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飲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地理等生活環境所造就的,不同的民族締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當然也包括不同的飲食文化。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等飲食文化也產生了嚴重的地域性。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西方的飲食文化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飲食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生活的環境不同,所以在對飲食的認識、飲食的內容以及飲食的特點和要求上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差異。
關鍵詞:中西方 飲食文化 飲食觀念 用餐禮儀 差異
中圖分類號:G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209-02
Abstract: Die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e, "one party nourishes one party with soil and water".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reated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created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of course including different dietetic culture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at food and beverage products have a serious regional na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ime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ood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has been changing all over the world, promoting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et culture.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live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o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food, diet 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diet wil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etic culture; Dietetic culture; Table manners; Difference
1 中西方飲食特點
1.1 中國傳統飲食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已經有五千余年,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體現這燦爛的中華文化,當然中國的傳統飲食也不會例外[1]。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其自己獨有的特征:第一,中國的飲食豐富多樣,風味十足。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個地方在氣候、物產、飲食習慣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差異,在不同地方生活的人群,為了適應當地的環境都會去創造更適合自己生存的飲食文化,如地處中國南部的重慶、四川等地,氣候潮濕,人們為了更好地去除體內的濕氣,一般多以辣椒加入食物,進而火鍋逐漸成為當地的特色食物。雖然其他的地方也會有火鍋,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沒有當地的正宗。第二,中國的飲食具有季節差異性的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季節選取不同的食材,對食材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同一種食物在不同的季節就會有不同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冬天氣味醇厚,夏天味道清涼爽口。如大家熟知的黃瓜,冬天的時候,我們可以清炒黃瓜吃,至于夏天,我們可以將黃瓜蘸醬或者清拌來食用。第三,中國的飲食不僅具有精湛的烹飪技術,還講究菜肴的藝術美感。烹飪技術人員在做菜時一般都會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合理搭配,給人以味道和精神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第四,中國的飲食不僅重視菜肴的色、香、味俱全,還特別重視食用者的情趣。中國飲食對各種菜肴的命名、進餐的方式、進餐的節奏、進餐的環境都有所要求。第五,食與醫療有效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和醫療保健有緊密的聯系,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提出了藥膳的很多說法,就是利用食物的合理搭配,將食物原有的藥效價值發揮到極致,為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發揮重要的作用。第六,中國的傳統飲食具有“平衡”的特點,在古代人們根據自己的親身實踐,將常用的食物分為溫、熱、涼、寒4種屬性。還按照氣味將食物分為酸、甜、苦、辣、咸。中國傳統飲食中的“平衡”指的就是合理有效地將這4種屬性和5種氣味有效地搭配,使各個食物的效果達到最佳,使得食用者在充饑之余,使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
1.2 西方飲食特點
