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料庫輔助分析英美媒體“健康飲食”話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飲食、營養與健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對人類健康、國家經濟與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選取20篇英美報紙飲食與健康相關新聞報道以及美國2015-2020膳食指南第8版,自建小型語料庫,運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 3.2.4w,提取碳水化合物、營養素、飲食、收入、教育、家庭等相關的索引行,聚焦高頻詞匯與搭配,探討健康飲食模式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為政府推廣健康飲食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碳水化合物;營養素;語料庫;媒體話語
中圖分類號: H3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1-021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100
0 引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有1.51億兒童深受矮小癥困擾,18歲以上成年人有19億人口肥胖,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有12個目標的達成需要良好的營養狀況,這說明營養問題成為全球需要關注的焦點之一。營養攝入主要依賴食物,因此培養公眾的健康飲食模式至關重要,也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難題之一。盡管人們對食物與健康的關注度大幅提升,從各類探討食物、疾病與健康的養生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攀升以及各類型的微信公眾號推送的食物與養生文章的閱讀率上升可見一斑,但如同美國膳食指南2015至2020年第8版指出,政府推行的健康飲食模式的執行率卻很低。如何提升健康飲食模式的執行率?需要了解飲食模式的發展歷史、健康飲食模式類型、健康飲食模式普及影響因素等,相關媒體話語分析可以為我們尋求答案。
1 理論視角
話語與社會現實的關系錯綜復雜,正如Fairclough (2003:2)描述的話語與社會生活的關系,話語是社會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社會生活中的其他要素成辨證交織關系。因此,媒體話語在建構社會現實與推動社會變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話語的建構受到權力關系和意識形態的影響,話語對社會身份、社會關系和知識體系與信念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影響 (Fairclough, 1992:12) ,這是批判性話語分析與非批判性話語分析的區別之一。批判性話語分析的局限性之一是語料數量有限,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基于語料庫的批判話語分析能克服這一局限性。將語料庫方法運用到批判話語分析中,如搭配詞分析、索引分析等,能有效打破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界限,為話語研究者提供量化分析基礎。(錢毓芳, 2016:26) Baker(2006)指出語料庫技術能檢驗研究者通過直覺內省得出的語言特征,得出更可靠、更全面的結論。(李靜, 2018:53)
2 話語分析
食物為人類生存和維持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保障,人類對食物的需求與選擇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自建微型飲食與健康媒體話語的語料庫(含20篇英美報紙報道,美國2015-2020膳食指南第8版),運用語料庫檢索工具antconc 3.2.4w,以碳水化合物為關鍵詞,提取相關索引行,羅列最為關鍵的3條信息:(1)二戰后的綠色農業革命成功提高了主食的產量,如小麥、水稻等,解決了世界溫飽問題,使人類的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充足,但同時卻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即一場影響全世界的“瘟疫”,肥胖,糖尿病及飲食相關疾病蔓延;(2)全球肥胖、代謝性疾病、二型糖尿病人數上升,已達到傳染病規模,這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消耗量上升關系密切;(3)專家呼吁飲食中應重視營養素(nutrient)攝取,而不是碳水化合物。