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海外影響力的語料庫調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徽州文化是我國三大地方傳統文化之一,為了有效宣傳和弘揚徽州傳統文化,安徽省政府、民間組織以及學術界都為此進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首先論述了徽文化對外宣傳的具體實踐,詳細說明了徽文化對外宣傳的所采取的措施和途徑。進而基于語料庫,對徽文化海外影響力展開了實證調查研究,經調查研究得知,在海外各個國家和地區中,徽文化在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影響力相對較大。在徽文化的不同要素中,黃山旅游以及徽派建筑的整體影響力最強,而在徽州宗教體制、徽州戲劇等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其影響力還需有待提升。
[關鍵詞]徽文化;海外影響力;對外宣傳;語料庫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6-017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7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徽文化主要指的是徽州政府和六個縣的物質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綜合體,和敦煌學以及藏學共同被稱為我國三大走向國際的地方顯學。徽文化含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包含了徽州樸學、徽州建設、徽州戲曲、徽州雕刻、新安畫派等等,具有完整性和系列性等特征。促進徽文化的對外宣傳,既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也有助于黃山旅游文化內涵的進一步提高。
一、徽文化對外宣傳的實踐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當前徽文化的對外宣傳主要是利用官方溝通、學術交流以及民間互動這三種形式開展。黃山旅游的影響力以及知名度,和黃山旅游所帶來的巨大客流量,是推廣徽文化的有力支撐,比如類似的我國旅游指南網、面向世界各國游客的英文旅游網站等,都會將宏村、牌坊等景點的詳細情況加以宣傳。大量的外國游客也正是根據黃山旅游這一重要載體真實地感受到獨特的徽文化。在這方面,以旅游而創建的市區為發展戰略的安徽黃山市,逐漸成為徽州文化對外宣傳的核心力量。安徽黃山市在2010年被正式確立為皖南地區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基地,全面貫徹并落實黃山旅游與徽文化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宣傳徽文化需要豐富多彩、具有時效性的推廣活動的配合,節日慶祝以及文化演出是官方對外宣傳徽州文化的主要載體。黃山國際旅游節、我國國際民俗藝術節等重大慶祝節日,進一步促進了徽文化的海外宣傳,傳播徽文化的文藝演出,并借助先進的光影技術為大眾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重新展現了徽州當地的民俗風情。
政府部門不僅在當地搭臺,同時還利用國內外知名媒體的影響力對徽州文化實施宣傳。每逢重大節日慶祝和文藝演出活動,當地政府部門都會主動邀請相關媒體對其進行報道和宣傳,比如央視英語新聞頻道、鳳凰衛視以及中國日報等等。除了當地的英文媒體,國外華人媒體以及英文媒體也同樣是政府加強徽文化對外宣傳的主要力量,比如知名的《北歐時報》,這些大部分都是華人媒體的精干力量。再比如徽州組織的民間民俗文藝演出,并到韓國以及香港等地進行巡回表演和交流,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徽州傳統文化在國內外的傳播與發展。
“走出去”始終是官方徽州文化宣傳的重點,政府也設計了大量的文化尋根旅游方案及路線,帶領海外華僑到皖南、皖北地區感受具有傳統魅力的徽州文化。在這其中,文化東方之旅觀察團是國務院在2001年舉辦的一項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多期。2016年年中,安徽省開展了文化安徽之旅,利用該項活動來更好的幫助海外華僑領略博大精深的傳統徽文化。而對于學術界來說,長時間以來,學術界對于徽文化對外宣傳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根據相關統計,20世紀90年代后,安徽省聯合黃山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徽學學術國際談論大會,共計組織了九次。其中,徽文化國際探討會影響力最高。這些學術類的大會整體規格較高,有著較大的影響力,帶頭組織主要有國家檔案局、國家社科院、安徽省當地的科學院、美國檔案文件管理總局、美國馬里蘭高校以及國內某些知名高等學府?;瘴幕骄繖C構逐漸興趣,并且相繼創辦了有關期刊,廣泛傳播研究成果。安徽大學徽文化研究中心在1999年重新組建了實體性的探究機構,是教育部門審核通過的第一批普通本科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中心之一,創建期刊具體有《徽學》《徽學探究信息》等,這些徽文化的重點探究中心在對外傳播、詳細介紹徽州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民間交流也是徽文化對外宣傳的主要方式之一。各大高校積極帶領在華留學生定期走訪徽州當代的傳統文化古跡,讓他們深切感受徽文化的古風與古韻,深化廣大留學生對徽州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了解。
二、徽文化海外影響力的語料庫調查研究
?。ㄒ唬┭芯吭O計
首先是研究問題。為了推廣和宣傳徽文化,各地政府部門、民間組織以及學術界都進行了各種嘗試和不懈努力。但徽文化在西方的影響力到底怎樣?在哪些國家和地區影響力較大?徽文化涵蓋內容較為廣泛,包含建筑、手工藝、戲曲、雕刻、醫療等各個方面,哪些方面的文化影響力最大?影響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次是語料庫。語料庫最早是由美國楊百翰高校的馬克戴維斯教授所構建的,在2013年正式在網絡中發布,供世界語言探究人員以及廣大學習者免費運用。語料庫中的詞匯容量高達十九億,是美國古柯語料庫的五倍,如此龐大的詞匯容量可以更加全面地體現詞匯運用的具體過程和基本規律。該語料庫最核心的功能便是能夠觀察到任意英文單詞、短句,或是語法結構的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具體頻率分布狀況,并且也能夠對比方言變體在各個國家與地區的詳細變化情況。該語料庫運用自身專利技術方法精細化的處理文本,進而盡可能減少重復性文本的出現,也充分實現了文本的最具代表性以及均衡性。因此,馬克戴維斯教授所創建的語料庫中,搜集到的語料都可以真實地反映出具體國家與地區英文方言的現實運用情況,在語料方面有效確保了相關研究的精準度以及客觀性。利用該語料庫能夠進行基于語言詞匯的傳統文化分析和研究,因為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其國家文化的真實反映,通過觀察具體國家語言中的詞匯與表達形式,就能挖掘出這一國家特殊文化現象以及大眾文化理念等。正基于此,本文選擇了馬克戴維斯教授創建的語料庫,探究徽文化關鍵詞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具體使用頻次,以此來探析徽文化的海外影響力。 ?。ǘ┭芯糠椒?
