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社會教育形式也發生了變革創新。我國高校教育從傳統的應試教育逐漸地向通識教育轉變,更加注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大學生也會面臨各方面的壓力,難免出現部分學生心理沖突等問題。為了更好地給予學生心理關懷,我國高校開始著手構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有效地結合網絡信息化的發展,融合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微課程構建。就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很多高校缺乏微課程構建的經驗,很難實施微課程教育。鑒于此,將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5-0101-03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革,社會越來越注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早在21世紀之前,我國就已經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教育部針對此進行了相關的規定。近幾年來,教育部頒發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居民對心理健康的意識也發生了改變,不再局限于基本的心理疾病,而是個人能夠保持心理方面、身體方面與社會行為方面的最佳狀態。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中流砥柱,對大學生進行安全健康教育,是祖國給予的心理關懷。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不僅是學生發展的需求,更是教育結合網絡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潮流。
一、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中的方方面面都對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進行了不斷的創新改革,逐漸地構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課程,緊密地結合網絡信息的發展,將其優勢融合到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微課程的構建過程中。
在進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其重點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研究。結合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指導思想,其次就是能夠緊密地聯系時代的發展,構建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相關系統。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新時代進行教育的創新改革,就是要將信息化的優勢融入到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與視野,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構建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需要采取更多的策略方法去實現網絡技術與教學的有效融合[1]。
微課程指的就是通過網絡課程進行知識的學習。微課程與傳統的教學有相同點,微課程也要進行定期或者是章節的線上測試,學生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支持,還需要教學工作者做好知識準備,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理念、原則和目標。
1.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觀念
高校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無疑是更好地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培養心理健康為基礎的優秀人才。在進行內容設計的過程中,應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地打破傳統教學對學生知識學習的限制,促使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觀念就是:科學性與通識性并重、促進全民心理健康。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借助網絡信息化進行教學的改革創新,可以促進和提高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普及率,促使更多的人可以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加強課堂中的交流互動,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逐漸地將網絡空間培養成育人教人的新場所[2]。
為了更好地實現科學性與通識性并重、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理念的構建,需要進行不斷的嘗試,首先應該做到積極運用各種渠道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為了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民化,就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進行宣傳,通過教學微課程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微課程,并逐漸地進行學習。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可以召開高校代表會議,將構建理念進行傳達,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網絡選課,通過超星學習通等軟件進行知識的學習。其次就是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盡量用樸素的語言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考慮到整體學員的知識水平。要實現全民微課程的學習,就注定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教學,減少專業詞語的使用,便于學員進行理解。然后就是盡力在課程中通過案例解析與社會新聞、日常生活相聯系[3]。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針對知識進行分解,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時,可以合理地結合時事政治、相關事例進行知識的講解分析。采用這一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掌握,也便于學生將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最后就是在課堂外補充課程資源,以接地氣的方式吸引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在進行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有效地進行相關名人的歷程分析,通過分析大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相關課程吸引學生進行學習,逐漸地傳遞心理健康力量[4]。
2.以對象為中心,打造良好學習體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教學信息化適應時代要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重心也得到了快速的改變,已經從基礎建設轉移到教育層次的加深階段,從以往的以教學硬件為中心轉移為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21世紀初期我國的教學規劃就提出,教育工作應該針對自身進行變革,合理充分地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資源共享,不斷地促進教育的改革創新。所以說,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實際的教學情況,尋找教育的切入點,不斷地促進網絡與教育的有效結合,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應用[5]。 所謂的“以對象為中心”指的就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更加注重技術的發展,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教育目的發生了偏離。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教學內容應該更加廣泛,適合群眾的特點、滿足群眾看待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現實需求。在進行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要善于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微課程的構建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上,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通過這種教育形式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逐漸地促使學生變成掌握知識的主體和知識的構建者,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進行知識的正確指導[6]。
在進行“以對象為中心”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就是教學內容要合理,小步子遞進。在進行微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摒棄以往的課程設計模式,重新進行知識模式的構建、知識的篩選,知識內容難度逐漸加深,知識點從小概念逐漸地加深到學生對整堂課程的掌握。在進行微課堂建設的過程中,參與建設的工作人員應該認識課程本身特點屬性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大綱進行課程進程設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將較難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腳踏實地進行知識的掌握。其次就是堅持一個微課程視頻解決一個問題[7]。微課程主要是學生利用課下空閑時間學習,這是個微課程知識點聯系不緊密的重要原因。微課程堅持一個課程講解一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短的空閑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掌握某一知識。然后要做到精益求精,細節決定價值。微課程價值的體現就是網絡視頻的瀏覽量。更好地進行微課程的設計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優秀的知識內容需要進行包裝才能讓人認識,例如教室的設計、教師的服裝等細節,這些都會從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體驗。最后就是為課程添加內容,加快知識的更新速度。微課程平臺每天都會有很多知識愛好者進行登錄學習,知識的更新速度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一些重復性學習的學生來說,每次點擊的視頻都一樣,這種情況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進行微課程的教育工作,就要增加知識內容,不斷地豐富知識儲庫,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吸引更多的學生進行課程的學習[8]。