相對于更加注重味道的中國飲食,西方飲食則體現出了明顯的理性的特征。在飲食中他們根本就不會去在意食物的色、香、味等,而他們在意的是營養是否充分地攝入,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特別注重食物的營養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能否被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的副作用,盡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營養[2]。即使是每天吃的東西都一樣也必須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在飲食上他們幾乎不會將飲食和精神享受聯系在一起,他們在飲食上所反映出來的是一種實用與功利的目的。在西方人的思想中,飲食僅僅只是一種生存的手段,用來充饑,而他們采用了更科學、規范、合理的方式。西方人不吃動物的內臟和他們認為沒有營養的食物,這使得西方人在制作食物的用料上有所局限。 2 中西餐菜肴的差異
2.1 中餐的構成
飲食的最終目的是充饑,然而隨著飲食文化的發展,飲食的目的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中餐的烹飪更加傾向于藝術性,隨著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與豐富逐漸形成了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3]。對于同一種食物,各個菜系的烹飪方法都各不相同,而且烹飪師會根據季節的不同變換調料的使用,烹飪出口味有別的菜肴,供大家食用。
中餐的制作、烹飪方式頗具復雜性,每一道菜都會有主料、輔料、調味料以及烹飪的具體方法之分,這些具體的要求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實驗與探究總結而得來的。在制作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客人提出了具體要求,廚師可以就調味料和輔料等做出細微的改變進而滿足客人對食物味道的要求。
2.2 西餐的構成
西方人在食材的選取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功利性。他們認為菜肴是充饑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這也正是他們眼中所謂的“硬菜”。而中國的菜肴與之有所不同,中國的菜肴主要吃的是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烹飪在食材的選擇與使用上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很多西方人視為棄物的東西,在中國人的手中卻是再好不過的食材。西方人以漁獵、養殖為主,以采集、種植為輔,葷食較多,吃穿用度都取之于動物,就連西藥有很多都是從動物身上提煉的。因此肉食在飲食中比例一直很高,西方人喜好吃大魚大肉,而中國正好與之相反,中國人以植物為主菜,主張素食主義。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生產大國,又加上中國人口眾多、食物緊缺等諸多原因,中國的飲食從很早之前就是以谷物為主,以蔬菜為輔,較少食肉,植物類菜品占據了食物界的主導地位。另外,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動物是“生靈”,生靈是不可以被殺的,食用就是更不能被人接受的了[4]。從而在中國大開素食之風,進一步推動了蔬菜類植物的種植與栽培,為中國的農業大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隨著我國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種營養觀念的普及,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各種肉類菜品的比重也逐漸在加大。同樣,在西方人的飲食結構里,蔬菜類呈明顯增加的趨勢,隨著時代的進步,中西方的飲食結構已在逐漸趨向融合。
中西方在飲食文化上的差異還表現在大多數的西方人都喜歡食用冷食、涼菜,從涼菜的拼盤到水果蔬菜沙拉再到冷飲,西方人的餐桌上根本缺少不了冷菜的存在。西方人比較喜歡生吃蔬菜,不僅是番茄、黃瓜、蘿卜等生吃,就連洋蔥、白菜等也都用來生吃。而中國人卻比較喜歡熱食,主菜一般都是熱菜,在中國人的眼中,很多菜都只有趁熱吃才好吃,一旦菜涼了,它就會失去很多美味。
3 中西方餐飲禮俗差異
在中國,餐飲禮儀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是否遵照禮儀文明用餐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標準。在中國文化里,用餐不僅僅是為了消除饑餓,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體驗。不單單是中國,很多的西方國家也很注重餐桌禮儀。中西方餐桌禮儀各具特色。例如,在用餐時的座次安排就大有講究。中西方對在用餐時座次安排的規則是不一樣的。
在中餐宴會中,一般都會有主人、副主人、主賓、副主賓以及其他陪同人員,各自都會有固定的座次安排。餐廳門口正對著的是上首,主人應該在此入座,副主人要坐在主人的對面,主賓則要坐在主人的右側,副主賓坐于副主人的右側。如果主人與主賓雙方攜帶夫人入席的,主賓夫人坐在主人位置的左側,主人夫人坐在主賓夫人的左側,至于其他的位次不變。
在西餐中,主賓是最受尊重的,即使在用餐的來賓中有人在地位、年齡、身份等方面高于主賓,但主賓仍然會是主人關注的中心。另外,在西餐禮儀里,女士非常受尊重,主位一般請女主人就坐,而男主人則要退居第二主位。在排座位的時候,大都以右為尊,就某一特定位置而言,其右位高于其左位等。
4 結語
總之,由于地理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導致了中西方飲食文化存在巨大差異,我們在了解這些差異后,要知道尊重他國的飲食文化,做到“入鄉隨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中西文化交流的增多,中西方文化差異已經在進一步融合的過程中了。
參考文獻
[1] 曹洪灝.中西方飲食習慣差異受其文化影響[J].校園英語,2017(49):187-188.
[2] 周恒延.淺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J].赤子,2016(24):62.
[3] 梁璐茜.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J].中學生英語,2016(18):127-128.
[4] 王秋月.從飲食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5(89):16,47.
?、僮髡吆喗椋豪钆d玲(1979,10—),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及中西文化比較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