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時代新課程背景下,以突顯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教師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做課堂的執行者、參與者,發展者。以下我就有效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談幾點思考,與同仁交流。
一、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
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實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發展著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以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思維發展為核心,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各種能力。
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效益。效益即質量,要保證學習質量和效果。充分體現活動為質量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
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新時代,新課程化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要有新變革、新突破、新發展。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要堅持批判反思,不斷更新。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發展與學習同步,在不斷地學習中積極更新古老的教學思想,與時俱進。
4.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
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全面發展。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與學的雙贏目標。學生在化學實驗探究活動中,感知、體會、理解、發現、反思、歸納、總結形成結論,由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
二、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合理性建構
1.師生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
交流互動是主體間的相互聯系與能動的反映,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情感、體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求得了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以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
?。?)“互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
“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交流的“主體性”的打造,是師與生,師生與教材間的雙向理解、問題解決的活動,是形成共識的共創共生活動。教學中的有效交流要體現“三個有效”,即尊重客觀事物的真理性,社會規律的正當性和“捧一顆心來”的真誠性,課堂教學強調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
?。?)互動的多元性與教育性
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況、多內容、多難度、多形成的互動體。在情境上既有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還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境,發人深省的問題背景;內容上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驗的積淀,生命意義的領悟;師生關系上,既有師與生,還有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個體與群體,師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與溝通。
2.學生是發展的、具有獨特和獨立意義的人
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自身發展 是有規律的。為強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根據高中學生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結合教材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的確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有培養前途,可以獲得成功。同時,還要承認,處在發展中的學生,有個性差異性,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
學生是獨特的人。首先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學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人。有效教學活動中,還學生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力量的舞臺。其次是每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學生由于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3.“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
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調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一方面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以活動促發展,以效益促效果,創設一個良好的有利于師生共創共生、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使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充滿主動學習的氣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與交往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氣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三、化學科“五素養四水平”新課程改革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1.興趣化教學策略
2017版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強調,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實驗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做一些生動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設疑法
“學則須疑”,通過設疑引發學生興趣,然后經過討論分析,明白道理,從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
?。?)開展課外活動法
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校本化學講座,化學課外實驗,化學競賽,化學晚會,化學墻報,化學展覽會,參觀實驗室和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 2.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要進行角色轉換,重新給教師和學生定位,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二是讓學生走進生活,廚房、污水處理車間、農田、化工廠,環境監測站等,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3.信息化教學策略
當今社會下在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內容不再只局限化學課本內容,要緊跟化學發展研究的步伐,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二是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聽,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4.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實驗親身經歷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要注意以下五點:
(1)樹立新的課堂觀和學生觀
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科學的同時,關注學習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態度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茖W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探究性教學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推理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尋找規律
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如果不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幾個結論如何能讓學生記住呢?即使學生機械地記住了也不能運用,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中誘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
?。?)在實驗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獲得體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者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點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8040.htm