紀律來約束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最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體現,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創建小學班級文化的策略
(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首先,努力營造干凈衛生、和諧有序的教室環境,能使學生們神清氣爽,制定衛生管理制度,加強檢查和監督,做到人人參與,因此,布置好教室環境是關鍵內容。其次,精心打造班級文化角落,如建立圖書角,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能豐富學生課外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提倡每個同學提供1本書籍放在圖書角,不僅能讓學生懂得分享,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創建內容豐富的個性化墻壁文化,墻壁文化對班級文化氛圍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建立共性化和個性化墻壁文化,共性體現在班訓、班規、規范守則等,約束學生的行為規范,個性體現在如每周舉辦作文征集比賽、數學雙語角等,彰顯學生個性。
(二)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體現在班級價值觀和班級精神上。首先,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需要教師正確引導,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普及學生思想道德知識,小學生處于學習生涯中的初級階段,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他們來說更能深入人心,由于年齡和個體差異,理解的程度有限,需要教師耐心地由淺入深教導學生,通過生動、真實的案例給學生傳授思想道德教育,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其次,作為教師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班級目標,形成優良的班風,形成同學之間互相信任、互助友愛、互相鼓勵、尊重師長的班級風氣。最后,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應充分體現班級的個性,通過建立班級標志,如形成有自己班級特色、具有鼓舞人心和奮發向上意義的班級口號、班訓、班歌等,體現了班級的文化內涵,使班級精神文化內容更加深層次地刻印在學生的心里,時刻提醒學生,內化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ㄈ┌嗉壷贫鹊奈幕ㄔO
制定班級制度要依靠科學為指導,切合實際,要構建民主化的班級制度。首先,建立合理的班級干部選拔制度,班干部要通過學生的投票選舉而非教師的內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擁有自主選擇權,教師盡可能多地設置不同的崗位,發揮學生的管理才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其次,建立公平的獎懲制度,教師不要存有私心,對學生犯下的錯誤要及時糾正,不要一味地寵愛某個學生,做錯的地方不予以指責,給其他同學帶來錯誤的行為示范,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威嚴和威信,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最后,要求學生做到遵守行為規范準則、思想道德標準、遵守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熱愛祖國。
(四)班級活動文化建設
學生的個人能力都是從班級活動中一步步積攢的。首先,利用課間休息,組織學生做游戲,既能豐富學生的課間生活,又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開展比賽活動,如朗誦比賽、講故事、跳繩等豐富學生的知識素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如植樹節植樹,在公園里拾垃圾,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美化共同的家園,以此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愛護環境的意識。走進社區,在社區活動中體驗生活,體驗社會。當小志愿者,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發城市宣傳手冊,在公交車上宣傳交通安全知識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能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注:本文為2016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建設小學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的研究”(課題編號:GSGB[2016]J0762)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李 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