這說明媒體話語構建的“碳水化合物”形象從上世紀五六十年底解決溫飽問題的“功臣”,轉變成21世紀導致慢性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警示公眾應盡量避免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從而改變人類的飲食結構,并進而調整食物供給體系,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飲食結構中注重營養素攝取,這是美國2015-2020年膳食指南第8版中反復強調的,該指南中營養密集型(nutrient dense)、滿足營養素需求(meet nutrient needs)與卡路里(calorie)是高頻詞匯。營養密集型在該指南中被定義為能夠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能保證充足營養素攝取或對健康有益的物質,同時幾乎沒有或不包含固體脂肪、添加糖分、精煉淀粉和鈉等。與營養素、營養密集型等詞共現的高頻詞或短語包括:(1)長壽和健康—美國過去一百年來,營養素缺乏大幅下降,很多傳染性疾病被克服,絕大數美國人的長壽和健康生活可期;(2)減少患慢性病的風險—選擇健康飲食模式,保持適量卡路里攝入,有助于保持健康體重,保障充足的營養素攝入,減少患慢性病的風險;(3)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健康飲食模式可攝入營養密集型食物及少量添加糖分,如全谷類早餐麥片,無脂肪酸奶,但需保證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超過可接受營養元素量表。從碳水化合物到營養素的轉變,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保證營養素足量攝取,反映了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膳食指南突顯營養密集型食物和控制卡路里攝入的重要性,希望能幫助美國民眾形成健康的飲食模式。
美國的膳食指南參考了被認為是健康飲食之一的地中海飲食,并做出了相應調整,形成了適合美國人的健康飲食模式。媒體話語不僅能反映飲食模式變化,還能推動飲食模式變革,對媒體話語構建的飲食模式話語進行多維分析,能助力政府培養民眾新的飲食模式。以地中海飲食為檢索詞,提取相關索引行,全面呈現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地中海飲食模式的現狀以及面臨挑戰,為各國政府教育民眾形成符合本國國情的健康飲食模式提供借鑒,具體檢索信息如下:(1)傳統的地中海飲食富含水果,蔬菜,堅果,麥片,橄欖油,還包含適量的魚和禽類,極其少量的奶制品、紅肉、加工肉類和甜食;(2)現在地中海地區的人們也像我們一樣坐在電視機前吃著外賣,而不像之前他們自己種蔬菜,每天晚上一家人圍坐在桌邊一起享用沙拉和沙丁魚,甚至有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認為,地中海飲食已經消亡;(3)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地中海飲食國家的兒童也同樣存在肥胖危機,因為他們花大量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這說明現代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傳統的飲食模式正遭受巨大的挑戰,如智能手機普及,網絡外賣平臺蓬勃發展等,許多人都選擇自己不做飯,用外賣解決一日三餐。如何使民眾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樹立健康飲食觀念,保持健康飲食模式成為一個世界難題。 媒體話語分析為健康飲食模式推廣提供多維視角與參考,從高頻詞匯分布情況,可著眼于收入、教育、家庭、過渡等四個方面。以收入為關鍵詞,提取相關索引行,具體內容如下:(1)美國膳食指南指出肥胖人數最多的是40歲以上的非裔美國人,最少的是收入最高階層的成年人;(2)指南還承認收入和生活狀況決定人們對食物與運動的選擇,15%的美國家庭由于收入不夠,得不到足夠的食物;(3)肥胖人群較不肥胖人群更容易缺乏生活目標和陷入經濟困窘,概率分別高出29%和34%;(4)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人群參加體育鍛煉和休閑活動的比例都低。這說明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人群,由于收入不足,無法獲得營養豐富食物或由于教育水平低,沒有足夠的營養知識和鍛煉意識,更容易肥胖,得慢性病,如糖尿病,健康狀況堪憂,政府需要支付巨額的醫療賬單。美國膳食指南明確指出2008年與肥胖相關的醫療支出估計是1,470億美金,2012年確診因為糖尿病的醫療支出為2,450億美金,包括直接醫療支出1,760億美金,勞動力下降損失690億美金。因此,政府應想辦法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實現健康飲食模式調整,從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普及烹飪與營養知識著手,如教育他們如何以有限的資金安排家人一天的營養餐等。