首先,參照安徽大學徽文化研究機構對徽州當地傳統文化的種類劃分,即徽州版畫、徽州建設、徽州雕刻、徽州茶藝、徽州科技、徽州特色菜、徽州民族、徽州戲曲、徽州宗教、徽州樸學、徽州盆景、新安里學、黃山風景等,提煉出體現徽州文化的相關關鍵詞。其次,結合維基百科與中國日報的英譯,挑選徽州文化有關的英文關鍵詞三十個。最后,在全球語料庫中按照各項搜索具體關鍵詞,并對其出現的次數進行統計、整理以及人工去噪。這其中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對于詞匯組的搜索,都運用的是搜索并置功能,跨距所設定的最大數值為[-8,+8],以此來最大限度地搜索有關詞匯,確保搜索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ㄈ┙Y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與統計得知,徽文化的關鍵詞匯在十三個重點英語方言地區出現的頻率較高,具體結果為新西蘭出現兩次、印度出現七次、香港出現二百次、牙買加出現十次、美國出現十八次、菲律賓出現十九次、尼日利亞出現兩次、斯里蘭卡出現二十四次、新加坡出現三十九次、愛爾蘭出現三次、英國出現十一次、加拿大出現兩次。從中能夠看出,徽文化關鍵詞匯出現的整體頻次為337次,和十九億語料庫詞匯容量來相比的話微不足道,從某種程度上看,徽文化在西方的影響力較為有限。詳細來說,出現頻次最高的地區和國家主要是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剩余地區和國家都低于十次。香港地區與新加坡當地的語料中有關徽文化的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也學是由于當地華人數量比較多,更容易接受傳統的徽文化,對其興趣較高,而對于斯里蘭卡出現較高的徽文化關鍵詞匯,其中原因還有待推敲。美國、英國以及菲律賓同樣也是華人數量較多的地區,有助于徽文化的廣泛傳播。馬來西亞的整體情況和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地理位置和華人數量上分析,馬來西亞應更加積極的宣傳徽文化,而現實情況卻還不如印度等國,這種情況值得反思。上述這些調查數據充分說明了,徽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需要海外華人的支持,因而,徽文化的海外傳播不僅需要利用英文媒體,同時更需要海外華人媒體的鼎力相助,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而在傳播內容上發現,許多與徽文化相關的信息都始終以黃山旅游以及徽州特色建筑為核心,并且所占比重超過了85%。徽州宗教體制、徽州戲曲以及新安里學等優秀的徽州非遺文化很少被提及,甚至沒有任何發現,這表明當前的徽文化傳播還僅僅停留在表面,對文化實體有著較強的依賴性。與此同時,也側面指出了為了順應形勢,徽文化的海外傳播應努力研發出更多相關的產品,利用經典的手工藝來彰顯徽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不是單純依靠文字宣傳。
結語
徽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少見的古跡材料保存相對完整的地方性文化?;瘴幕癁槲覈鴤鹘y文化的海外宣傳和弘揚提供了有效的示范?;瘴幕膶ν庑麄骷饶軌騻鞑ブ腥A傳統文化,同時也能進一步深化黃山旅游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語料庫的整體調查情況上看,徽文化海外影響力比較有限,當前對外宣傳總體效果顯著,主要是華人數量較多的國家與地區,而這也是日后徽文化宣傳需重點依靠的中堅力量。此外,和黃山旅游以及徽州建筑等相關有形類文化遺產相比,徽州的宗教體制、徽州戲劇等某些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海外影響力較低,應將這一部分作為當前徽文化對外宣傳深入探索的內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7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