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在中西方的不同表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剪紙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風格,北方粗曠,南方細膩,剪紙藝術發展到現代也出現了簡約的風格,在國內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就是呂勝中的“小紅人”,國外著名的野獸派代表馬蒂斯,他的彩色剪紙拼貼畫同樣將剪紙藝術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剪紙;呂勝中;馬蒂斯
?。ㄒ唬┰趨蝿僦屑艏埶囆g中的表現
呂勝中是現代非常著名的剪紙藝術家,同時也是研究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專家,他把藝術創作的根深深扎入民間美術和本土文化,在西方藝術觀念強烈的沖擊下,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判斷,用我們傳統民間藝術語言致力于當代思想觀念的表達,從八五新潮開始,呂勝中成為國內奮力開拓先鋒前衛藝術的實驗藝術家,同時在國際上也享有非常高的盛譽。同時呂勝中的剪紙藝術在現代剪紙大潮中其剪紙作品將從作品形式上表現的非常突出。
造型:呂勝中選擇用這樣的極為簡約造型方式表現“小紅人”,雖然是平面的造型方式,但是呂勝中經過長期的實驗改良,用最為簡約的剪紙線條,表現出一個體積圓潤的“小紅人”,雖然面部沒有做任何處理,“小紅人”沒有眼睛、沒沒有任何表情,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以透過眼睛表達情緒和思想,但是“小紅人”以不變應萬變,用最為簡練的造型傳達最為復雜的思想,這也是呂勝中的剪紙“小紅人”的獨特且強大的表現力以及感染力。
色彩:在色彩斑斕的現代藝術潮流中,藝術家們開始采取各種方法、各種材料,以求取得更出色的作品,色彩是最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一種藝術語言,呂勝中的剪紙藝術作品多數屬于單色作品,喜用紅、黑、白。喜歡使用單一色彩傳達最具有代表性且具有強烈震撼力的剪紙作品。最為人們流傳的就是剪紙“小紅人”,在國內外的藝術界都簡稱為“紅魂”。日本的楊田敢先生曾經有一本《色彩美學》的書,他在書中說道“色的聯想就多數人來說具有共通性。一般地說,它與傳統密切相關,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內容,色的象征意義便流行起來。色的象征性既有世界共通的東西,也有一些由于民族習慣而不同的東西?!彼詤蝿僦小凹t魂”所采用的顏色,也是基于中國傳統的文化習慣,中華民族對紅色有著特殊的感情。
(二)在馬蒂斯剪紙藝術中的表現
馬蒂斯是一位十九世紀的法國藝術家,同樣也是野獸派的代表藝術家。他的作品色彩濃烈,風格簡約,風格粗獷。在馬蒂斯藝術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人們可以發現他的藝術語言變得越來越簡化。莫格還預測他心愛的學生馬蒂斯他說過:“他的誕生是為了簡化繪畫”。馬蒂斯在晚年的時候,被疾病折磨,開始轉向剪紙,而這一時期也正是他藝術之大成的時期,他的剪紙不同于中國民間剪紙,他的剪紙被嚴格稱為“彩色剪紙拼貼畫”。
造型:馬蒂斯剪紙藝術在造型上追求意象之美,這些都得益于他之前對于繪畫形式的探討,受到后印象主義的影響。從而使馬蒂斯的剪紙作品洋溢著自由、熱烈、愉快的氛圍。馬蒂斯非常注重作品的平面裝飾性,他認為繪畫應該通過簡單的形式提取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傳達出獨特的藝術境界。因此馬蒂斯認為,他寧愿通過堅持表達最本質特征的方式來實現更大的永恒性,即使犧牲了一些有趣的東西也不會覺得可惜。在馬蒂斯看來,當細節會影響觀眾對繪畫內在精神的把握和理解時,就必須拋棄細節。馬蒂斯后期剪紙作品《蘭色的裸體》,可以說在造型方面達到了一種高度。
色彩:在馬蒂斯的創作生涯中,他研究了色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他被許多研究者視為二十世紀西方藝術史上最具色彩表現的畫家。同樣在馬蒂斯的剪紙作品中,馬蒂斯將色彩的平面化發揮到了極致,馬蒂斯同時強調裝飾的趣味,以廣泛的藝術形象表達獨特的藝術世界,已經形成了馬蒂斯獨特的色彩風格。馬蒂斯為文斯小教堂做的彩色玻璃組畫《生命之樹》,同樣采用了剪紙的手法進行設計.馬蒂斯在色彩上追求一種原始的稚氣,追求形式的表達,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藝術家必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才能真正把握對象的“本質”。在看似兒童繪畫的天真世界里,藝術家真正實現了罕見的兒童心理的境界。
在東西方剪紙藝術之所以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剪紙藝術形式,原因有很多:歷史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文因素等等,但是他們有著相同的一點就是將剪紙藝術帶向世界,使我們更加清晰的認識現代剪紙的風格,有利于我們對于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參考文獻:
[1]小紅人的故事[M].上海文藝出版社,呂勝中編著,2003
[2]再見傳統[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呂勝中編著,2003
[3]馬蒂斯論創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錢騌平,1987
作者簡介:趙雨(1993.05),女,漢族,籍貫:山東菏澤,遼寧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中國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