第二個關鍵詞是教育,以教育為關鍵詞,提取相關索引行,具體內容如下:(1)高中以上教育水平的人群不太可能肥胖,具有一定的顯著性意義;(2)美國膳食指南指出鑒于持續升高的肥胖率和膳食指南推薦的低執行率,非常有必要對美國人民開展膳食和體育鍛煉相關教育;(3)把營養學融入到學校課程教育,從低年級開始教育孩子烹飪和種植蔬菜,并把所學知識帶回家,同時建議學校設置后續相關課程體系;(4)教民眾如園藝、烹飪、準備食材、閱讀食物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等技能,有助于健康飲食模式的養成。由此可見,普及營養學教育,并貫穿每個人的一生,對健康飲食模式的形成與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關鍵詞是家庭,以家庭為關鍵詞,提取相關索引行,具體內容如下:(1)為家人獲得健康、安全且負擔得起的食物,包括他們居住、學習、工作和玩耍的地方;(2)為了預防肥胖和飲食失調,父母應將重心置于家人一起吃飯和鍛煉身體,而不是只關注減重和調整飲食;(3)希臘的伊卡利亞島是世界上90歲以上長壽老人最多的地區,長壽的原因不僅包括地中海飲食,還有家人之間關系融洽,社會關系良好 ,種植水果和蔬菜,午睡,大笑和享受生活等。家庭在飲食模式的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人的一生味覺的形成,食物偏好的養成,都是源自于家庭,父母可以給孩子做親身示范,且良好的家庭關系,使健康飲食模式更易于接受和傳承。
第四個關鍵詞是過渡,以過渡為關鍵詞,提取相關索引行,具體內容如下:(1)塔吉克斯坦人正經歷“營養過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西方飲食模式,塔吉克斯坦的兒童已經開始攝入大量的含糖飲料,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兒童肥胖危機;(2)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指出再也沒有地中海飲食了,目前飲食模式非常接近地中海飲食的是瑞典的兒童,我們需要重新恢復地中海飲食;(3)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瑞典的兒童相比南歐的兒童更有可能吃魚,橄欖油和番茄,兒童肥胖率控制在10%以下,挪威,瑞典,芬蘭和冰島等北歐國家的飲食模式被認為是健康飲食模式,被稱為“北歐飲食模式”。經濟全球化發展,飲食模式也突破國界,相互融合,西方高糖高脂飲食模式影響了各國的年輕人及兒童;西方傳統的一些健康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由于工業化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影響,逐步淡化,而北歐國家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北歐飲食成為媒體話語中大力宣傳的健康飲食。
綜上所述,媒體話語呈現了一幅飲食模式發展的動態概覽圖,兼顧時間與空間視角,反映食物攝取種類與數量的變化,從碳水化合物過渡到營養密集型食物;揭示經濟與科技推動飲食模式變化的力量,曾經的健康飲食,如地中海飲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而相對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的“北歐飲食模式”成為健康飲食的代表;強調各國政府應對世界肥胖危機,消除慢性病影響,應從提高低收入家庭經濟收入、普及營養知識教育、加強學校和家庭聯系,共建“食育”網絡,推動終生健康飲食模式建立與完善事業。
3 結論
健康飲食模式不僅影響人類健康,還對國家經濟發展、醫療支出、社會公平與生態環境等產生巨大的沖擊。健康飲食模式推廣應做到因時、因地制宜。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的營養學研究表明,人類攝取食物之后,分解消耗其中能量的方式取決于人的祖先起源地域,比如吃同樣的食物,那些起源于寒帶的人可能會在赤道的驕陽下為身體發熱而困擾,那些源自熱帶的人卻可能身在北歐,因為散熱較少而更加容易發生肥胖。(范志紅, 2014: 204) 因此,各國在推廣健康飲食模式的同時,除了前文提及的四個關鍵 要素,還應考慮時間、地域、人種等要素,改變當前肥胖率與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健康飲食模式輻射率低下的狀況,促進全球生態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Fairclough, 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12.
[2]Fairclough,N.Analyzing Discourse: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3:2.
[3]范志紅.讓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環境[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204.
[4]錢毓芳.英國主流報刊關于低碳經濟的話語建構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6(02):26.
[5]李靜.語料庫輔助分析英國媒體視野中的中國經濟話語構建[J].外語學刊, 2018(03):53.作者簡介:任丹青(1983—),女,浙江東陽人,浙江樹人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與話語分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