二、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原則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國高校也越來越重視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大學生的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正確地樹立價值觀念。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也要遵循相關的原則[9]。
首先,堅持公正公開與學術端正。就是在利用微課程進行知識的講授過程中,主要是進行個人成果的展示,將自己的觀點想法思想加以表達,在這一方面教師是無私奉獻的。在進行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要堅持保證網絡課程知識的特點,避免侵犯其他學術版權。倘若在進行視頻的制作過程中,要引用一些圖片或者其他素材,要說明素材的來源,保證微課程的公開公正,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10]。
其次堅持激發心理正能量和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是社會所需要的,通過進行心理健康微課程的設計,有效地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地促進社會公民的心理健康。
最后堅持平等交互與師生互進。在進行課程的構建過程中,要切合實際地考慮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能夠正確地解決問題,還要求微課程的設計團隊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交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點,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交流學習,共同進步。社會在不斷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知識,學生在某些方面并不比教師差,學生缺乏的并不是太多的知識儲備,而是針對知識的構建,缺乏合理性。所以說,在進行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總結學生的知識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系統的知識框架。
三、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目標
1.重構課程體系,實現知識點碎片化
通過微課程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方式,這也表明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內容講解時,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改變,傳統教學的經驗不能夠很好地適用于微課程。在進行微課程視頻的錄制過程中,不能直接就平常的課堂進行錄制,應該尋找其他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知識進行碎片化指的就是將原本一節課的內容,進行知識點的分割,一節課的知識點分成三四個視頻,一個視頻講解一個知識點,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就我國目前的微課程平臺中國大學MOOC來說,里面有很多視頻講述的只有一個知識點。所以,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構建的過程中,可以將心理學分為很多章節進行學習。
2.創建課程品牌,提升選課人數及通過比例
對于大學生微課程的學習情況來說,學習平臺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登陸學習,學生的知識層次也不相同,掌握知識的速度也不一樣,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中途放棄學習的情況。針對這一學習現象,只有通過創建課程品牌,提升課程的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選擇這一網絡課程,增加課程的通過人數。如中國MOOC中的心理學研究這一科目,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這一課程。加大大學生心理健康微課程的影響力,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進行學科的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影響力,還能夠通過課程細節的不斷構建,逐漸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覆蓋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不僅是大學生發展的需求,更是大學生教育的必然趨勢。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過程中,在提升網絡技術的使用率,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進行接軌,將其導入教學的前沿,通過互聯網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層面,實現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在進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構建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知識碎片式教學。 參考文獻:
[1]史迎霞.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隱形思想政治教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1):37—38.
[2]吳靖.微課程建設的裝備需求與實現方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2):45—46.
[3]梁樂明.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張曉君,等.微課程視頻制作過程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代教育設計,2013(8):105—107.
[5]文鴻瑩.大數據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適應與創新[J].高校輔導員,2014(6):6—9.
[6]梁樂明,梁錦明.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微課程的現狀與趨勢[J].現代大學教育,2013(8):71—76.
[7]曹新美,劉翔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與積極心理學取向[J].教師教育研究,2016(9):105.
[8]程利娜.網絡環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12):37—40.
[9]黃燕青.翻轉課堂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6):157—159.
[10]姜巧玲,胡凱.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進展與趨勢[J].現代大學教育,2011(6):81—86.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Yu-ping
(Chenggong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2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a’s network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nd social education forms have also undergon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est-oriented education to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 education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ociety continu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will face various pressures, and some students will inevitably have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In order to better giv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egan to construct a micro-cours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ization, and integrating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into micro-course construction. As far as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is concerned,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the experience of micro-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micro-course education method.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icro-course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